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藤寮坑溝、泰山大窠坑溪改善工程 水岸生物強勢回歸

新北市中和藤寮坑溝整治後清澈的水質及綠意盎然的草叢,成為生物最佳城市棲地。(新北水利局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中和藤寮坑溝及泰山大窠坑溪水環境改善工程整體復育情形良好,使水岸生物強勢回歸,經新北市府水利局一年來生態調查監測,發現藤寮坑溝及大窠坑溪物種分別多達一八八種及一九七種;其中台灣特有種八哥、五色鳥也已現蹤,大窠坑溪更出現台灣特有魚類,如台灣石????、台灣鬚鱲等。

水利局指出,除特有種生物外,還發現多種昆蟲棲息,如花鳳蝶、青鳳蝶、紫紅蜻蜓及善變蜻蜓等;鳥類則有金背鳩、大卷尾、白頭翁、紅嘴黑鵯等。中和藤寮坑溝還出現紅冠水雞家族,牠們是生態環境先驅物種,有好棲地才會出沒。另翠鳥、周氏樹蛙、斑龜等也都有紀錄到,及泰山大窠坑溪還觀測到冬候鳥磯鷸,相信未來還會發現更多的嬌客。

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中和藤寮坑溝及泰山大窠坑溪水環境改善工程完工後,委託專業生態團隊進行為期一年的生態調查,發現不僅水清了,生態也更豐富,藤寮坑溝相較於一九七種,顯示水環境改善工程讓兩處溪流的棲地營造非常成功。

新北市中和藤寮坑溝整治後清澈的水質及綠意盎然的草叢,生態環境先驅物種紅冠水雞(成鳥)現蹤在低灘草澤中覓食。 (新北水利局提供)

宋德仁指出,藤寮坑溝主要是排洪用,過去因水質不好且河道上面無任何植栽,是一條光禿禿的三面光混凝土排水溝,近年污水接管率提升,接管戶數已超過一二0萬戶,水質獲得改善,在不影響排洪狀況下,渠道內營造一個近自然的生態溪流,提供生物棲息空間。

新北市中和藤寮坑溝整治後清澈的水質及綠意盎然的草叢,生態環境先驅物種紅冠水雞(亞成鳥)現蹤,顯見族群已在此繁殖定居。 (新北水利局提供)

另岸邊的步道及綠帶之混合陸廊,保留原行道樹綠帶,並增設雙線單向自行車道,給民眾一個舒適又安全的休憩場域。中和區仁和里里長林達表示,藤寮坑溝整治後環境變好,尤其生態環境的改變讓里民很有感,以前鄉下才看的到的場景,現在於家門口就可看到「我家門前有小河」,岸邊廊道運動的民眾也越來越多,尤其多了腳踏車道也讓學生多了一條安全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