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一一二學年度第二學期非山非市暨偏遠學校課後科普計畫說明會於三十一日下午於桃園市大溪區南興國民小學舉行。現場邀請多所桃園市非山非市及偏遠國小出席參加,鼓勵新學期非山非市暨偏遠學校均辦理課後科普計畫,提供學生課後多元學習機會。
一一二學年度第一學期本市首次啟動「非山非市暨偏遠學校課後科普計畫」,共計二十八校參與,並各自發展出不同型態的社團課程,有的學校與大學合作、有的學校與民間社團合作,也有學校校內即有領域專長教師可以教授,或是發展以校本課程為基礎的特色社團;本次說明會邀請部分學校進行成果分享,如南興國小與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的黃智明教授及藝術設計系的林楚卿主任合作,在人文藝術領域中帶入「擴增實境」,引領學生透過程式設計進行藝術成果發表;長興國小校內的專長教師,設計了涵蓋物理及化學領域的課程,讓學生可以「做中學」;美華國小則在課程中請來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的解說員,藉由觀察校內昆蟲的特徵和習性,讓學生用「仿生學」的觀點了解昆蟲的生存智慧。
教育局局長劉仲成提到,科普的領域很廣泛,物理、化學、生物、天文或工程等,都算是科普的範疇,藉由學習這些知識,配合聯合國「二零二三永續發展目標」概念,透過社團課程,建立起對永續發展的正確認知,並落實永續發展的友善行動於日常生活中。期盼這項計畫激起學生好奇心、多元及探究的學習浪花,讓他們能從中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希望曾參與的學校,下學期繼續參加;更歡迎未曾參與的學校,這一次也不要缺席,一起來為非山非市暨偏鄉教育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