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具神經毒 衛生局提醒食用風險大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日前南投發生河豚中毒事件,河豚來自基隆,基隆巿衛生局調查發現,本市市民與南投洪姓個案為釣友,彼此常分享漁獲,過去10多年常自行處理河豚食用,這次分享的河豚是在碧砂漁港港灣區所釣,以冷凍包裹寄送。

衛生局提醒民眾,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主要存在於河豚卵巢、肝臟、腸、皮膚甚至肌肉組織中,加熱亦無法將毒素破壞。且河豚種類多,外觀不易辨識,食用河豚風險極大,最好的自保方式,就是避免捕捉及食用來路不明之水產品。另外,也建議餐飲業者不要提供河豚給民眾食用,以免誤食。

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其潛伏期短,食用河豚後約十至四十五分鐘,即可能會出現唇舌麻痺、四肢麻痺、嘔吐、失聲、漸進性肌肉麻痺、四肢抽搐、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和意識消失等症狀。如果在食用水產品後產生疑似中毒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衛生局也已經提供相關資訊予醫界團隊,以利即時診斷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