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提供,中央社)
文化部公告6名新科人間國寶,包括歌仔戲保存者王仁心(藝名王金櫻)與陳鳳桂(藝名小咪),刺繡保存者劉千韶、緙絲保存者黃蘭葉、纏花保存者陳惠美,傳統木雕保存者陳啟村。
文化部今天發新聞稿公布6名新科人間國寶,刺繡、緙絲、纏花分別經文化部108年傳統工藝審議會審議通過,登錄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工藝」項目,並認定刺繡保存者劉千韶、緙絲保存者黃蘭葉、纏花保存者陳惠美。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目前國家級重要傳統工藝共計13項、18名保存者;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共計18項、24名保存者。她感謝人間國寶藝師們長期參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推動的傳習計畫,以「師徒制」方式傳承無形文化資產,讓各界更認識與珍惜台灣文化瑰寶,文化部也將持續努力推動各項無形文資傳承工作。
小咪的歌仔戲戲路寬廣多元,扮演生、旦、丑等角色均能完美詮釋、揮灑自如,具有「一人千面」的劇藝本事,更成功型塑生旦丑等不同角色行當的舞台人物,形神兼具,鮮活生動,極具代表性。
緙絲工藝歷史悠久,最晚起源於公元7世紀中葉。1970年代日本工資高漲,為降低成本與市場需求,來台尋求代工機會。此舉正使西陣織立足台灣,也復甦了古代緙絲在台的生命力。黃蘭葉長達40多年的職業生涯,熟知西陣織的綴織技法,由材料採集、染色、織、繡,完整體現緙絲的各項工序,她的緙絲作品典雅莊重、質感細膩,屢獲大獎肯定。
(文化部提供,中央社)
傳統木雕項目於100年公告登錄,這次新增認定保存者陳啟村,以傳統木雕技法為基礎並吸納現代素描、雕塑與美學理論,以精湛刀工表現人物表情、衣紋與姿態,融合東西方的學習方式,自傳統而延展轉化,作品呈現傳統與現代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