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都會發展文教基金會、中華獨立董事協會在高雄市議會舉辦「二0二三產業新趨勢、高雄新格局」論壇,集合產官學專家集思廣益,以因應全球節能減碳高雄成立碳權交易所,許多企業將面臨碳稅挑戰、高雄產業轉型衝擊高雄經濟。
高雄都會發展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建甫表示,高雄市碳權交易所設立在高雄市,檢視高雄市主要產業結構,包括鋼鐵、螺絲、造船、半導體、石化、牙材、5GAIOT、遊艇、物流、數位內容、農漁業、文創及服務業的不同面向影響,如何提出政府有效的配套措施及具體協助作為,有其迫切性的需要,如此才能讓企業拋開陰霾,以建立更有競爭力的未來。
陳建甫強調,高雄市許多不同產業面對的困境機會及挑戰,都是高雄在產業發展趨勢面對內外環境變革,城市的轉型及產業轉型升級必需加以解決及克服的重點,因此希望透過產、官、學、民的共同參與研討,可以提供對高雄市的產業推動建言及發展有用的躍昇課題,以帶動高雄市的產業蛻變及再發展契機。
高雄市商業會理事長劉憲同指出,高雄市業會共有一百三十八個公會會員,每家公會平均有二百五十家會員,共有四多家會員公司,淨零排碳是前重要議題。
高雄市政府經發局長廖泰翔應邀在論壇專題演講「高雄市產業發展的變革及挑戰」,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主任胡太山也專題報告「全球生產網絡重組時代地方產業發展的新思維」。
下午進行綜合座談,主要討論「高雄市產業發展的定位及轉型升級推動作法」,由管科會高雄市分會理事長李樑堅、高雄市工業會理事長陳哲生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