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噶瑪蘭紀念公園揭牌 文化祈福

新城鄉噶瑪蘭紀念公園揭牌典禮。(新城鄉公所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縣新城鄉公所二十七日舉辦噶瑪蘭紀念公園揭牌暨文化祈福活動,傳承新城鄉特有的噶瑪蘭族文化,據內政部戶政司去年人口統計,總噶瑪蘭族總人口約一千五百七十二人,僅占全台原住民族總人口數的百分之零點三,人數相當稀少,其中新城鄉噶瑪蘭族人數為一百零五人,男五十八人、女四十七人,因此新城鄉公所在正名過程中以體現瀕危族群重振文化為主軸,透過豐富多元文化族群底蘊,讓噶瑪蘭族後世代有尋根感念之所在地。

新城鄉公所原民所所長曾秀英說,地名是先民的腳印,是歷史的縮影,是人與自然爭地留下的血淚證據,我們可從地名「加里宛」、「流流」,嗅出平埔族的氣息,因此「噶瑪蘭族Kebalan紀念公園」所蘊含的意義,總括歷史面、地理面、文化面、情感面等,這也正是踏尋舊地名的重要性,企望舊地名能喚醒鄉親及噶瑪蘭族人對先民的緬懷及孩提時的記憶。

Kaliyawan 噶瑪蘭紀念公園設置一座高度六點五公尺、直徑二公尺噶瑪蘭族意象柱,工程總經費新台幣一千二百五十萬元整。

鄉長何禮臺表示,十八世紀末漢人侵墾宜蘭後,導致噶瑪蘭族往南遷徙,在十九世紀中葉於花蓮平原加里苑,新城鄉嘉里村溪畔公園鄰近周邊,曾是噶瑪蘭族開墾世居的聚落,直至清光緒四年(西元一八七八年)的加里宛戰役。為避免因文化變遷等因素使鄉親甚至族人遺忘,鄉公所特別規劃噶瑪蘭紀念公園,以完善保存遷徙最終落戶嘉里村所在地紀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