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國議員訪中市 在地企業與會

烏克蘭國會跨黨派議員拜會中市府,由副市長鄭照新接待,雙方就精密機械、工具機產業發展議題交換意見。(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烏克蘭國會跨黨派議員克尼茨基訪團一行拜會台中市政府,由副市長鄭照新代表市長盧秀燕接待,雙方就精密機械、工具機產業發展議題交換意見;並邀集在地產業代表與會,透過實質對話,為烏克蘭重建與台中產業拓展新市場創造契機。祈願烏俄戰爭早日結束,讓烏克蘭人民免於災難,早日恢復戰前生活。 鄭照新表示,台中過去有九二一地震重建的經驗,曾協助花蓮、南投、嘉義,以及土耳其等地賑災,具有韌性與責任感。這次為烏克蘭與台中產業搭起重建合作的橋梁,期盼為兩地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讓產業及國家都能復甦繁榮。 鄭照新指出,台灣七成精密機械、工具機及其零組件廠在中部設廠,台中也匯聚光電、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等高科技產業,從材料、精密機械零組件至自動化系統,工具母機擴及相關應用廠商,產業上下游供應鏈完整。而台灣對烏克蘭出口以資通訊、工具機及金屬加工業產品為主,雙方互動基礎深厚。 鄭照新強調,美國公布台灣對等關稅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工具機等相關產業面臨出口壓力。市府積極協助產業打開新的市場,若結合台中九大工業的綜合製造能量,不僅能成為支援烏克蘭戰後重建的重要產業基地,也能讓台中產業鏈走向全球,共同迎向復甦與繁榮。

Read More

員林公所彰揚46位模範父親

員林市公所表揚模範父親,受獎人走紅地毯進場受到熱烈歡迎。(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彰化縣員林市公所九日表揚四十六位模範父親,在代理市長賴致富等人帶領下走紅地毯進場,受到親友熱烈歡迎。公所除贈送禮品及獎牌外,也邀請每位模範父親上台與家人、來賓合影。 員林模範父親表揚大會於皇潮鼎宴禮宴會館舉行。今年有三位獲縣府表揚,分別為黎明里吳東興、東北里曹富慶及中央里張鈺岱。 賴致富表示,爸爸扮演「家的守護者」,默默支撐起家裡的生計,為家庭遮風擋雨無怨言。藉由表揚除恭喜所有獲獎的模範父親,也感謝爸爸在固守家庭外,對社會公益活動付出不遺餘力,祝福全天下爸爸佳節快樂。

Read More

清水清潔隊攜手阿爸踅菜市

  清水區清潔隊揪阿爸踅市場,響應減塑「袋」著走(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清水區清潔隊於清水第一公有市場辦理「揪」阿爸踅菜市仔活動,凡是爸爸不論一個人、陪太太出門、帶小孩出門,只要自備可循環使用的購物袋、環保餐具、環保杯等,即可兌換隨行杯、收納袋等宣導品,現場總計近二百位爸爸參與。 環保局推廣市場減塑活動,宣導「買菜自備環保袋、蔬果盡量併一袋、不要每攤都要袋」理念。局長陳宏益表示,一次性塑膠袋使用時間短暫,卻對環境永續與人體健康造成長遠影響,呼籲民眾選擇裸賣蔬果減少包材及自備購物袋進行採買,響應「自備、重複、少用」環保行動,日常生活透過自備環保餐具、環保杯及環保袋等方式,養成減塑環保的綠色消費習慣。 清水清潔隊長邱雅琳表示,清水第一公有市場鄰近紫雲巖及周遭美食小吃店,每人一趟下來可能用到超過十個大大小小的塑膠袋。全台每年用掉一百八十億個塑膠袋,平均每人每天使用二點七個以上,使用量是歐盟國國民的三點九倍。如果不是進焚化爐,在空氣中需要十至二十年、在海洋中甚至需要十至三十年才能分解,更別說塑膠微粒、塑化劑等對於人體健康造成傷害。 邱雅琳提到,民眾養成好習慣,自備購物袋,購買裸裝的蔬菜水果,自備環保餐具,購買小吃小菜等市場美食自備環保杯,逛累了還可以買杯紅茶冰止渴,循環物品在手、垃圾減量、無塑無負擔。

