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推廣能源轉型,推動多元再生能源,減少對傳統火力發電的依賴並減少空氣汙染問題。台中市政府水利局與豐澕能環公司、捷博科技公司合作,首創於市管區域排水設置小水力發電設施,首座案場「食水嵙溪小水力發電廠」預計今年底前完工,為地方提供更多清潔能源。
水利局長范世億說,水利局成立「台中市小水力發電開發計畫」,採公私協力模式與合作廠商簽訂長達二十年的合作契約,開發公司全額出資,營運收益依契約簽訂比例反饋市府,市府提供公部門相關資源。首座案場食水嵙溪小水力發電廠預計今年底前完工,裝置容量為一八五KW,依據經濟部訂定之「再生能源憑證實施辦法」換算,可產生約一千張綠電憑證,發電完成後由民間企業收購綠電及綠電憑證。

電廠場址位於石岡壩水資源回收中心旁,恰為台中市著名觀光景點「東豐綠色隧道」的中繼站,設置現場解說牌,路過遊玩的民眾透過解說牌及電廠設置了解小水力發電的原理,環境教育的最佳場域。
豐澕能環公司總經理蔡孟勳表示,水力發電為台灣引用虹吸式小水力發電機組的首例,將水由上水引落至下池,無需額外增加壓力管線及開挖工程,無需開挖旁通水道,對既有水利設施影響最少的一種水力發電設備。生物友善部分,河道截水溝的施作並未截斷全段河道,預留側旁的生物通道以利生物通行,此外,河床如何避免小型生物流入截水溝內也是非常重要的設計細節,營造友善環境,讓生態與小水力發電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