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動物園養孑孓 5月再迎蛇頸龜寶寶潮

去年孵化的兩隻蛇頸龜寶寶長大許多。(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動物園去年成功繁殖出兩隻被列為極度瀕危的羅地島蛇頸龜,今年再接再勵,自四月十一日以來,已陸續孵化出七隻蛇頸龜寶寶;經保育員觀察,第二窩目前共有十一顆受精卵正在發育,估計五月份將迎來另一波蛇頸龜嬰兒潮。 今年孵化的蛇頸龜寶寶體重約3.5-3.9公克,重量比去年孵化的2隻個體成長約20%。(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動物園指出,透過與奧地利Turtle Island龜島保育研究中心合作所引進的羅地島蛇頸龜,去年共孵育了兩隻龜寶寶;今年初陸續邁入性成熟的個體開始交配產卵,第一窩的受精卵在四月十一日開始孵化,總共有七隻小寶寶,牠們破殼後的體重約三點五到三點九公克,重量比去年孵化的兩隻個體成長約廿%,顯示目前龜媽媽的營養攝取更勝以往。 蛇頸龜寶寶:蝌蚪游太快了,好難抓哦!(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羅地島蛇頸龜的主要食物為小型水生動物,屬於肉食主義者,動物園指出,照養成龜的食材包括乳鼠、牛肉、雞肉、魚蝦等肉類。但剛出生的龜寶寶卻非常挑嘴,牠們只吃會動的活餌,加上游泳和捕食技巧還不成熟,抓不到小魚和小蝦,所以保育員除了提供果蠅和果蠅的蛆之外,為了讓龜寶寶們也能享有食材多樣性,保育員還到處收集外來種斑腿樹蛙的卵泡養著,以便撈取剛孵化的蝌蚪餵給龜寶寶享用。保育員說,別小看龜寶寶的體型只有五十元硬幣大,牠們的胃口很好,目前約兩週大的七隻龜寶寶,一次就可以吃掉近百隻的蝌蚪。 蛇頸龜寶寶長大後,就不會太挑食了!(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有鑑於第一窩龜寶寶的大食量,眼看著第二窩龜寶寶也即將孵化,食指浩繁,為了讓龜寶寶們的食材不虞匱乏,保育員已展開超前布署,特地在育嬰房外的走廊擺了幾桶水養孑孓,因為孑孓的游動速度較緩慢,是最適合龜寶寶練習獵捕技巧的食材。或許有人會擔心蚊蟲茲生的問題,不過以龜寶寶們的食量來判斷,保育員掛保證,這些孑孓肯定等不到長大成「蚊」的那一天,大家可以安心!

Read More

新北居家關懷中心擴增至100線 侯友宜盼民眾得到妥適照護

(記者黃秋儒攝)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國內新冠肺炎確診及居隔人數不斷攀升,為照顧居家照護及居隔者需求,新北市政府今(2)日擴大「居家照護關懷中心」電話服務,由原本24線擴增至100線;新北市長侯友宜一早前往關懷中心視察擴大服務情形,也期勉參與的市府同仁與基層志工夥伴傾聽民眾聲音,讓他們得到妥適的照護。 侯友宜指出,至昨(1)日止,新北市居隔列管數超過37,681人,居家照護者18,468人,各區公所、衛生所及關懷中心平均每日接到超過6萬通疫情相關詢問電話,為因應逐日暴增的電話詢問,市府將「居家照護關懷中心」移至市府6樓大禮堂,將原有的24線電話服務擴增至100線,並隨疫情發展調整,最高可擴線至300線,加上市府區公所、衛生所及相關專線原有的600線,企盼能關心並解決民眾的問題。 (記者黃秋儒攝) 侯友宜表示,本次擴大服務,除了各局處同仁踴躍支援,也投入1,000位以上具電話諮詢經驗的志工。雖然疫情為市民生活帶來許多不便,加上對政策的不理解,往往會透過電話將抱怨和負面情緒反映給第一線同仁,企則大家耐心傾聽市民的需求、予以安撫,並提供協助,讓民眾配合政府政策安心在家。 新北市民政局長柯慶忠表示,「居家照護關懷中心」擴線服務,時間自上午9點至晚間9點,執行10大關懷項目,包含生活物資採買資訊、居家照護關懷箱派送、居檢居隔訪查、垃圾清運、心理諮詢、寵物照顧需求、學生關懷、弱勢家戶協助、防疫旅館協助安置及其他緊急事故協助等,有需求的民眾可撥打專線:(02)8259-1520。此外,市府也建置「新北市居家照護網」(https://healthcareathome.ntpc.gov.tw/index.jsp),提供詳盡居家照護及檢疫隔離相關資訊,歡迎民眾多利用查詢。 (記者黃秋儒攝) (記者黃秋儒攝)

