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博館)二0二四年迎來生命科學廳華麗的轉身,全新的《奇幻自然》常設展正式在十九日開幕。教育部次長林明裕出席開幕式致詞時提到,由淺入深引導民眾體會自然奇幻的奧妙,有助於提升全民科學素養。
展區共有五大主題,由近二十位科學家投入策劃,展場有可手動操作的機械魷魚、恐龍蛋、家中常見的「蟲住民」模型、數百件栩栩如生的動物標本展示,還有一件逾四百歲的巨大台灣雲杉。歡迎到科博館盡情探索、感受科學的樂趣。
林明裕指出,每年到科博館參觀人次約有三百萬,肯定科博館在推動全民科學教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館內「生命科學廳」一直是深受民眾歡迎與喜愛的展廳,本次與時俱進的改造展廳,打造全新的《奇幻自然》常設展,運用台灣特有的動、植物標本展示、蛋幾何結構、生物力學及生活中就可見到的自然科學。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焦傳金分享,《奇幻自然》展區位在科博館「生命科學廳」地下一樓,展區面積二百五十三坪,共有五大主題,踏進〈哇自然!嗨科學〉,首先映入視野的是比人還高的台灣雲杉,還有超過一百隻、從海岸線到高海拔的台灣鳥類標本。蛋是生命的開始,〈圓不圓:蛋科學〉蒐集多件展示蛋與孵化後成鳥的各種型態。
〈動一動:生物力學〉,以特殊手法再現動物奔跑的姿態,展現生物奔跑的力與美,超巨大「機械魷魚」,觀眾滑動任一個轉盤就能牽引魷魚動作,想動哪就動哪!〈追呀追:計算與行為〉,天花板懸掛的鯨豚骨骼模型與地面上的燈光投影,呈現出「鯨豚覓食」的難得景象。〈說故事:探索自然、發現科學〉介紹科學家「暖地杓蘭」和「居家節肢動物」的研究故事,鼓勵孩子隨時隨地踏出科學探索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