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師大調查:過半民眾自認不瞭解原生族群文化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灣師範大學文化教育策略計畫團隊於十六日公布「國人對於文化、文化教育的看法」民調結果,逾五成國人自認不瞭解自身原生族群文化,客家、大陸各省市族群自認的瞭解程度低於閩南族群。學者建議學校除加強母語和文化課程,應更重視生活實踐。

根據調查顯示,七十四點五%的國人族群身分認同為「閩南人」,十點五%為「客家人」,四點九%為「大陸各省市人」,二%為「原住民」,也有四點九%堅持自己是「台灣人」不再細分族群。

對於自己所屬原生族群文化的瞭解程度,四十六%自認非常瞭解或還算瞭解,五十二點二%自認不太瞭解或非常不瞭解。進一步分析族群,其中閩南人自認瞭解為四十八點一%,明顯高於客家人的四十三點三%,及大陸各省市人的三十八點零%(其他族群樣本數較少)。

計畫主持人鍾宗憲指出,高比率的台灣民眾認同自身原生族群,也具有包容心,願意去認識其他族群的文化,這是台灣社會的一大利基。然而,對於所屬族群文化的瞭解程度呈現隱憂,其中客家、大陸各省市族群對自身的瞭解程度,明顯低於閩南族群。

鍾宗憲建議,中小學應以「節俗」作為教材,因節俗是最具綜合性的環境,涵蓋禮俗、飲食、人際往來等方面,且是生活中最容易接觸文化的場合;小學階段教材增加俚語、諺語、熟語、成語等項目,學習多元語言,並向上延伸到各領域課程;也可透過簡易的傳統文獻閱讀,銜接國高中的文言文原典教育。

鍾宗憲認為,網路上特定的「聲量」很容易被放大,尤其是敵意、排擠的言論,但實際抽樣調查可發現,多數台灣民眾都願意去認識、尊重其他族群,希望年輕一代有更多機會接觸其他族群,從理解產生尊重,再從尊重進而形成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