Read More

新北139名弱勢積欠健保費 健保署愛心基金代償逾298萬

健保署長李伯璋(左2)代表捐贈298萬元,協助清償新北市94戶139位弱勢民眾;中為副市長謝政達。(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政府與中央健康保險署於2日共同召開「健保有愛,送暖到新北」記者會,透過雙方攜手合作,由新北市府提報弱勢家戶名單予健保署審核,運用愛心基金協助新北市94戶139位弱勢民眾得以清償健保費逾298萬元,使得弱勢民眾能夠安心的就醫,免除被鎖卡的焦慮。 記者會由新北市副市長謝政達、健保署長李伯璋共同主持,並邀捐款者代表李翠華女士,以及熱心公益的團體,包含新北市總工會理事長黃文祥、木工業職業工會理事長周炎煌、職業總工會理事長游麗玉、醫師公會理事長顏鴻順等,見證來自各方的愛心捐款,透過私公部門的合作機制,讓更多弱勢民眾受到實質的保障及關懷。 熱心公益的團體齊力為健保愛心基金捐贈、加油。(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愛心基金成立超過20多年,集結社會善心人士的捐贈,迄今已協助超過2,200個弱勢家庭,超過4,770人受惠,補助金額高達5,000多萬元。 李伯璋提到,健保署主要任務是在投保者民眾的權益與醫療院所的給付間取得平衡,過去有所謂的「鎖卡」問題,但健保署針對弱勢者可以申請分期、無息申貸等,若是家境真正困難者,包括具中(低)收資格且獨自扶養未成年子女、家中成員遭逢重大變故而有經濟困難者,只要縣市政府提報經審核通過者,即能用愛心專戶協助清償。去年新北市民共有94戶、139人受惠,最小受助者1歲,最大受助者71歲。 國中退休的李翠華老師從去年起,每月透過網路捐款健保署愛心基金,她說幸好有健保制度,否則先生中風住院 可能要賣房子籌措醫療費。(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93年國中退休的李翠華老師表示,她的先生去年因腦梗塞住院治療,幸好有健保制度,否則可能要賣房子支付醫療費。為了健保的永續制度,她特別上網搜尋「健保捐款」,發現可以透過網路銀行捐款,從那時起,她每月持續捐款,希望健保制度永續發展,可以照顧更多人。 新北市副市長謝政達表示,感謝健保署成立愛心基金協助弱勢民眾,像全國牙醫師公會昨(1)日捐款666萬元,其中新北市牙醫師公會捐贈60萬元,指定用在新北市民身上;新北市自106年成立好日子愛心大平台以來,已累積來自許多圓夢英雄的捐贈,就是希望集合點滴的力量,推動善的循環,協助弱勢家庭改善生活。 受惠的弱勢民眾寫給健保署的感恩信。(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新北市社會局長張錦麗也表示,新北市提報的都是社工平時服務的案家,經審慎評估確有生計困難無力繳納保費者,像一位家住蘆洲的林先生,18歲時因相依為命的父親過世後獨自生活,曾因收入不穩定而以網咖為家,由蘆洲少年福利服務中心長期關懷,這次協助清償3萬多的保費。 張錦麗說,另一名從越南來台的新住民阮女士,在丈夫過世後,獨力撫養2名子女,經濟壓力異常沉重,透過三重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社工的提報,得以清償6萬多元的保費。

