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基隆基督喜信會辦理「韌性防災與演練工作坊」,邀國立海洋大學蘇元風教授與社區的十多位長者,共同討論韌性防災與自主災害防救。這次工作坊聚焦在災害疏散避難的實用指南以及防災資訊即時獲取。
探討的內容包括,繪製家庭逃生計畫圖,與家人約定災害集合據點,平時準備緊急避難包,查詢避難收容處所,以及運用災害潛勢圖規劃疏散避難路線,運用防災數位工具取得即時警示資訊等,讓個人與社區在平時就可以做好各種防災準備工作。
活動中鼓勵動手繪製家庭逃生計畫圖,可以特別留意像是廚房、神明桌等容易引發火災的火源位置,同時關注家中住宅火災警報器、滅火器的適當配置。地震情境中,也要注意家中冰箱、衣櫥、藏櫃等大型傢俱是否配置妥當,倒塌時不會影響到逃生動線等,再進行家具固定對策。
蘇元風教授表示,離災避災工作對於個人生命安全或社區永續發展至關重要。繪製「家庭逃生計畫」與家人討論的過程,是可以用最低成本,達到最高效益且人人可達成的自主防救災演練。
其中「家庭逃生計畫」有「1216」原則,畫出「1」個家庭逃生計畫圖,包含家中的詳細平面圖,標示門、窗戶、陽台等位置;標示「2」個不同方向的逃生避難出口及路線;設定「1」個屋外逃生集合地點;每「6」個月進行逃生演練一次熟悉逃生避難路線,確認逃生計畫內容是具體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