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慈功德會關懷三重弱勢戶

天慈功德會十九日在三重地區致贈八百九十五戶弱勢戶,每戶三千元關懷金。(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天慈功德會十九日在新北市三重區綜合體育館,發放三重地區近九百戶、每戶三千元關懷金,社會局長張錦麗代表市長侯友宜到場感恩。她表示,新北今年社會福利預算雖已成長到二百六十四億元,但仍有不足之處,感謝天慈功德會給弱勢民眾及時的關懷。 玉山菊元協會創辦人承澐也結合社福專車、早療篩檢車、乳房和癌症篩檢車等行動車隊,到體育館前為民眾服務;另媒合樹林天護宮致贈每戶五斤白米。 功德會理事長吳慶德表示,該會成立二十八年,每年濟助全國弱勢民眾,近八年連續在新北和三重地區舉辦「點亮希望讓愛飛揚」關懷活動,感謝市府、公所和基層里長的協助,該會設有志工訪視組,每名里長所提報的個案均經三審三查,非常嚴謹。 吳慶德說,受疫情影響,考量弱勢民眾的生活更為辛苦,這次關懷金致贈對象包括弱勢邊緣戶,共發放八百九十五戶每戶三千元關懷金,總發放金額近三百萬元;除會費支應外,要感謝德霖醫院管理顧問公司贊助,也是最大的功德主。 張錦麗表示,新北社福預算在市長侯友宜的政策和議會的支持下年年提高,目前已成長到二百六十四億元,但仍有不足之處,因此成立「好日子愛心大平台」,運用民間資源協助,希望讓民眾安居樂業。

Read More

汐止農會打造高齡友善環境

新北市汐止區農會兼顧照顧站、銀髮俱樂部及農事體驗的複合型休閒中心昨日啟用,市長侯友宜到場與長輩及小朋友一起搓湯圓慶祝。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為提供高齡者友善環境,新北市汐止區農會重新整修休閒中心,打造全市首座結合綠色照顧站、銀髮俱樂部及農事體驗的複合型空間,十九日上午由市長侯友宜主持揭牌啟用。 新北市汐止區農會兼顧照顧站、銀髮俱樂部及農事體驗的複合型休閒中心昨日啟用,中心旁保留一畝水稻田有小朋友體驗插秧樂。 (記者吳瀛洲攝) 侯友宜表示,汐止區農會休閒中心占地二千三百坪,經重新整修後成為新北第一座結合綠色照顧站、銀髮俱樂部、農事體驗及食農教育等具心靈療癒功能的複合型中心,不僅提供長者手作DIY、卡拉OK、桌遊、舞蹈、太極拳等休閒活動,也規劃親子食農教育場域,透過農事體驗活動,培養大眾惜食分享觀念。 汐止農會在休閒中心旁保留一畝水稻田,由資深稻農指導小朋友插秧技巧;侯友宜也在田邊觀摩,並分享經驗。他說,看到水稻田就讓他想起童年的農事經驗,雖然辛苦,但也從這片土地學到很多,希望這裡能喚起老一輩的回憶,同時能將純樸友愛的農村記憶傳承給下一輩。 侯友宜也視察中心內綠色照顧站、銀髮俱樂部等內部環境和設施,現場還舉辦湯圓DIY活動,他也與同桌小朋友分享搓湯圓心得。 新北市汐止區農會重新整修其休閒中心,打造新北市首座結合綠色照顧站、銀髮俱樂部及農事體驗的複合型空間昨日啟用。(記者吳瀛洲攝) 汐止區農會理事長呂山松表示,該農會已轉型為都會型農會,更積極落實社會責任,這次休閒中心修繕更新,希望提供在地銀髮長輩更豐富、更安全活動場域,歡迎長輩踏出家門到中心走走,讓生活更多采多姿。 農業局長李玟表示,為落實社會責任,照顧在地銀髮長輩,除汐止區農會外,新北市還有深坑、八里、五股、平溪等共五農會開辦綠色照顧站;汐止、平溪二農會成立銀髮俱樂部,及淡水、蘆洲、林口、深坑、平溪、五股等六農會成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感謝各農會擔負社會公益責任,協助長者在地安老,並重視社區食農教育。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板橋435藝文特區春季展覽,其中關懷長照議題的《親愛的陌生人》失智老人特展十八日下午揭幕,以肢體劇場與影像展覽,期盼透過藝術散播更多溫情故事。十九至二十八日,在藝文特區浮洲館放映紀錄長輩失智症的微電影《出走的第五封信》,邀請民眾一起關注長照議題。

