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翁聖權∕台南報導
農業部林保署嘉義分署一一0年底在南市新化區畜產試驗所牧草區發現四隻草鴞寶寶,當時首創以圍網方式保護巢區,使幼鳥成功離巢。時隔兩年,當年雛鳥之一腳環編號二一八號草鴞再次返回畜試所配對繁殖,在嘉義分署、畜試所與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通力合作再次圍網保護巢區,日前四隻幼雛已成功離巢,圍網護巢兩代草鴞都受益。
林保署嘉義分署指出,草鴞是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在台灣的數量估計僅約五百隻左右,主要分布在嘉南高屏的丘陵、平原一帶,是台灣十二種貓頭鷹當中,唯一在地面草叢中築巢的物種,因此草生棲地的維護,對於草鴞保育至關重要。
不過草生棲地的維持相當不容易,可能會漸漸被樹木取代變成森林,或是被人類整地耕作,是一種相對不穩定的棲地類型,而在畜試所內種植的大面積牧草地,就成了草鴞穩定出現的棲地。
林保署嘉義分署自一一0年起補助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執行監測的三年間,不斷透過與相關單位的會議及與第一線刈草人員的溝通,已經形成草鴞保育共識,此次能成功以圍網保護雛鳥直到離巢,首要歸功於畜試所人員刈草發現草鴞時能機警停工與通報,讓嘉義分署第一時間調動人力物力完成圍網架設,這四隻草鴞寶寶也在研究人員的追蹤監測下,確認全數成功離巢,為台灣的草鴞族群挹注新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