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一名保母受兒福聯盟委託照顧一歲大男童,涉嫌與胞妹凌虐男童致死;台北市社會局於十二日提出七項改革,包含領證制度、回流訓練、提高訪視頻率、制訂三方共訪機制等。社會局說,北市目前有四千二百七十二名保母,但僅有二千七百五十六名保母正在執業。其中一人的作為讓大家心碎。對此,北市絕不推卸責任,並提出七項改革守護計畫。
社會局指出,首先為改進保母領證制度,增加實務操作課程時數,並增加回流訓練;目前取得保母證照職前訓練為一百二十六小時,每年有十八小時在職訓練,建議有關保母領照制度應有檢討空間,建議多增加實務操作時數,領照一年卻未收托的保母,如欲執業應完成回流訓練六至十小時後才得以收托。
其次,考量等待出養的無依兒童多為家庭功能不佳,缺乏親屬照顧資源,建議中央政府應修正辦法,建議孩童出養前應改為寄養家庭收托或機構收托;如為保母收托,應全面增加社工訪視頻率為每月二次,並應以看到兒童身心情況為原則,且同時加強與個管社工和轄管保母社工橫向聯繫,掌握兒童狀況。
第三項,為建立特殊孩童照顧「三方共訪機制」,以本次案件來說,為新北市社會局社福中心照顧的孩童,由中央委辦兒福聯盟專案辦理並自行委託保母出養前照顧;而北市社會局為保母轄管縣市。建議中央應制訂三方權責縣市共訪機制,以增加社工訪視敏感度,避免孩子傷害被隱藏。
第四項,而考量部分父母對全日二十四小時托育服務的需求,但因全日托育父母親無法每天關照孩子受照顧狀況。為落實守護兒童安全,提高全日托育訪視頻率為一年六訪,即每二個月訪視一次,以協力關照孩子安全。
第五項,此外還將辦理家長推薦優質保母計畫,在活動期間由家長推薦優質保母,經由社會局評鑑選拔後辦理獎勵,除了讓保母的辛勞有機會被看到,也得以讓更多保母從中學習。
第六項,還有透過居托中心辦理支持性的協力圈活動,促進保母之間情誼交流及舒壓,並加強居家托育中心人員對保母觀察敏銳度,及早發現保母的異常狀況;以及並提供保母舒壓課程及正念舒壓活動,或轉介心理衛生中心諮商服務,讓保母可以藉由正確舒壓方式進行情緒調解,以良好情緒管理提升照顧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