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歷史博物館推出「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再結合眾多機構,推出番外篇「職人說法」跨域共展,透過走讀集章,轉化硬知識;前兩部曲的實體特展雖結束,然今年起推出第3波的「現地共展」,團隊內各單位的職人展示將移師回到現地,推出多樣化的教育推廣活動,邀請民眾親自走進各個現地,實際關心、了解我們生活周遭的水環境,認識「流域共構」3部曲。
有別於第1波的「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由台史博策展,呈現團隊針對嘉南大圳,從共學到共筆的研究成果。「職人說法」特展則是台史博費時3年多的跨域新嘗試,與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臺灣南區氣象中心、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分署與水利規劃分署、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嘉南及雲林管理處、官田國中、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台南市文資處及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共組團隊集結共展。
這項展覽由台史博統籌策劃及協力,水利、氣象職人提供研究及專業知識,學子加入與職人共同討論,轉化展覽內容,共同呈現水圳知識、環境景觀、物件與人物和職人等四個主題,傳達環境現地與水的關係,除將水利現場中的硬派知識轉成軟性敘事,也完整呈現水利職人工作場域中的各種不同面貌。
在台史博的展覽雖已結束,至5月26日,民眾可至9處現地展覽地點領取集章卡,集滿戳章就有機會兌換各單位特別準備的「走讀禮」,數量有限,兌完為止。更多有關流域共構特展教育推廣活動詳洽台史博官網。
(記者林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