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綠島海域生態復育行動計畫正式開跑

2024綠島海域生態復育行動計畫正式開跑!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珊瑚礁生態是海洋資源最重要的生產力所在,鑒於近年來綠島珊瑚礁生態系的物種數量銳減,農業部漁業署與綠島區漁會、中央研究院綠島研究站、國科會核心觀測設施綠島站、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屏科大水產養殖保種中心及今周刊共同發起「綠島海域生態復育行動」,4月16日展開首波行動,超過50位潛水教練響應參與,於綠島石朗保育區內的小丑島和摩艾石放流2種小丑魚、8種雀鯛魚及1種蓋刺魚,共11種魚、2000尾,放流情況樂觀。未來,將在科學家團隊的追蹤監測下,持續復育行動,歡迎各界響應參與。

綠島區漁會理事長何誌忠表示,感謝農業部漁業署支持及海漁基金會的協助,在綠島首次放流珊瑚礁魚苗,讓綠島有機會成為全國珊瑚礁生態復育的島嶼典範。期許保育行動能對綠島帶來更多改變,讓島嶼能夠永續,讓「漁業」跟「觀光」兩種產業可以共榮共存。本次放流行動的另一個亮點是,綠島區漁會與國科會綠島站合作製作摩艾石,透過石像的安置,警惕人為的疏忽是如何容易毀壞珊瑚礁形成的摩艾石天然紀念物。藉由此次珊瑚礁魚苗的放流,在摩艾石像與小丑島附近形成天然的珊瑚礁魚類生態,發展成為潛水觀光熱點,向潛客宣導珊瑚礁保育的重要性。漁會也將持續與國科會綠島站以及海漁基金會合作,收集魚苗放流後相關科學資料,持續監測與分析,並成立石朗保護區巡守隊,守護綠島珊瑚礁,共同推動綠島的永續發展。

綠島首次放流珊瑚礁魚苗。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陳昭倫表示,珊瑚礁是海洋中最重要的生態系之一,其所產生的漁業以及觀光遊憩效益直接影響全球將近5億人的生計,而綠島這個海洋島嶼就是這5億人中最為典型的案例。如果今天珊瑚礁生態從綠島消失,直接衝擊就是島上所有居民的收入與生活。只是很不幸的,在人類活動長期的干擾與氣候變遷的威脅下,當全球平均溫度超過攝氏2度,全世界將有超過99%的珊瑚礁將消失於地球上。如何因應這樣嚴峻的挑戰,成為當今綠島發展島嶼永續的重要課題。

陳昭倫進一步說明,國科會於2022年9月於中研院綠島海洋研究站成立「台灣長期社會生態研究核心設施_綠島站」(以下稱綠島站)的建置計畫,綠島站在過去ㄧ年多來探訪與盤點議題,其中「漁業」與「海洋遊憩」是綠島居民最為關心氣候變遷衝擊的議題,但漁業與海洋遊憩卻又常有衝突且無法對話。這次由綠島區漁會主辦ㄧ週的活動,藉由找回「ㄧ本釣」傳統漁法的生活記憶、環境友善摩艾石像的安座、以及珊瑚礁魚苗的放流,就是打破衝突的藩籬。藉由綠島區漁會、農業部漁業署、海漁基金會等單位的共同協作,讓珊瑚礁魚苗成功的放流到綠島石朗珊瑚礁保護區的小丑島和摩艾石像海域,開啟各權益關係人未來ㄧ起合作擘劃綠島永續發展的里程碑。

綠島首次放流珊瑚礁魚苗。

海漁基金會執行長林愛龍表示,海漁基金會承辦農業部漁業署魚苗放流工作,推動「正確放流」觀念與實踐,秉持魚苗放流須符合物種多樣性、生態系多樣的原則,而本次復育行動最大亮點,當屬台灣史上首次在綠島放流多種原生種珊瑚礁魚類種苗,高達11種魚類:克氏小丑魚、公子小丑魚、王子雀鯛、黑尾圓雀鯛、藍綠光鰓雀鯛、霓虹雀鯛、摩鹿加雀鯛、藍刻齒雀鯛、黑新刻齒雀鯛、三斑圓雀鯛、藍帶荷包魚,復育綠島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以打造韌性健康的珊瑚礁生態。為了確保每一尾魚苗的健康無虞,海漁基金會與台東水試所及屏科大水產養殖保種中心合作,嚴選種魚源自台灣海域的魚苗,並且透過與中研院合作,事先探勘放流地點。未來,海漁基金會也會與綠島區漁會、中研院團隊合作,招募綠島保育區巡守隊,期望能夠長期監測及守護放流魚苗平安長大、繁衍下一代。

林愛龍強調,生態保育是長期的行動,綠島的「小丑島」在2020年海洋工程進行過程受到部分損傷,小丑魚族群數量減半、且四年來恢復速度遲緩,綠島區漁會突破傳統思維框架,期盼透過放流生態角色型的魚苗來修補綠島生態。然而,正確的魚苗放流需要長期投入才能見到具體效果,今天是振奮人心的開端,特別感謝這麼多潛水教練熱情踴躍擔任志工,也非常感謝今周刊拋磚引玉,贊助放流公子小丑魚及克氏小丑魚共100隻,未來非常歡迎各界民間單位與海漁基金會聯繫,共同響應。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水產養殖保種中心主持人林鈺鴻表示,台灣珊瑚礁魚種多樣,很容易因為氣候變遷及人為干擾等因素,發生區域性的族群集體消失,因此,為珊瑚礁魚種包含小丑魚、雀鯛魚、神仙魚、荷包魚等等,打造一艘諾亞方舟極為迫切及必要。屏科大很高興參與綠島海域生態復育行動計畫,以多年專業的養殖技術,提供8種珍貴的珊瑚礁魚類魚苗,包含2種小丑魚、5種雀鯛魚、1種荷包魚,為綠島的珊瑚礁生態貢獻己力。

今周刊研發長王之杰表示,今周刊過去三年推動「還海行動1095」,期盼透過發揮媒體的號召量能,喚醒世人深刻體會海洋廢棄物對海洋帶來的嚴重危機,而當代海洋危機不限於此,包含因諸多人為干擾導致珊瑚礁的白化死亡,進而迫使倚賴珊瑚礁生態系的物種消逝,深刻感受到海洋危機需要大眾的意識抬頭及採取行動。綠島為台灣重要的珊瑚礁棲地,今周刊很榮幸能夠參與本次行動,擔任綠島海域生態復育行動計畫的第一棒,在小丑島放流50隻公子小丑魚及50隻克氏小丑魚,今周刊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樂見這次放流的行動開花結果,不只讓綠島珊瑚礁生態恢復生機,也能成為海洋生態復育典範,為地球最大的生物棲地永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即時

舞工廠舞團攜手金曲獎楊曉恩 飛舞爵奏共響宜蘭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台灣頂尖踢踏舞...

東華大學融合式體育增能研習-讓運動無礙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國立東華大學體...

好市多賣場產品標示疑義 中市食安處稽查釐清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好市多北台中分公司產品...

毒品藏床下想裝傻 土城警一舉破獲毒品及侵占案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府警察局土城分局...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