Read More

新北環保小局長化身水質守門員

新北市環保小局長化身水質守門員搭乘曝氣船。(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百名環保小局長十九日進行第六至八堂「小小水質守門員」主題課程,化身水質守門員展開土水檢測、淡水河整治巡禮、濕地故事傳奇等實地體驗操作。 環保局長程大維表示,昨天「小小水質守門員」體驗課程包括搭乘「曝氣船」、體驗「土壤及地下水採樣」及「一起找水『趣』」等活動,讓小局長了解曝氣可增加河川溶氧量並改善水質,及土壤與地下水的汙染不僅影響農作物的食用安全,也影響人體健康,讓小局長們進而學習親近水、保護水並珍惜水資源。 環保局表示,環保小局長活動透過環境教育向下進行扎根,建立正確的環保觀念,期在校園內培養許多環保小尖兵,得以從校園向社會擴散,奠定環境永續發展的基石。 新北市環保小局長十二堂課,昨日第六至八堂「小小水質守門員」主題課程活動。(記者吳瀛洲攝) 環保局說,「土水檢測好好玩」課程昨天前往三重正義國小進行土壤及地下水的採樣,透過課程解說與實作讓小局長了解土壤及地下水若受汙染,將影響農作物的食用安全,且水汙染防治為相當重要的一環。 第七堂「淡水河整治巡禮」課程,環保小局長搭乘曝氣船,學習河川汙染指標、水質參數所代表的意義、曝氣船原理及曝氣作用等,了解藉由曝氣增加河川中的溶氧量,進而改善河川水質。第八堂課「濕地故事傳奇」,則安排小局長們到板橋435藝文特區內的濕地故事館,引導小局長體認水資源對人類及生物發展的重要性,並針對生活中常見的水資源進行探索及學習。

Read More

北市開設青少年BNT門診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台北市衛生局十九日表示,部分青少年未完成接種新冠疫苗,為強化校園防疫網絡,十二家合約醫療院所二十一至二十三日開設青少年BNT特別門診。 衛生局指出,北市十二家合約醫療院所自二十一至二十三日開設青少年BNT門診,其中萬芳醫院於二十一日加開夜間門診。呼籲尚未完成第一、二劑接種的十二到十七歲青少年儘速完成預約前往接種,攜帶健保卡、小黃卡且須由家長陪同至合約醫院掛號,並現場共同簽署意願書。

Read More

三峽綠茶季 千人野餐派對

新北市為期一個月的「三峽綠茶季」十九日開跑,市長侯友宜與台北大學學生一起品茶、野餐。(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政府與台北大學合作辦理為期一個月的「三峽綠茶季」開跑,十九、二十日連續二天在台北大學舉辦「綠茶野餐派對」及碧綠市集,現場齊聚超過千人參與;市長侯友宜也前往與民眾一起品茶、逛市集,並在封茶祝福儀式中寫下「青年創生希望無限」的祝福語,盼更多青年根留新北,結合地方創生,將三峽在地文化發揚光大。 「三峽綠茶季」另有九場次「茶鄉輕旅行」報名中,邀請民眾走讀遊三峽,相關資訊可至台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臉書專頁查詢。 新北市為期一個月的「三峽綠茶季」昨日熱鬧開跑。 (記者吳瀛洲攝) 為期一個月的三峽綠茶季,「峽午茶.野餐趣」家庭日活動昨天下午在台北大學校園心湖旁草皮登場,侯友宜與台北大學校長李承嘉、北大高中校長施雅慧及三峽區農會理事長蘇俊龍攜手封茶祈福,象徵茶文化與在地特色產業結合及傳承。 除野餐派對外,現場並設有碧綠市集,在地茶農販售三峽特色好茶碧螺春及蜜香紅茶,亦販售碧螺春磅蛋糕及瑪德蓮、蜜香可可布朗尼等茶點,還有手作體驗及闖關遊戲。 侯友宜表示,這次綠茶季與台北大學合作,號召在地茶農、商家、學校及社團等共同規劃,產官學攜手促成三峽特色產業串連,讓社區居民認識地方產業,感受三峽人文藝術氣息。學生也走出校園、踏入茶園,看到在地特色、獨特魅力及工作機會。 為期一個月的「三峽綠茶季」開跑,十九日「綠茶野餐派對」吸引超過千名大小朋友參與。(記者吳瀛洲攝) 他鼓勵台北大學師生繼續深耕三峽、推廣在地特色產業,未來市府一定在地方創生、青年創業與在地的大學、高中,甚至所有社區合作,帶動年輕人在地就業、在地生活。

