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大漢溪及新店溪流域共有十二座礫間處理場,每日總處理水量約四萬五千噸,相當於二十二座標準游泳池的水量,在區域內汙水排入河川前,藉由礫間曝氣或接觸氧化等現地處理後再放流,讓民眾至高灘地和河邊遊憩時能感受到河川變乾淨,水中魚蝦變豐富、水鳥常現蹤於河川中覓食。

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透過江翠礫間的教育廊道,幫助民眾了解礫間是利用接觸曝氣氧化法來達到淨化水質的效果,一開始汙水中的汙染物會被礫石表面具黏性的生物膜「吸附」,接著汙水中溶解性有機物被微生物攝取「分解」成無害的無機物,經過一系列「吸附」及「分解」作用,就可讓原本受汙染的混濁骯髒原水,搖身一變為乾淨透明的放流水。

水利局指出,截至今年三月底,新北汙水下水道用戶接管達一百二十一萬八百餘戶,接管率百分之七十二點一八;近年礫間處理量每年可達一千六百二十萬噸,符合放流水標準後再放流至承受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