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X中信銀行推出「溫室氣體盤查實作課程」

工研院與中信銀行攜手舉辦「溫室氣體盤查實作課程」,邀請 70 家企業代表與會,共同研議碳焦慮之解方。(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因應全球極端氣候的負面衝擊,歐洲碳邊境調整機制已於今年試行,美國清潔競爭法案亦規畫於明年實施。為加速企業與供應鏈實質減碳,提升臺灣產業淨零競爭力,工研院與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日前攜手舉辦「溫室氣體盤查實作課程」,邀請七十 家企業代表與會,共同研議碳焦慮之解方。

工研院表示,與中國信託銀行跨界合作行動首部曲,從產業需求出發,鎖定電子或製造業關注淨零減碳議題的非上市櫃公司業者參與「溫室氣體盤查實作課程」。有別於傳統溫室氣體盤查課程,本次規劃課前線上教學與實體實作兩大主軸,線上教學協助企業事先了解國際規範與盤查範疇認定,具備淨零基本知能;實體課程則以溫室氣體盤查實作、能源需求管理及智慧碳中和等主題案例分享,並針對企業關注的機械設備、綠能節能、循環材料等淨零關鍵議題進行分組交流,引領與會企業代表規劃中長期淨零策略。

亞弘電科技特助張端甫表示,過去曾參加許多減碳課程,但對溫室氣體盤查過程及計算邏輯多未詳細說明,以致後續盤查資料送交查證機構時間成本增加,也不利公司自主盤查能力養成,透過這次課程,可理解盤查作業及思考可能性減碳方案,進而協助公司架構減碳策略。

景欣總經理廖卿伶指出,今年赴歐洲參展時被要求提交溫室氣體盤查數據或說明減碳效益,卻苦於不知從何著手,透過此次課程增進溫室氣體盤查知能,可清楚引導公司邁向實質淨零,有助於開拓歐美市場商機。

工研院指出,根據課後問卷調查發現,參與課程的企業中已有超過七成企業設立或規劃設立 ESG專責單位,且近半數完成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但仍有近七成企業表示需要 ESG 知識建構資源協助,包括淨零排放相關課程與政府資源宣導說明;超過四成企業有減碳技術導入與到廠診斷輔導需求,顯示企業在面對淨零挑戰時,仍以掌握相關知識為優先,後續技術導入與製程改善仍需專業機構協助輔導。

中信銀行表示,為協助企業導入ESG 並持續精進,中信銀行可提供 ESG 評量活動,幫助企業盤點 ESG 執行現況及接軌國際的程度,目前高達約九成企業表達興趣,現場企業近兩成已確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