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薈〉詩是徒勞與必須

與郭哲佑同獲詩人鄭愁予頒授「2018年度優秀青年詩人獎」。(張郁琦攝)

■林宇軒

開始寫詩,是發生在國中聯絡簿日記欄的事。

以為詩「不用把每行填滿」會比較容易,這種出於投機的行為反而讓我每天花費更多時間構思主題和調度字詞。產生清楚的文類意識、開始探索「分行」與「詩」的關聯,又是更後來的事。上了高中,糊里糊塗地參加學校的文藝營,聽老師談現代詩與古典的「還魂記」之後,就蹦蹦跳跳地開始大量閱讀台灣當代詩人的作品。也不曉得到底讀懂了沒,反正就是喜歡,回頭繼續糊里糊塗地寫,寫到了今天。

一次頒獎典禮,聽我談起這一切的老師依序在四本詩集簽名:謝謝宇軒、謝謝宇軒、謝謝宇軒、謝謝宇軒,讓文學永遠保護你。每每重讀這些字跡,就會想起初初寫詩時的自己,彷彿又能繼續寫下去。

「可以的話,下週交一首詩,題目就叫『在世界末日的第二天上課』。」講台上,老師神態自若地說。

詩是什麼?我的學生一定能回答這個問題。語畢,老師用小酌的姿態喝起感冒藥水,然後繼續談著語言、語法、結構、構想策略、節奏、情感和思想,一堂課就是一座宗教的宇宙。回頭看那首被當成作業的詩,至今只剩下一些殘缺的文句勉強堪讀:熟習跳舞的人注定缺少舞伴、教室裡有神正打著不安的算盤、倒數迎接新版本的世界……都末日了還要寫什麼詩?我在心裡舉手發問。

「詩是一個害羞的文體,」老師看著我們:「今天就上到這裡。」

大學主修社會教育。什麼是社會教育?一切的解釋是徒勞與必須。

高中畢業後的兩、三年期間,我瘋狂寫作瘋狂投稿,盡己所能地讓作品登上詩刊和副刊,彷彿刊登就是寫作唯一的意義。終於脫離「被看見」的焦慮之後,迎接我的是研究所和創作所的兩難。到頭來,終究是無法一邊生產論文、一邊潛心創作。每每被問及該如何兼顧,我都說兩者並不衝突,甚至還相輔相成,心裡卻深知有限的時間和精神必然因此被切割殆盡。

不同的場合,幾位也正就讀研究所的詩人分別向我恭喜。起初以為是恭喜《心術》入圍周夢蝶詩獎,後來才知道是恭喜我的論文登上一級期刊。研究要怎麼樣才能和創作一樣,發揮抒情與懷思的功能?創作又怎麼樣才能和研究一樣,維持一定的質與量?在場域的遊戲裡,說得出口的是謝謝,說不出口的是不甘。

什麼是社會教育?是一堂無關文學的課,老師拿出一本詩集,對我說:希望你喜歡。

詩集《泥盆紀》(獨立出版,2018)。

古亭、關渡、貓空、辛亥路,在知識的山頭來回奔走是多麼幸福,畢竟是這些技術願意為一顆真心背書。

是大人了,恍惚又回到詩美學的課堂討論。老師說:我尊重你的偏見。

愛何嘗不是一種偏見?我們應該更勇敢地去寫,去抵達,去愛這些敵人的相反見地,避免現在的自己被過去的自己同化。看著臉書顯示出的「共同朋友」和顯示不出的「共同敵人」,就想起老師遞給我的詩集:如果敵人來了,如果是自己……為了確認最初的記憶,我從書櫃翻出國中聯絡簿。裡頭一頁頁的潦草筆跡,是過去的自己寫給現在的自己,是現在的自己寫給未來的自己。

親愛的老師,也許這本《心術》就如同聯絡簿,從來沒有要回答任何問題,只是告訴我們:「這些文字終於是艱難地走到了這裡。身為它們的創造者,我們可以繼續努力。」

(本文為詩集《心術》後記〈詩是徒勞與必須〉節錄)

詩集《心術》(九歌出版,2023)。

〈前戲〉

他是我認識世界的方法:「一起走嗎?
再也不要回來。」當我這麼問

──他的炭塗滿了我的生靈
光影在暗室流淌,洗劫我和他不堪的過往
本來面目,不過兩顆心乾乾淨淨
享受萬物在舌尖的雛形,嚐試
而敏於挺身。我一次次出神在此時
此地,一次次對床上的內臟下手,小小格局
來回製造動靜,嗯,他的確是個好人
有想法,刻苦耐勞,精明且知性
懂得去隱含一種堅持,能對誰
不帶齟齬地搬弄是非所以
我等。等的意思是選擇
知會的意思也是選擇