Read More

彰化青春專案3×3籃球賽決賽開打

  彰化縣青春專案三對三籃球賽決賽在彰師大進德校區體育館登場。(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彰化縣青春專案三對三籃球比賽九日在彰師大進德校區體育館進行決賽。縣長王惠美表示,今年決賽首次全程直播,讓更多無法前來加油的親朋好友在線上也能即時觀賞選手的精彩表現,藉由賽事以球會友,期勉突破自我、再創佳績。 王惠美表示,今年賽事共有三百六十五支隊伍報名、超過一千三百名選手參賽,有九十六支隊伍、約三百五十名選手晉級決賽。期勉大家秉持「勝不驕、敗不餒」的運動家精神,全力以赴、享受比賽,展現屬於青少年的活力與團隊精神,爭取最高榮譽。 王惠美指出,今年青春專案有四大主軸,分別為防制少年落入各類詐騙陷阱,避免少年被吸收成為詐欺集團成員、防制少年接觸新興毒品與(電子)菸害、防制兒少性影像、兒少性剝削相關犯罪與危害、防制青少年涉入實體及網路賭博,避免財務糾紛使其脫離正常生活、衍生進階犯罪並被犯罪組織吸收。鼓勵青年朋友透過運動擁有一個良好的休閒活動,避免誤入歧途。 活動由崇實高工春暉社、達德商工熱舞社及鹿港高中熱舞社的表演開場,各局處也在現場設置犯罪預防宣導攤位,讓學生了解最新的毒品樣態。

Read More

南投環保志義工競技成績揭曉

「南投縣環保志義工群英會」由內新社區獲總冠軍,縣長許淑華頒獎鼓勵。(記者劉晴文攝)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南投縣環保志義工群英會」九日登場,比賽分為四大競賽項目,共有三百名環保志義工參與,由南投市內新社區獲總冠軍,由縣長許淑華頒獎,希望各項目脫穎而出的隊伍進軍全國決賽時贏得佳績。 環保局在南投市漳興國小活動中心辦理「一一四年南投縣環保志義工群英會」,來自全縣十二支隊伍、三百位環保志義工除了比拚環保知識,也考驗團隊默契。獲各項冠軍的隊伍將代表南投於十一月參加由環境部舉辦的全國環保志義工群英會決賽。 成績揭曉,各項目冠軍分別為「環保金頭腦」內新社區、「資源分類王」新厝社區、「資源灌籃高手」內新社區、「清掃接力賽」三興社區,並由內新社區獲總冠軍,漳興社區獲得最佳人氣獎,最佳精神獎嘉和社區,最佳參與獎枇杷社區。 許淑華指出,環保志工投入社區環境的維護,縣府會全力滿足志工在推動環保上的相關器材與工具的補給;目前全縣已有近八千位環保志工,希望大家效法他們的精神與行動力,共同愛護南投的好環境。

Read More

田尾公路花園品牌工作坊登場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二0二五台灣設計展十月十至二十六日首度在彰化舉行。縣府於田尾鄉辦理「田尾公路花園品牌再造大師工作坊」,縣長王惠美、設計師聶永真帶領大家透過設計,讓田尾述說屬於自己的故事。 今年設計展是首次橫跨鄉鎮市的策展規模,展區從彰化市、鹿港鎮、田尾鄉到田中鎮,規劃三大展區、十四處主題場域,打造歷年來展區面積最大、主展館數最多的設計展。 王惠美表示,「台灣」與「田尾」的英文縮寫同為TW,設計團隊希望藉由此次展覽,翻轉大眾對田尾的印象,讓「彰化的田尾」成為「台灣的田尾」,更放眼打造「世界的田尾」。此次設計展以品牌再造為核心,期望透過設計導入,打開田尾的各種可能性,重新打磨擦亮這個彰化人引以為傲的品牌。 田尾展區將有五大裝置藝術、二十種台灣氣候植物群像店家設計展示及百家串連計畫。除了三場次大師工作坊外,九月也將針對店家進行輔導,以景觀美學、空間陳列、平面視覺及攝影技巧等角度切入教學,透過專業團隊介入,提升店家店內硬體設備及銷售軟實力。 經濟暨綠能發展處指出,為加強與店家互動並持續擾動田尾在地,從各領域專家角度切入舉辦三場次大師工作坊,就觀光體驗、品牌故事及社會設計三大面向分享實務經驗與行動策略,協助業者與關注地方發展者探索未來想像,導入前瞻觀點與實務經驗。

