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種威脅壽山原生態 中山大學籲民眾勿自栽園藝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團隊呼籲民眾切勿將家中的園藝植物帶至壽山種植,以免影響原生動植物生態。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團隊受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委託,於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園區進行外來植物的調查與監測;助理教授張楊家豪指出,目前統計外來植物竟多達九十種,其中不少為園藝物種,呼籲民眾切勿將家中的園藝植物帶至壽山種植,以免影響原生動植物生態。

張楊家豪指出,常見的景觀植物數珠珊瑚五年前在壽山僅有零星族群,近來快速擴張,現面積已高達三三0七平方公尺,分布範圍逐漸由南壽山擴散至北壽山。而在壽山泰國谷被稱為「一簾幽夢」的錦屏粉藤,分布面積為一九七五平方公尺,與二0一四年的步道調查相比增加八倍,從泰國谷逐年往外擴張。另外,龍眼及銀合歡這兩種外來樹種,在壽山主要步道沿線亦隨處可見。

張楊家豪表示,有少數遊客因為熱愛壽山,會在山上種植自己喜愛的園藝植物。然而,部分園藝植物,如錦屏粉藤、合果芋、黃金葛等,它們具有快速生長或繁殖季長等特性,使得這些園藝植物的分布面積迅速擴張,壓縮了原生植物的生存空間,改變原有的森林植物組成,他強調,這將進而影響以當地植物為食物來源的昆蟲等草食動物族群動態。

他舉例,外來的合果芋與原生的恆春風藤棲息位置環境相似,若被外來種佔據了生長空間,原生植物的生長狀況便會受到影響,此外,合果芋攀上樹冠、接受到充足的陽光後,葉片會增大數倍,其巨大的葉片也會增加攀附樹木的生長負擔。又如壽山秘境景點「一簾幽夢」的錦屏粉藤,看似夢幻成為打卡熱點,但卻是保育志工眼中「夢幻中的邪惡」,因其掠奪土壤與陽光,所到之處幾乎寸草不生,且許多原生樹木如咬人狗等,一旦遭錦屏粉藤覆蓋,便會因為缺乏陽光而死亡,泰國谷附近已有許多樹木因此而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