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過完農曆年,元宵後農民開始春耕,傳統的「鞭春牛」就是農民重要的習俗。雖然現代社會已經機械化,但文化傳承的意涵,讓民眾收心回到各人工作崗位努力工作。宜蘭市五穀王廟二十四日元宵節舉辦這項富有意義的活動。
「鞭春牛」是古時重要時節活動之一。古代耕牛在過年期間除夕起至元宵節不耕作,長時間休息的關係,耕牛有不聽使喚的現象;農民為了不在元宵前動怒或抽打耕牛,只好等到元宵節舉辦「鞭春牛」習俗,通常選在「農耕始祖」神農廟舉行。宜蘭五穀王廟二十四日安排象徵性的鞭春牛、春牛復職橋段,提供湯圓、平安粥和摸彩,並牽三隻水牛遶境,熱鬧非凡。

宜蘭五穀王廟「鞭春牛」活動,由縣長林姿妙、議長張勝德、廟方主委林明昌祭拜神農後,以毛筆替紙紮春牛點睛,象徵性完成儀式。現場並提供牛隻雕像供民眾「摸春牛」祈求好運。
宜蘭市長陳美玲表示,五穀廟透過宗教科儀祭拜禮式,藉由元宵祈福,向神農大帝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參照古禮現場也有準備春牛,象徵性鞭春牛三下,以召告世人元宵過後應各就各位,在工作崗位努力不懈。另晚間廟方在古禮引導下祭拜火化春牛恭送春牛復職,象徵神農大帝保佑世人五穀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