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公共藝術設置揭幕 打造藝文展演及文創推廣基地

「石共生」作品基地的舊建物,未來將成為花蓮市中心之藝文展演及文創推廣的新興藝文基地。(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復興街五十五號 X Hualien gallery 公共藝術設置亮點計畫」揭幕,邀請藝術家陳普為老宅創作公共藝術作品「石共生」,縣長徐榛蔚出席獻上祝福,期盼透過公共藝術作品的豐富內涵,加深大眾對花蓮文化多樣性的深刻記憶。

徐榛蔚表示,復興街五十五號舊國防部後備指揮部軍官宿舍,去年四月產權移撥文化局後即打造在地文化創意發展的重要基地,轉角的公共藝術由內而外的光線溫暖每個人的心,這就是藝術使人感動並渲染的力量。

徐榛蔚說,近年來花蓮縣無論是山海還是縱谷,文化藝術不斷提升,美崙溪畔歷史建築群工程透過將軍府及周邊資源的整合,提供民眾完善的藝文暨休憩廊道,明年中山橋與吉安溪橋將要重新施工,相信生活在美之中會讓人心情愉悅,讓鄉親家人做事更有力量。

藝術家陳普為老宅創作公共藝術作品「石共生」揭幕,縣長徐榛蔚獻上祝福。(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石共生」作品基地的建物是民國六十年底實施都市計畫前的既有建築,一一0年由國防部移交至文化局,用以作為未來花蓮市中心之藝文展演及文創推廣的新興藝文基地。文化局邀請藝術家陳普為老宅創作公共藝術作品「石共生」,為即將迎來藝文新生命的復興街五十五號,揭開精彩序幕。

陳普表示,作品採用疊石的型態、卵石的造形,傳遞出花蓮在硬的石頭中衍生出豐富的文化景觀。在雕塑中種植植物,讓植物與雕塑共生,雕塑又與老屋共生,形成完整的藝術生態系,透過自然植栽與藝術交互共融,結合老宅與在地文化,形成豐富的視覺體驗。這件作品傳遞出復興街五十五號可以像是海浪、一個場域,許多的事物在這裡生長、形塑出各自的樣貌,而藝術在這裡種下了根,長出了花蓮的樣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