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客運司機因肝臟腫瘤膽結石,經醫生評估須緊急安排住院手術治療,該司機駕駛的20路公車配合調整班次,嚴重影響民眾的通勤需求。
新竹市政府四日表示,為保障市民乘車權益,交通處持續與業者保持密切聯繫,責請公車業者儘速招募人力補足司機缺口,維持公車正常營運,在積極溝通協調下,新竹客運同意調派外縣市ㄧ名司機支援,20路公車將於六、日起平日上、下午尖峰時間共增加兩個班次,紓緩尖峰時間民眾乘車需求。
交通處表示,公車司機排班受限於勞基法工時限制,為使效益最大化,市府進一步盤點民眾乘車需求,上午集中於上學、上班時段,下午則以放學時段需求較高;因此,十一月六日起平日班次調整為六時、六時二十五分、十六時、十六時三十分等四個班次,紓解多數民眾的乘車需求。
交通處指出,市府將持續與業者保持密切聯繫,持續關心司機復原情形,待復原狀況良好即回復崗位、恢復班次,另也請公車業者儘速招募人力補足司機缺口,維持公車正常營運。
交通處指出,各縣市公車營運受疫情影響,運量大幅萎縮,加上物流司機需求驟增,疫情復甦、遊覽車司機需求也隨之增高,各界皆高薪挖角,使公車業者被迫減班。
市府為協助公車業者改善經營困境,主動提升駕駛員薪資待遇,並保障市民的搭車權益,除今年三月調整公車合理營運成本外,今年六月起更加碼補貼公車駕駛薪資四千元,新竹客運再加薪四千元,總計補助八千元,盼透過政府輔導與補貼,讓業者永續經營、留住司機。
交通處補充、交通部已放寬大客車職業駕駛人的年齡限制、由六十五歲提高至六十八歲,市府亦責請客運公司召回已退休未滿六十八歲的司機回公司服務,填補尖峰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