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繼農藥質譜快檢,農藥所再花五年開發出全球獨家動物用藥質譜快檢技術,原檢測報告須一到二週,僅剩二十到二十五分鐘,一百七十種用藥皆可測,估明年一月成為公告檢驗方法,石斑魚出口也適用。
為強化農產品食安,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持續研發快檢技術,繼農藥質譜快檢已推廣到批發市場等運用,把關蔬果上市品質;二十八日再召開「動物用藥質譜快檢技術一二三加四七輕鬆搞定」記者會。
農委會表示,已完成二類動物用藥快速萃取套組的研發,可同時檢驗一百二十三種多重動物用藥及四十七種極性(水溶性)動物用藥的質譜快檢技術。
農藥所副研究員林韶凱就檢驗四大流程指出,目前公告的動物用藥檢驗方法,在第二步驟的萃取程序上,多重動物用藥方法有十三種方法,每批次檢驗二十件費時七天,極性動物用藥方法有四種,每批次檢驗二十件費時二天;質譜快檢則不論多重或極性動物用藥方法,各僅須六十分鐘。
再來是第三個程序儀器分析,公告方法每件費時十八分鐘,計有十七方法,共費時三百分鐘;質譜快撿則是每件十分鐘,並已整合為兩個方法(整合十三種多重動物用藥殘留分析方法為一種、整合四種極性動物用藥殘留分析方法為一種),僅費時二十分鐘。
第四步驟數據分析,公告方法的數據判讀、報告整理要數小時,質譜快檢以人工智慧數據判讀五分鐘內完成。至於第一個程序檢體製備,公告方法、質譜快檢則都費時五到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