Read More

憂染疫亡破萬人 蘇偉碩提三對策:短三級、免費篩、類醫院

反萊豬的蘇偉碩醫師和王文心博士提出三項疫情對策,即短三級、免費篩、類醫院。(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本土確診人數不斷上升,粗估此波Omicron疫情死亡人數恐超過一萬人,反萊豬的蘇偉碩醫師和王文心博士二日提出三項對策,即短三級、免費篩、類醫院。 蘇偉碩指出,國內許多專家對這波疫情死亡人數的預估都有差異,但是主要的決定因素就是染疫的總人數和染疫的死亡率。 蘇偉碩表示,另一個會影響總死亡人數的因素就是染疫人數增加的速度,如果染疫的中重症人數短時間內增加太多,醫療體系被擠爆而塞車,因醫療不足或不及而死亡的人數就會上升。 蘇偉碩因此提出兩項對策,一項是「短三級」,為期七到十天的短期三級警戒措施,主要是限制或完全停止餐廳內用和喜宴,阻斷用餐與短距離時傳播的途徑,減緩確診急速上升的程度,八大行業也暫停營業。 他說,另一項是「類醫院」,由於從美國這波Omicron的數據看來,兒童和青少年染疫的住院需求會大幅上升,且有醫師警告這波感染在五歲以下小兒容易出現哮吼,有住院觀察的必要。因此,面對被診斷為「輕症」的兒少,應該提供社區型的輕症照護「類醫院」,由指揮中心頒布設置辦法,提供有醫護駐守的全日照護中心,讓染疫兒少的父母不必陷入「送醫不及」和「就醫被拒」的兩難。 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醫研所的王文心博士表示,粗略估計台灣這波Omicron的疫情死亡人數極有可能會超過一萬人,如果僅按照人口比例推估,高雄市也許會有一千一百六十名市民在這波疫情中失去生命。她憂心地呼籲,要趕快協助家中長輩接受疫苗接種,以減少重症住院和不幸死亡的人數。 王文心也指出,快篩試劑的供應與PCR的量能無法應對疫情的急遽上升,將使得大量沒有得到確診的無症狀感染繼續在社區和家戶中持續傳播病毒。因此,政府應該立即提供每位市民每週一次的免費快篩試劑,且由政府直接配送到宅,不用再到藥局購買,如果額外需求的民眾才需要到藥局實名購買。

Read More

南市173人確診創新高 黃偉哲指示確保醫療院所量能

台南市二十七日新增一百七十三例確診,市長黃偉哲表示,當務之急是盡力保持醫療院所的量能。(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台南市二十七日新增一百七十三例確診,創下新高紀錄。市長黃偉哲表示,確診案例多數為輕症或無症狀患者,當務之急是盡力保持醫療院所的量能。疫苗陸續到貨,只要到台南打疫苗登記上就一定打得到,請民眾放心。 衛生局長許以霖表示,居家照護的市民,都會拿到一本居家照護手冊,若有身體不適症狀可撥打二八八0一一五,如有生活關懷需求,則請撥打三九0一五五一。 為避免快篩結果呈現陽性的民眾,等待防疫專線通報時間過長,即日起市民可持陽性結果的快篩試劑,前往南市COVID-19社區採檢醫療院所進行PCR採檢;十四間COVID-19社區採檢醫療院所。 成大醫院院長沈孟儒表示,要將災害減到最低,首先高齡人口疫苗覆蓋率必須高於八十五%,其次,必須做到輕症分流,台南市已經開始啟動居家照護措施,各大醫療院所也已經加入居家照護網,以成大醫院為例,衛生局轉介個案後,專責醫師會立即與個案進行電話或視訊問診,個管師也會每天進行評估報告,照護流程明確,力求將台南市建構為一個安全的防疫城市。 黃偉哲表示,中央已宣布取消簡訊實聯制,請市民朋友下載台灣社交APP,可以即時確知周邊是否有確診者。另針對疫苗的部分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聯繫,週五之前應該到貨量四萬多劑,所以在台南打疫苗的LINE@登記就一定打得到。

Read More

居家照護垃圾處理 南市環保局建議暫時打包放家中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Omicron個案快速增加,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居家照護人數亦大幅攀升,產生的生活垃圾處理該怎麼處理,環保局建議「垃圾」暫時打包存放家中,待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期滿解除後再丟入垃圾車,居家照護期間若確有垃圾清運需求,可撥打環保局服務專線(0六)二六八六六一0將安排專人收運。 台南市居家照護垃圾處理方式及環保局清運專線。(市府提供) 市長黃偉哲表示,為避免清潔隊人員及周遭民眾遭受感染,請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及居家照護的民眾共體時艱,將垃圾妥善分類並包裝好,暫時貯存家中,待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結束後未確診再將垃圾排出,居家照護可撥打環保局服務專線清運。 環保局指出,居家隔離請做好垃圾分類,垃圾袋避免擠壓,將垃圾袋口紮緊,若有尖銳物品,以報紙包封防止刺破,袋內液體滲漏或異味,應將垃圾密封再加一層垃圾袋紮緊。 環保局長謝世傑呼籲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居家照護民眾在生活不便之餘,仍能顧及垃圾清運量能,暫時將垃圾打包置於家中。若有垃圾清運需求者,垃圾收運採預約制,環保局將安排時間由專業清運業者收運,防疫垃圾均依環保署相關規定處置。

Read More

捷運延伸線高架橋上部結構作業 岡山大德三路封閉施工三個月

(記者陸瓊娟攝) 記者陸瓊娟/岡山報導 「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岡山路竹延伸線(第一階段)土建統包工程」高架橋段施工作業,施工單位預定於111/4/25~7/15,在岡山區大德三路/中山南路(新省道)口進行施工,屆時該路口東西向車道將採封閉方式,以維用路人行車安全。用路人應規劃好改道路線。 (記者陸瓊娟攝) (記者陸瓊娟攝)

