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國綜以文學為特色 迷因、周處除三害入題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一一三學年學科能力測驗二十一日第二天考試,第二節考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國綜),試題以「文學」為特色且取材多元,電腦字型、迷因、電影「周處除三害」入題;混合題以回憶文學為主軸,且有別於以往,命題設計改採選擇和簡答題穿插;全中教解題團隊認為難度屬「中偏易」,估五標與去年相仿;選用題材方面,包括「女書」歷史、司法判決、火藥製造等。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邀請入闈的高中教師協助審題教師透過書面資料指出,今年國綜文言文配分約占四十五%,不少試題連結跨領域文本,測驗考生的文意理解、統整能力;試題以「文學」為特色且取材多元,電腦字型、迷因、電影「周處除三害」入題;混合題以回憶文學為主軸,且有別於以往,命題設計改採選擇和簡答題穿插。

審題教師指出,試題取材方面,審題教師提到,今年試題接近現代生活與社會脈動,例如介紹電腦字型「新細明體」、「黑體字」的設計特色和應用現況,兼具知識性和親切感;還有試題以迷因和電影「周處除三害」入題,要考生比較世說新語和電影內容的異同,測驗閱讀理解和延伸思考能力。

審題教師提到,學測選用的文本相當多元,例如第六到八題以中國湖南江永地區發現的菱形文字女書為題材,探討如何運用特殊字體傳遞情感,例如中國湖南省江永地區的「娘樓」文化與「哭嫁」儀式等。

全中教解題團隊認為,綜合能力測驗(與作文分節施測)整體而言中間偏易,閱讀材料範圍廣闊。分析,今年第二部分混合題的命題,不同於過去是分二大題,而以一個題組呈現「回憶」與「記憶」的關聯主題,並分階段逐步呈現引文及命題,讓考生能聚焦作答。

全中教指出,第十三到十五題以「周處除三害」為題材,並融入迷因電影內容,讓古今周處的形象產生對照,也讓考生能夠思考古典傳說的現代意義,這題傳說和現代電影輝映,凸顯「古典是永遠的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