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署提供校園午餐食米的美味密技 呈現完美口感

記者張瑞惠/南投報導

農糧署以市售價格的五折供應高品質公糧米及經過第三方驗證的產銷履歷米作為校園午餐主食來源,這些高品質的好米進入團膳大量製備時,有時會因儲存方式不當及烹煮技巧不佳,未能呈現完美口感,農糧署以科學方法建立食米保存及烹調條件的標準化流程,並透過教育訓練分享給供應學午糧之從業人員,讓學童們都能享受國產好米的香Q美味,進而養成愛吃米飯,以米為主食的好習慣。

農糧署指出,國內校園營養午餐食米來源以兩大類為主,包括公糧米的學午糧用米及產銷履歷米,為了兼顧營養午餐的品質及學生們的健康,這些食米均以市售價格的五折供應給學校及校園午餐團膳業者,這些食米不但是半年內碾製的新鮮米,品質規格都在CNS國家標準二等以上,且農藥殘留檢測合格。

農糧署表示,該署長期推動食米教育並提升校園午餐食米供應品質,目的在希望透過體驗教學及日常飲食,讓孩子從小認識稻米的營養價值,傳承米食文化,同時培養愛吃米飯的飲食習慣,透過本年度的研究成果,已建立校園午餐食米儲存及烹調標準化流程,同時也針對近二百五十名校園午餐供膳的營養師及從業人員進行教育訓練,在十二月底前將製作電子書及教學影片,推廣校園午餐食米烹調的標準化作業流程,歡迎全國營養午餐供膳學校及團膳業者參考使用,藉由標準化流程協助供膳人員能更有效率的供應品質穩定、完美比例的米飯,讓孩子們從小愛上國產米的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