Read More

靈鷲山教育徵文 見證生命智慧

靈鷲山第四屆四期教育徵文昨日頒獎成功圓滿,有來自國內外四十八人獲獎。(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靈鷲山二0二五第四屆四期教育徵文九日在福隆聖山寺頒獎,歷時半年多,經二輪匿名初審與決審,從全球逾百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的四十八名得獎者,在掌聲與祝福聲中領受智慧與願力的殊勝榮耀,他們以文字供養佛法,將靈性生態寫進筆端,用書寫見證生命智慧。 靈鷲山教育徵文比賽今年以「靈性生態—看見愛的力量」為核心,設有「四期教育與我」及「我所體會的靈性生態」兩大主題,廣邀大眾用文字記錄與靈性、佛法相遇、及與自然共處的生命體悟,期讓大眾看見書寫的力量,看見佛法在日常流轉的真實。 靈鷲山第四屆四期教育徵文頒獎今年得獎者不乏年輕人,顯示學習四期教育年齡年輕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今年得獎者來自台灣各地及緬甸、越南、馬來西亞、美國、澳洲等地,九日典禮現場法喜充滿、熱鬧溫馨,靈鷲山慧命成長學院副院長寶髻法師感恩每一篇真摯的生命文字,成就一場溫暖而莊嚴的頒獎盛典,讓文字成為佛法實踐的橋梁,愛的力量在文字殿堂中流動不息。 頒獎現場並特別安排得獎者朗讀得獎篇章,有人分享如何從人生困頓中,透過四期教育認識自己,學會慈悲與觀照,更勇敢面對過往傷痛,進而翻轉生命;有人分享淨灘後的靈性覺醒,從環保行動走向靈性覺醒,體悟到人與自然的深層連結,句句文辭真摯,感動入心。 獲得「我所體會的靈性生態」長文銀獎的柯玫如,以《海洋是心的鏡子.彎腰淨灘禮敬大自然》,細膩描寫八年來的淨灘願力與同行夥伴的背影,將那份守護大自然的共同心願,在筆下凝聚成一幅幅充滿敬意與覺醒的群像圖。 靈鷲山第四屆四期教育徵文昨日頒獎,法師和得獎者合影恭喜他們用文字見證生命智慧。(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靈鷲山當家常存法師恭賀得獎者表示,當大多數人被數字掌控、被經濟迷惑、被速度佔有時,各位是少數能有意識掙脫出來的人, 願意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與外在的大自然萬物連結,以文字一筆一筆回望走過的路,寫下愛與覺醒的足跡,引領更多人踏入靈性生態的探索,為生態永續注入善的循環。 靈鷲山教育院院長顯月法師圓滿開示指出,佛陀說法集結流傳後世,謝謝得獎者以文字的光明力量傳承佛法,四期教育以出離心、空觀心、菩提心、法界心,讓大眾明白一切都是心的映照,一切關係都是多元共生。

Read More

花蓮慈院39週年路跑 4百多人迎晨曦

花蓮慈濟醫院慶祝啟業三十九週年,以愉悅、健康路跑來祝福花蓮慈院生日快樂。(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慶祝啟業三十九週年,最具傳統與代表性的「回歸心靈故鄉路跑暨健行活動」九日清晨熱鬧登場,四百多位社區鄉親與醫院同仁齊聚慈院圓環,在晨曦微光中隨著鳴槍聲出發,以健康路跑來祝福花蓮慈院生日快樂。 慈濟醫院表示,清晨四點半,天色未亮,大愛樓前廣場已聚集參加路跑、健行的朋友,隨著音樂旋律跟著長照部同仁一起做暖身操後,由林欣榮院長鳴槍開跑。 率先抵達終點的楊子慶,社區男子路跑組由鐵人三項國家隊選手、現任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實習體育老師,以二十九分三十三秒率奪冠,他表示,他從幼稚園到高中都是就讀慈濟教育體系,今年回到母校實習,更珍惜能參與精舍路跑的機會,這對他來說就是回到心靈的故鄉。 社區女子路跑組冠軍方巧玲,以三十五分三十四秒完賽。擔任護理師的她目前留職停薪照顧九十歲高齡的母親,坦言照護壓力龐大,但透過跑步紓壓,改善多年失眠,甚至擺脫服用安眠藥的習慣,她說,流一身汗,心情就輕鬆了,很感謝花蓮慈院免費舉辦路跑活動,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健康運動。 清晨四點半,天色未亮,大愛樓前廣場已聚集參加路跑、健行的朋友。(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眼科部主任李原傑,以三十六分六秒取得醫院男子長青組冠軍,他表示,跑步讓他在門診工作一整天依然有好體力,也能結交到許多熱愛運動的朋友。 幾乎年年參加路跑的護理部副主任葉秀真同時也是花蓮縣護理師護士公會理事長,今年同樣把握時間上場,她說,院慶路跑不僅能增強體能,還能凝聚同仁向心力,她也會將健康促進的理念帶入公會,持續推廣正念與運動習慣。 林欣榮院長表示,感謝各方熱情參與,並預告明年四十週年將擴大舉辦,他表示,花東這塊福田,需要大家一起耕耘,不只翻轉醫療環境,更要讓花東人健康起來,更堅定持續守護花東健康的信念。