不愛是一種武器嗎?我提心上陣
無害的可能怯怯牴著骨架,直到完成自己
這些底細我全都記得。儘管只是剎那
誰的一部分曾死過,活過,在娑婆人世
我動用所有善感去揣摩
他,一個遲來的人開始認真
讓破破爛爛充盈身體,看我眼神迷離
裡頭多少個如此與當初,多少個我
為他漸次接受,直到彈指間大徹大悟:
眼。耳。鼻。舌。身。意外的浮屠
我展臂如兩面擦亮的鏡子
誰停下誰就是我的全部

對此我從不怪他。只感到空乏
人前人後我積累的時光
還不足對抗八方落下的水,一切的他
都使我精神抖擻,這麼多苦果與甜頭
成全我對他的體察:我願意如此
負責他的空前與絕後。當初所有執迷
驅使我兜手打勾,蓋印
誰能說自己沒有目的?我赫然抽身
受想行識,一心的疲沓
都來自他的過和我的不急
大千世界我告別當下的自己
只讓念頭在眼底掙扎──

而他說好。趁風雨正大
我們必須趕緊出發

 

〈心術〉

趁我們還是彼此的老師,趁現在
我們還保有偏執,聽說讀寫只為了接近
那些我給不出來的,那些比別人更愛
更早懂的:如何保護,忍耐心裡的孩子
不外乎一種傳承的技術──否則
他們為什麼要給我證書?正典的體現
是不思考的智者,讓期待和處罰互相辯駁
「如果敵人來了……」老師揀選詩集
遞給我:「請用你的生命去愛他。」
一種全然錯誤的語言,學院交給我的
遠比我能學的更多

但愛本身就是偏見。雖然我寫詩
不管有沒有人讀,雖然有些人生來就是要教育我
用不同學門,理論,讓知識磨損在黑板雖然
我寫詩不為了反駁。甚至不為同情,只是寫
寫到一視同仁,寫到誰斥責我的懦弱
黑暗中的目光看什麼都是亮的,都是
神聖的:沉默的明眼人身上爬滿金光
看晚市如紙翻動,解開夜的書衣
驅使一切明白──咒語
不用聲音,就讓自己被封印
讓別人學會哭,或者不哭
徒勞與必須就是我的心術

這些事固然只能藏入內裡
當有人抽出我鏽蝕的臟器反覆錘打
──不痛,只是被掏空而空
就是所有的回答;當有人指著社會,指著詩
問我這是什麼你說啊這是什麼?我也想問
每寫一個字,課室裡的星辰
就又失落一次。只有風格與愛能讓我遠離
讓我更懂得做誰的學生,更認得黑袍裡
太多的影響與聲光,太少的困頓
都只為傳承一種技術,像一輩子謹慎
只為了離開──一種必須儘早實現的標準
趁現在我們仍然有愛,趁現在
我們還不是彼此的敵人

國立中興大學「向著世界的台灣文學」論壇。

林宇軒簡介

1999年生,台師大社教系與國文系畢業,台大台文所、北藝大文跨所就讀。「每天為你讀一首詩」成員、喜菡文學網新詩版副召集人、2021年度台灣文學基地駐村作家。曾任台師大噴泉詩社副社長,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香港青年文學獎、台灣詩學研究獎等。作品入選《新世紀新世代詩選》,著有詩集《泥盆紀》、訪談集《詩藝的復興:千禧世代詩人對話》。

2023年最新詩集《心術》收錄林宇軒46首新作,是繼《泥盆紀》之後睽違五年的第二本詩集。全書共分為四輯,輯一「飯後對談」展現不同生命經驗與寫作觀念的對話,詩行在真實與虛構間來回辯證。輯二「路上的行人」以當代心靈回顧歷史人物與社會議題,試圖重回事件的現場仔細探查。輯三「快樂王子」轉化兒歌、童話和寓言,調度既有的故事元素成為一系列的短詩。輯四「前戲」以愛為足,透過橫亙時空的情感多面體,帶領讀者行過漫漫人間。四種不同的關懷核心,共構出青年詩人眼中的圖景──「詩」作為一種心術,背後是無數的徒勞,是無數的不得不。

歹中慶季後驛冊店講座。 (簡嘉芮攝,2020)

名家推薦語

你本來就有改寫童話與古典文本的能力,又有辯證歷史真相的心志,《心術》充分展現了你特殊的創作風格。

──須文蔚

他討論詩與詩人,生活與詩,以及詩的爐心莫非就是屏息,忍住,留給瞄準那一刻,包覆那一刻。

──楊佳嫻

這是一部誕生於火的詩集。《心術》以意念為骨骼,在智識與文明的暗影下,建造一個「萬物不停生長」的微型生態圈,讓(不)愛與痛苦點燃整座世界。

──李蘋芬

即時

AI科技巡防立功 警示通知查獲酒駕現行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金山警分局交通...

新北家庭志工日體驗 守護平溪山林永續環境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到平溪放天燈,...

男欠債遭擄 板橋警火速救回逮5嫌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板橋警分局十四日凌晨0...

詐團搭科技熱假投資廣告騙3人2600萬 林口逮六嫌...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林口警分局近期破...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