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文化部二十二日公布第四十七屆金鼎獎得獎名單及特別貢獻獎得主。本屆金鼎獎共計一千二百五十八件作品報名,三十五件作品獲獎、八十四件作品獲優良出版品推薦,並由前衛出版社社長林文欽獲得特別貢獻獎。
文化部長史哲表示,出版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檢驗指標之一,且現今的出版品載體已不限於紙上,更結合數位、多媒體,讓讀者在閱讀上有更豐富且有趣的體驗。
史哲指出,不論政府或民間出版品,都能感受到台灣在出版產業上日趨成熟、產出內容的深化,以及結合科技的嘗試與轉型,不僅讓台灣的文化內容表現更加多元、更拓展台灣文化深度。
本屆圖書類得獎書籍內容極具特色、訴求明確、形式裝幀講究、具美感且易閱讀;文學、非文學、兒少、政府出版品、編輯及插畫等六類,整體反映台灣文化內在的深刻性;今年恢復的翻譯獎,參賽作品種類繁多、語種豐富,考驗每一位評審,經熱烈討論後始產生得獎作品。
雜誌類方面,得獎作品除對在地情感的紀錄外,更是深具原創性,並以多種角度及觀點切入,提升閱讀樂趣,也體現台灣特色的出版視角;數位出版類方面,不論是新聞媒體、新媒體或政府機構,陸續推出重磅級的專題或製作,無一不展現出台灣在數位內容製作上深厚的底蘊。
政府出版品類方面,本屆有不少優秀且出色的作品,讓讀者能更輕鬆地了解台灣的自然及文化,例如圖書獎《立霧注》、數位出版獎《鹽分地帶雙月刊》、雜誌類《峽灣書屋》,不僅書籍裝幀精美,多元主題更展現出台灣的獨特文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