Read More

毒品零容忍 蔣籲攜手守護下一代

  台北市政府舉辦「解毒密碼戰」闖關活動。 (記者王誌成攝)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新興毒品偽裝花樣百出,防不勝防。台北市政府九日舉辦「解毒密碼戰」闖關活動,將反毒意識向社區扎根。台北市長蔣萬安指出,近年毒品型態與包裝不斷翻新,對青少年危害日益嚴重,呼籲社會各界攜手守護下一代。蔣萬安與活動大使王彩樺一同參與闖關,並與孩子們共讀繪本,期望在寓教於樂中培養識毒、拒毒的觀念,讓反毒意識在社區全面啟動,守護下一代健康與安全。 蔣萬安表示,傳統毒品如白粉、大麻或針具早已為人熟知,但現今毒品經常偽裝成外觀精美的糖果、印有卡通圖案的咖啡包,讓孩子難以辨識。市府持續推動反毒教育與防制行動,讓青少年清楚認識毒品的危害與拒絕的重要性。 根據統計,去年全國在校學生濫用藥物人數較前年增加二十七%,十二至十七歲涉入毒品案件的青少年人數也成長百分之二十一。蔣萬安強調,這些數字顯示毒品已嚴重侵蝕校園安全,令人憂心。中央已修法加強管制青少年間盛行的「依託米酯」(俗稱喪屍煙),台北市也同步強化查緝與取締。 今年一至六月,台北市警察局針對校園毒品展開強力掃蕩,已查獲八十七起混合式毒品包裝案,以及二千六百多件各類毒品案件,展現打擊決心與成效。蔣萬安重申,市府對毒品「零容忍」,將持續嚴辦到底,為孩子與市民打造安全生活環境。

Read More

永續紙造所 打造新北工藝新篇章

新北市設計中心集結二十家品牌紙製造業者合作推出「永續紙造所」展,透過紙張媒材翻轉傳統工業印象。(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以製造業聚落聞名,為延續「新北製造」精神,新北市設計中心全新策劃「永續紙造所」展覽,即日起至一一五年二月廿七日於新板藝廊三樓展出,透過紙張媒材翻轉傳統工業印象,打造融合創新設計與永續精神的城市工藝新篇章。 新北市設計中心執行長、副市長朱惕之表示,新北市設計中心以「設計力」驅動城市發展,這次「永續紙造所」展覽展現「新北製造」的創新能量,聚焦紙張在日常生活與未來應用中的多重可能性,從生活家居、工業建材、工藝製程到藝術創作,重新詮釋紙的角色與價值,期望透過設計語言為產業注入新動能,並促進產業升級轉型。 「永續紙造所」展集結二十家品牌業者,打造六大主題展區,涵蓋紙材知識、歷史脈絡、循環設計、跨域應用及數位技術等面向;展示超過三十種紙材,以實體紙材搭配原料解說,包括鳳梨纖維紙、茶紙、稻禾紙、回收尿布再生紙,還有用瓦楞紙材製成的貓抓板、防火門中能膨脹防火的石墨紙等多元應用,開拓紙的想像空間。 新北市設計中心策劃「永續紙造所」展覽,即日起至明年二月廿七日在新板藝廊三樓展出。(記者吳瀛洲攝) 文化局表示,此項展覽透過現代電子紙的應用展示,跳脫「紙質」的框架,讓民眾深入了解紙張的多樣風貌,並激發設計與產業創新的靈感;展場並特別設置互動體驗區,邀觀展者動手參與創作,親身感受紙張材質的趣味與魅力。 展覽即日起至明年二月廿七日於新板藝廊三樓展出,每日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開放免費參觀,展期間並且推出講座及工作坊,還有「打卡贈禮活動」,每日數量有限,歡迎大眾走進這座「城市紙工廠」,探索紙張應用的無限可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