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治明揭密基隆懷魯新村建村史

基隆Podcast主持人余治明參加媒體人譚志東的歷史廣播節目「譚兵讀武」,講述發生在基隆的山東籍居民遷徙故事,揭開基隆「懷魯新村」建村歷史。(基隆市政府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位於基隆女中周邊的東明路一六一巷,曾住著三百多名來自山東省籍的居民,巷子深處有一座眷村名為「懷魯新村」,有著懷念山東之意。有別於民國三十八年從大陸地區轉進的國軍,他們並無軍人背景,而是從舟山大撤退來台,從此在基隆落地深根。基隆Podcast主持人余治明參加媒體人譚志東的歷史廣播節目「譚兵讀武」,講述發生在基隆的山東籍居民遷徙故事,揭開基隆「懷魯新村」建村歷史。

余治明提到,自己的外祖父曾為中華民國空軍,於民國三十八年在基隆登陸,所以對於國府遷臺的歷史相當感興趣,有次在閱讀《華北船王賀仁庵》一書,發現關於山東人在基隆的故事。書中提到,曾有一群來自山東日照的百姓,為了躲避國共戰亂,從山東到上海轉赴舟山參與大撤退,透過人情相助,隨船前往基隆,卻因無入台許可證,三百多人被質疑是共諜身分,不得下船,在夏季受困基隆港邊多日。

余治明說,後來透過山東省主席秦德純、與山東籍航運企業家賀仁庵等人的擔保下,讓三百多名山東籍民眾取得放行許可,航運家賀仁庵更出錢出力協助山東家鄉人,在基隆台肥公司土地蓋眷村,這座眷村不同於傳統眷村,並非沿用日治時期眷舍,而是透過企業家善舉建設而成。現址在基隆市東明路一六一巷,因懷念山東取名「懷魯新村」(魯為山東省簡稱)。

余治明指出,懷魯新村每戶都約有五坪大小,早期以竹籬笆泥土敷牆,夏季泥土會因高溫會掉落,居民常用紙板或月曆黏貼洞口,室內空間大約能放一張床,全家人橫躺會難以翻身,由於空間狹小,家家戶戶都是在戶外燒煤球煮飯,居民以餐飲或三輪車伕為業,因此在光華巷內常見到許多停靠在旁的三輪車,生活雖然困苦,卻也孕育出許多人才,如留美博士張守玉(茱萸花:三輪車伕之子到留美博士的家族顛沛流離奮鬥史的作者)就是其中之一。

余治明提到,後來居民經濟逐漸轉好,許多人陸續搬離一六一巷,但這段艱辛與刻骨銘心的歲月,也烙印在老一輩人的腦海中。余治明進一步表示,基隆擁有相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自己希望能將基隆居民的遷徙史,透過廣播與文字等方式表達出來,讓更多人了解家鄉文化,進而認同推廣,讓基隆史能進到每位基隆人的記憶中。

 

即時

府中捷運站男子持刀 板橋警獲通報趕赴現場處置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板橋警分...

上福全球營運總部開幕 董座:2代接班團隊陸續就位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梧棲區上...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