Read More

網傳「防疫志願者加Line」 內政部:勿點擊受騙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近日網路流傳「疫情防疫志願者,請添加Line配合疫情防疫工作」的簡訊,內政部次長兼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27)日表示,經刑事局查證,該Line連結為境外IP,疑涉誘騙民眾加Line連結後實施詐騙,提醒民眾切勿點擊連結,以免受騙。 陳宗彥指出,經刑事局清查165反詐騙平台,目前尚未有相關報案、被害紀錄,但上述簡訊內容,已有民眾通報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為假冒訊息,警察機關將持續追查消息來源,依法偵辦。 陳宗彥提醒民眾,防疫相關資訊應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內容為主,散播假訊息構成犯罪,會被判處最高3年有期徒刑或併科3百萬元罰金,收到來路不明訊息多加留意、查證,切勿點擊不明簡訊內容的網路連結,避免受騙,並請不要轉傳散播,以免觸法。 民眾如有任何疑問,可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官網查詢(http://at.cdc.tw/Q7S2Vt),或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尋求協助。

Read More

防疫新模式「變來變去」 高市議員蔡武宏籲市府提供懶人包解惑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員蔡武宏廿七日議會總質詢指出,後疫情時代共存時期防疫新模式「變來變去」,市府應明確告知市民相關規範及提供懶人包宣傳,避免市民無所適從,他並希望市府落實執行確診個案輕症者居家醫療照護。 高雄市議員蔡武宏要求市府應明確告知市民疫情相關規範及提供懶人包宣傳,避免市民無所適從,他並希望市府落實執行確診個案輕症者居家醫療照護。(記者吳文欽攝) 中央居家隔離政策一直改變,四月廿六日起實施的居家隔離和自主健康管理有何不同?蔡武宏表示,市民非常納悶。他說,市民還關切兒童疫苗施打是否有強制性?可以選擇不打嗎?施打是否影響兒童身體健康? 蔡武宏說,針對居家隔離轉為自主防疫,解除隔離是由市民自己決定嗎?若解隔後發生陰轉陽,將造成市民恐慌,解隔是否應由公務部門決定。蔡武宏也詢問,確診個案輕症者居家照護的打針吃藥靠誰? 疫情升溫增加基層防疫人員工作壓力,蔡武宏要求市府提供基層防疫人員更完善支援及獎勵。 高雄市學校及幼兒園工作人員第三劑疫苗接種率為百分之七十六,蔡武宏說,家長擔憂孩子在校園遭受感染,為確保學生受教權,希望教育局加強宣導及儘速完成第三劑施打。 教育局答覆指出,教育部規定學校人員儘量施打第三劑,但對不適施打者也給予尊重,並提出快篩相關配套。

Read More

旗津發展40年未見改變 高市議員蔡金晏盼陳其邁重視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員蔡金晏廿七日總質詢指出,過去廿年市府致力開發高雄港內港東側亞灣區,卻遺忘西側旗津端,受限土地使用規範,旗津發展四十年未見改變,期盼陳其邁市長重視。 高雄市議員蔡金晏總質詢指出,過去廿年市府遺忘旗津,受限土地使用規範,旗津發展四十年未見改變,期盼陳其邁市長重視。(記者吳文欽攝) 蔡金晏表示,旗津地區扣除港埠用地、公設用地,實際可使用的土地所剩無幾,加上基地面積小,若要重建、修繕,依現行法規扣除建蔽率,可運用空間嚴重縮水,降低民眾都更意願。 他並提及旗津區實踐里旗汕段之港埠用地,自二0一四年編為都市計畫用地迄今僅做為綠地使用,希望恢復其應有的利用價值。 已閒置廿年之久的鹽埕區鹽北段台鐵土地,蔡金晏議員建議市府藉由其位於輕軌旁的優勢,利用大眾捷運法進行聯合開發,帶動地方發展。 隨著氣候變遷,淨零碳排已成趨勢,蔡金晏指出,議會第五次定期大會提案要求高雄於二0三二年達到去碳目標,但依據回覆執行情形僅說明減碳量,市府應提出更具體作為,制定短、中、長期目標,並明確揭露電力部門減煤數據、排碳大廠減碳量,他同時關心燃煤汽電共生大廠污染改善規劃執行情形。 蔡金晏期盼不僅是電力部門,製造部門也應利用新能源製造,跟上國際進度。 蔡金晏也指出,目前僅八大行業強制規定業者及顧客須打滿三劑疫苗,未來更多產業、公司行號可能跟進,但有部分族群因特殊狀況無法施打疫苗,對其就業、生活將造成影響,他要求陳市長與中央商討配套措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