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海岸帶 地下水出流豐沛

中央大學桃園新屋地下水出流現象研究作者,副教授王士榮(左)及第一作者越南籍博士生鄧明君(右)。(中央大學提供)

記者丘安、陳中興∕桃園報導

中央大學研究指出,桃園沿海新屋海岸帶地下水出流現象非常強勁,每年出流量達一億公噸,相當半座石門水庫容量。政府可在兼顧保護環境等因素下,考慮善加利用,解決多年來用水的問題。

中央大學臨海觀測站進行一百公尺試驗井鑽探、設井及地電阻與溫度光纖監測設備安裝。(倪春發教授提供)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團隊,近期在最新一期《水文學雜誌》發表一篇文章指出,新屋臨海工作站透過鑽井技術深入地下一百公尺,發現仍有淡水出現;透過數學模型計算流速和面積累加,發現附近的海岸帶地下水出流量每天可達三萬公噸,一年達一億公噸,相當半座石門水庫容量。

團隊成員之一的教授倪春發表示,海岸帶地下水出流為地下水直接流進海洋的自然現象,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中央大學新屋臨海工作站二0二一年開始進行新屋海岸帶地下水出流量調查發現,即使在當年大旱期間,出流量仍相當豐沛;近年來調查結果更發現,新屋往北之海岸出流量有更高潛勢,顯示桃園海岸帶整體地下水出流量更為可觀。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研究桃園新屋地區潮間帶自流井位置的照片(右上);以及地下海水(下方左側)與地下淡水(下方右側)交互作用模擬結果。(王士榮副教授提供)

研究團隊指出,台灣年降雨量約二千五百毫米,約為全球平均的三倍;但因台灣地形梯度較大,百分之六十的降水流入海洋,只有百分之五在含水層。儘管台灣降水量高,但水資源有限;地下水出流量資源豐沛,如何汲水開發,不致造成海水入侵和地層下陷,因涉及政策、科學和工程等多重挑戰,還需多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