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近一百五十年前死於牡丹社事件的四具原住民遺骨,經英國愛丁堡大學成全返還,屏東原住民萬里飛英,三日在古堡內舉行排灣族傳統祭儀後,引領祖先回歸牡丹家鄉。
一八七四年牡丹社事件,台灣原住民族在石門古戰場據天險抵抗日軍的入侵,文獻記載,日軍曾經取下十二名台灣原住民頭顱帶回日本,其中四具頭骨輾轉被攜帶至英國,收藏在英國愛丁堡大學人類學系解剖學博物館中。
牡丹鄉及原民會等派員前往英國,完成「返還收藏之牡丹社群祖先遺骸」儀式,在英國古堡內進行排灣祭儀畫面,創下首例,也彰顯牡丹鄉部落在台灣原住民族發展史上的重要性。
牡丹鄉公所指出,得知祖先遺骨的下落,牡丹社群ruljigaljig家頭目、巫師及助手們,準備好祭祀用品、儀式用的豬骨、豬肉及全新的四套傳統服飾,飛越一萬公里距離、跨越八個時區抵達西歐。
牡丹鄉公所說,在蘇格蘭的首府愛丁堡,部落族人身著紅色系的牡丹社群傳統服飾,升起狼煙告知祖靈,巫師赤腳踏著土地,揮動手中的法器,以幾百年來傳承的儀式與語言,透過傳統信仰儀式,接引祖先回到牡丹家鄉,完成部落責無旁貸的使命。
牡丹鄉長潘壯志表示,身為牡丹鄉原住民後代子孫,以嚴肅的心情前往英國,感謝英國愛丁堡大學成全遺骨返還計畫,也要感謝各界給予支持,讓這趟旅程在尊重台灣原住民部落習俗下,以排灣族傳統信仰儀式,引領祖先「回歸家鄉、安息故土」。
潘壯志強調,牡丹鄉公所將於六日與於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簽署協議,並由高士佛社巫師張順枝接續進行傳統儀式,將返還遺骨暫時寄存於該館,確保遺骨獲得專業妥善的保存,以進行相關研究並依鑑定結果,與部落研議後續處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