Read More

阿里山櫻花染病 樹醫妙手回春

台灣首位女樹醫師為阿里山的染井吉野櫻醫病。(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阿里山的「染井吉野櫻」為「大島櫻」及「江戶彼岸櫻」交配品種,早期由日本人引種試種並大量栽植以解思鄉之情,而櫻花自此成為了阿里山花季的代名詞,目前園區內保留不少高齡染井吉野櫻,深具歷史意義。 阿里山的「染井吉野櫻」在氣候潮濕的環境下,櫻花樹易罹患俗稱「天狗巢病」的簇葉病,也更容易造成樹幹腐朽等問題,導致開花量下降,嘉義林管處為維護百年櫻花品質,委託詹鳳春樹醫團隊,針對全園區之櫻花樹進行健康檢查並診治。診治包含土壤改良、病蟲害防治等作業,櫻花樹也逐漸良好生長,林管處表示,相信藉由樹醫團隊專業處理後,能讓民眾看到櫻花綻放得更美麗。 詹鳳春博士為台灣首位女樹醫師,具有日本樹木醫、日本自然再生士、日本植栽基盤改良師等專業證照,其團隊針對櫻花樹之植栽基盤處置及樹勢恢復等工作擁有豐富經驗,詹博士將於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辦理櫻花宣導,介紹櫻花之基礎概念、管理方式及未來之世代交替,搭配戶外課程實地解說樹木醫如何幫櫻花「望聞問切」進行健康診斷。

Read More

茂管處跨機關 旅遊安全宣導

茂管處在高市新威森林公園舉辦跨機關旅遊安全聯合宣導會活動,獲得許多民眾親子參與。(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高雄報導 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配合交通部觀光局將每年三月第三週訂為「旅遊安全週」,特別於十九日起連續兩天與林務局屏東林管處、六龜警分局、三地門鄉公所、三地門消防分隊、高市六龜區衛生所、高市美濃區衛生所、高市茂林環境教育中心、賽嘉樂園、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等單位,共同在六龜新威森林公園舉辦旅遊安全聯合宣導會活動。 活動現場安排各機關針對旅遊安全相關事項進行宣導,每個攤位都透過小遊戲與遊客互動,傳遞旅遊安全相關知識;另為鼓勵民眾施打新冠肺炎疫苗,民眾於活動現場出示疫苗接種相關證明,施打二劑者即可獲得卡片式消毒酒精瓶一瓶,完整施打三劑者可獲得單顆琉璃珠項練一條。 另外活動現場還特別設置「食茶博覽會」專區,讓民眾體驗茶席品茶,同時邀請高市桃源區寶山部落歌謠隊現場演出,吟唱傳統布農族樂曲,讓民眾在參與茶席品茗外,也能感受在地原住民族群樂音饗宴。 茂管處長柯建興表示,茂管處在旅遊安全宣導週期間,除與轄區相關機關共同辦理旅遊安全聯合宣導會外,也於日前辦理觀光遊樂地區第一線人員救護訓練課程,讓取得合格證書的第一線人員成為茂林國家風景區守護遊客安全的一員。  

