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餘波盪漾,由大食代公司代管,如今「吃出人命」,除了餐飲業者本身最該負責,恐影響民眾外食意願,也讓消費者對「百貨商場餐飲品質有保障」的既定印象存疑。百貨業者表示,必須更嚴格執行把關食安程序,完備保險防護網,才能挽回消費者信心。
由於寶林茶室中毒事件指向「邦克列酸(原稱米酵菌酸)」毒素,導致民眾對粿條、河粉、米苔目、粄條等米製品產生抗拒,許多餐飲業者和上游原料供應商也慘遭池魚之殃。
近期台北市政府啟動全市37家百貨公司美食街稽查專案,各家百貨業者均不願意高調受訪多談。根據不具名的百貨業者表示,百貨業者每天都會清消,每個月也都定期稽查衛生條件,並會要求餐飲業者提供食材合格證明,是食安把關程序中,難以盡善盡美之處,「發生這種事很遺憾,但確實出乎意料」。
百貨業者強調,「近期必須更嚴格加強執行把關食安的程序,才能挽回消費者信心」。而衛生單位也會針對「人員衛生管理、建築設施管理、設備器具清潔、原物料管理、製程品質管制」等5大構面,針對餐廳進行實地評核。
在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部分,另一百貨業者分享,關於保險的部分,由於衛生局規定要投保公共意外險,餐飲業者進駐百貨公司櫃位的時候,保險一定要具備,有些廠商會自主去額外加保中毒、產品險等,有些也會要求加入百貨的「大保單」,確保保險額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