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為慶祝十一月七日印尼皮影日,移民署宜蘭縣服務站邀請多元文化培訓講師兼「印尼共學團」負責人張美君女士及其團隊夥伴許羅熙娣女士,特地從花蓮來到宜蘭擔任講師,向來自大陸、越南、馬來西亞及韓國等國家二十三位新住民及其家屬,現場指導製作皮影戲偶,並帶領大家體驗印尼爪哇舞蹈及品嘗風味獨特的水果沙拉,現場洋溢出歡樂愉悅及多元民族融合的氛圍,讓新住民及其家屬們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
張美君結婚來台生活二十餘年,育有三位子女;而許羅熙娣則來自印尼西爪哇,依親來台十餘年,與先生育有一雙兒女,家庭幸福。儘管她二人來自印尼兩個不同的族群及家庭背景,離鄉背井來到台灣生活,為了感謝台灣這塊土地所給予的照顧,立志要用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為了分享印尼當地有趣的遊戲與文化,美君於一0六年成立「印尼共學團」臉書社團,教導新住民家庭成員一起跳舞與快樂學習,實現上台表演的夢想,讓新住民子女了解到母(父)親的家鄉,也讓更多的民眾認識印尼多元文化。美君女士秉持「有認識就會有愛」的信念,透過小小的一份心力,就能創造無限的感動,讓更多人認識新住民的家鄉文化之後,就會更愛新住民。
這次活動在服務站三樓新住民交流中心舉行,首先美君女士說明皮影戲偶由來,皮影是一種原產於印尼的傳統表演藝術,起源於爪哇島和峇里島,九十二年十一月七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皮影戲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師並指導大家DIY製作皮影戲偶,接著熙娣帶領現場學員一起體驗學習印尼爪哇舞蹈,並分享親手製作的印尼水果沙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