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攝清大臉書)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清華大學人社學院大二學生林嘉樂、利恩得寒假期間前往花蓮縣秀林鄉的北三棧遺址區進行地表踏查時,無意中發現三千多年前的國寶級人獸形玉玦,雖然玉玦的頭部已斷掉,但可證明是花蓮壽豐鄉的玉礦所產出,這是考古界的重大發現,花蓮考古博物館長溫孟威也直說:「兩名學生太幸運了!」

(翻攝清大臉書)
林嘉樂、利恩得寒假在花蓮考古博物館實習,館長溫孟威說,兩名學生很幸運,這塊被發現的玉玦,長約兩公分,證實是來自花蓮縣壽豐鄉的玉礦所生產的玉玦,目前在台灣僅在台東卑南及宜蘭和花蓮等零星地點發現過,相當珍貴與罕見,更證實花蓮早在三千年前就與越南、菲律賓交流,也顯示出當時台灣的航海技術已有一定水準,也反映出當時的人文社會現況。

溫孟威說,兩名學生發現這塊玉玦後,正由考古博物館進行清整和紀錄,未來也將進行展示,讓民眾了解這塊國寶級玉玦背後的人文活動歷史,他也肯定林嘉樂與利恩得的實習成果,他說、很多人一輩子考古不一定能發現重要考古文物,但清大學生因是人社學院學生,也選修考古相關課程,因此具備一定的考古常識,能夠在行走踏查過程中發現國寶級考古文物,是千載難逢的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