新北食農樂活巧營造 智慧農業融入在地特色食農課程

大坪國小-插入智慧盆栽的土壤溼度感測器。(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巿教育局七日於新泰國小辦理一一一學年度「食農樂活巧營造」優良推動案例成果發表會暨教師增能工作坊,邀請竹圍國小、光復國小及大坪國小等三所特優學校分享食農教育推動成果,除展現學校智慧食農及透過科技元素融入教學課程的豐碩成果,也提升了學員推展食農的知能與素養。

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新北市每年補助學校辦理「食農樂活巧營造」食農教育推廣計畫,活化校園場地空間,推廣在地農業特色,結合科技能力,解決從產地到餐桌的各類問題,並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二項「消除飢餓」及第12項「永續消費和生產」,推動各項食農教育政策方案。

特優學校竹圍國小校長蔣承志表示,學校組織教師食農教育學習社群,創新食農教學模式,透過全校師生及社區居民共同參與食農營造,運用社群平台及學校網頁,行銷學校食農教育特色。

光復國小張明賢校長則表示,學校位於都會區,在頂樓規劃日光農場,以「小小食農看天下」為主題,低年級走入社區賣場與家樂福合作,認識世界各國有機標章及企業協助在地小農的做法;中年級進行種植並採收艾草,邀請志工到校指導學生自製創意艾草粿,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高年級探討土地正義,探索公平貿易,認識食材來源,分享自己觀察的資料,為環境永續發展而努力。

位於萬里區的大坪國小校長石啟宏表示,雙興里里長無償提供農地,讓學校能連結在地資源,創闢食農教學場域—夢想農田,使學生能實際體驗從農田到餐桌的歷程。學校更引進智慧監測及自動澆灌系統,讓學生從系統測試、操作程式積木來認識智慧農業的精神。更連結未來重要趨勢—AI科技,讓學生以科技的方式來栽種作物,不但培養偏鄉學生的科技素養,更讓師生的學習走在未來的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