Read More

東縣金峰鄉2納骨塔牆 啟用

金峰鄉新興村納骨塔及壢坵公墓納骨牆啟用,將傳統土葬區轉變為具當地文化特色的骨灰存放設施。(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台東縣金峰鄉新興村納骨塔及壢坵公墓納骨牆十九日啟用,台東縣府將兩處從未進行規劃、且已滿葬的傳統部落土葬區,轉變為現代化且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骨灰存放設施,各有一千多個納骨櫃位及貯骨櫃,可滿足日後殯葬需求。 縣長饒慶鈴指出,新興公墓及壢坵公墓皆是傳統公墓原本只有土葬區,因觀念逐漸改變,因此縣府積極爭取中央補助一千三百萬元做為壢坵公墓的起掘及興建納骨牆,另外一千零五十萬元興建新興村納骨塔,兩個納骨設施都具在地的人文特色。 金峰鄉公所表示,新建新興第三公墓納骨塔從塔上可眺望蔚藍的大海,配合當地的地形,以當地八大頭目的意象與公墓公園化建築概念,降低公墓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預計可提供一九一0個納骨櫃位,為順應當地信仰,櫃位上都有設計十字架。 新建歷坵第五公墓納骨牆,採取多元環保葬的理念設計,部分墓地為樹葬區,預計提供一三三二個貯骨櫃,可滿足日後殯葬需求。 饒慶鈴指出,各鄉鎮市的殯葬設施大多老舊或不符合現代需求,縣府積極爭取經費,將印象中陰森的墓園逐步改善,朝公墓公園化及綠美化的目標邁進,提供給往生者家屬一個莊嚴且優美的追思環境。

Read More

斗南健走抽獎送電視 贈雲林幣

雲林全民健康運動年健走,宋城希與謝副縣長等鳴槍後,近三千人斗南起走。(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縣全民健康運動年|斗南健走活動,十九日清晨六點半於斗南田徑場集合起走,知名藝人宋城希、副縣長謝淑亞、體育會長洪惠玲、鎮長沈輝勛鳴槍後,健走四公里;縣長張麗善也於健走民眾回抵田徑場前廣場後,抽出腳踏車、五十吋電視機等大獎,還贈送虛擬貨幣雲林幣,讓民眾賺健康又得大獎。 張麗善表示,從今起到五月底,縣府各局處在二十鄉鎮市舉辦系列健走或運動相關推展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雲林全民健康運動年,近三千人斗南健走。(記者陳正芬攝) 計畫處長李明岳指出,縣府推首創線上「雲林健康運動資訊平台」,便利使用者的介面,透過整合的一站式平台服務,彙整縣內各項健康運動訊息,讓民眾方便掌握各項訊息,民眾也可透過平台分類列表,選擇有興趣項目點閱、觀看,內容有「雲林GO運動」、「雲林顧健康」、「相揪來運動」、「雲林良品」、「雲林幣」等大分類項目。 健走活動結合首創線上「雲林健康運動資訊平台」、「健康管理系統」、「雲林數位縣民平台|雲林幣扭一下APP」、消防、災害防救、兒少安全保護、衛教宣導及流感疫苗接種服務,以及液晶電視、Switch遊戲機、腳踏車等抽獎,參加健走走完全程,贈送二百枚雲林幣,為鼓勵響應環保自帶環保水壼參加健走,再贈送一百枚雲林幣,獲得民眾熱烈參與與響應。

Read More

全國縣長盃槌球賽 雲林切磋

全國縣長盃槌球錦標賽登場,共九縣市六十六支隊伍競賽。(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縣志願服務協會主辦的全國縣長盃槌球錦標賽,十九日於虎尾鎮立體育場登場,有來自台北、桃園、苗栗、台中、彰化、南投、嘉義縣市及雲林九縣市,共六十六支隊伍近五百位選手參賽,會場氣氛相當熱鬧。 張麗善表示,今年是雲林縣全民健康運動年,一早在斗南田徑場就有超過三千位民眾的健走活動,接著又看到那麼多愛好運動的全國槌球好手,利用假日一起相互切磋競賽,以球會友;槌球是老少咸宜的運動,不只很多長輩熱愛,很多身心障礙的朋友也很喜愛,可說是全民運動。 全國縣長盃槌球錦標賽縣長張麗善開球後登場,共九縣市六十六支隊伍競賽。(記者陳正芬攝) 張麗善說,今年特別舉辦縣長盃槌球賽,希望透過活動跟其他縣市所有的槌球熱愛者,在球場上競技,雖然要有得獎的熱度與活力,更是聯誼感情與健身。 社會處長林文志說,至今年二月底,雲林計有十三萬二七三九多名老人,占全縣總人口數約百分之十九點八四,為鼓勵長輩走出戶外,培養運動習慣,增加團隊合作風氣,雲林縣公益彩券盈餘分配款補助辦理「縣長盃」全國槌球錦標賽,讓各縣市長者、槌球愛好者齊至雲林聯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