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獲贈鏟式擔架 提升院前救護

  竹縣消防局說,鏟式擔架具多功能病患轉運特性,有效降低患者不必要移動。(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政府消防局廿五日在縣府一樓大廳舉行分離式鏟式救護擔架發表暨捐贈典禮,由縣長楊文科主持,三位善心人士捐贈共卅一個分離式鏟式救護擔架,使全縣救護車皆能全面配置,提升院前救護效率與病患安全。 楊文科指出,鏟式擔架可有效降低患者頸椎位移及二次傷害風險,並方便搬運創傷或危急病患。此次設備引進源自消防局於去年底由局長陳中振率隊赴澳洲考察消防救災、毒化災應變及救護訓練,觀察當地救護隊普遍使用鏟式擔架。 消防局表示,已故的蘇素玉生前曾表達行善意願,透過姊姊蘇素玲捐贈十八個分離式鏟式擔架、一台十二導程心電圖機以及三萬元救護耗材,總計一百萬元。陳彬彬因今年一月車禍使用消防局救護車受助,親身體會消防救災對於社會大眾的重要性,得知其救助設備需要升級,慷慨捐贈七個分離式鏟式擔架及三萬元救護耗材費,共計三十萬元。熱心公益的呂淑貞是北埔消防分隊小隊長呂君豪的胞姊,得知消防局希望救護車全面配置分離式鏟式擔架,但仍缺六個擔架時,她二話不說補足所需數量。  

Read More

防颱風 竹市移除危樹

新竹市政府二十五日辦理中華路五段北上路段部分、危險行道樹移除作業,保障行車、行人及鐵軌行車安全。(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為保障行車、行人及鐵軌行車安全,新竹市政府二十五日辦理中華路五段北上路段部分、危險行道樹移除作業。工務處表示,該路段鄰近鐵軌,若樹木倒塌,除了威脅道路交通安全,也可能影響鐵路運行,因此市府進場執行移除作業。 工務處指出,經新竹市公園及觀光區設施維護管理中心會同專業單位現場評估,中華路五段北上路段部分樹木樹體結構嚴重衰退,加上傾斜情況明顯,已無法穩固支撐,存在隨時倒塌的風險,對來往車輛、行人及鐵軌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市府為防範颱風、豪雨等極端天氣造成的突發危害,將優先辦理危樹移除作業,並於施工期間依規設置安全防護措施。

Read More

新潟搶攻新竹滑雪客

  明新科大學子至日本實習,滑雪亦係其實習課程之一。(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林進賢∕新竹報導 日本熱門滑雪場已開始為二0二五至二0二六雪季進行準備工作,陸續推出針對滑雪運動愛好者提供的各種早鳥優惠。YKT為日本新潟二0二五至二0二六年雪季大中華區台灣區滑雪座談分享會官方指定單位,今年特別首度在新竹辦理滑雪座談分享會,新潟市府官方代表將親自前來新竹介紹雪場,安排KRT滑雪學校代表分享滑雪運動的樂趣,新竹縣政府也將派代表出席座談會。 YKT表示,為讓更多對滑雪有興趣的朋友認識滑雪運動,新竹場將於九月十四日下午一時至四時於明新科技大學鴻超樓一樓國際會議廳舉行,當日將有精美滑雪相關物品抽獎。 YKT與旗下KRT中文滑雪學校去年在台北與高雄辦理新潟滑雪座談分享會,二0二三至二0二四年雪季新潟雪場滑雪遊客成長百分之廿七點五。鑑於台灣滑雪旅客成倍數成長,新潟縣內擁有高知名度多座雪場,例如湯澤、妙高、苗場、神樂、舞子等,成為滑雪客造訪之地,針對每座雪場特色將是此次座談會分享重點。

Read More

議員媒合捐善款 為長者加菜

  市議員張耿輝(左)媒合善心人士捐贈二十萬元,由廠商以最低成本價提供最高品質的肉品,定期為七堵地區七個關懷據點共餐加菜來補充長者的營養。(市議員張耿輝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基隆市老年人口已逾七萬八千多人,為協助提升長者共餐品質,市議員張耿輝媒合善心人士捐贈二十萬元,由廠商以最低成本價提供最高品質的肉品,定期為七堵地區七個關懷據點共餐加菜來補充長者的營養,同時希望以此拋磚引玉讓社會各界可以一起來關心長者的共餐需求。 依據社會處統計,截至一一四年六月底,基隆市六十五歲以上高齡人口為七萬八千三百六十三人,已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市議員張耿輝表示,以此估算若提供老人免費營養午餐每年所需經費高達二十八億二千餘萬元,顯然要推行這項老人福利政策絕非市府捉襟見肘的財政所能支應。 張耿輝說,面對現今超高齡社會結構的趨勢,各項老人福利政策不能因為財政問題而有所偏廢,尤其是近來受到風災、水災的影響,導致全台菜價、豬肉價格高漲,更讓各關懷據點供餐的服務幾乎難以為繼。 「政府資源有限但民力無窮」為了讓關懷據點供餐的長者都能得到足夠的營養補充,張耿輝媒合善心人士「綠地園藝社」老闆娘蘇嫈釗捐贈善款二十萬元,請永興食品負責人蔡曜陽提供整年度,最高品質最低成本價的雞腿和排骨,自九月起開始為七堵區七個關懷據點的長者們加菜,提升長者們共餐時的肉類蛋白質需求。

Read More

社福大樓翻新 邀市民集思廣益

社會處二十五日在地社福團體培力工作坊之提案計畫撰寫課程,與台新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活動合作。(巿府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社會處舉辦議題擾動工作坊,邀集超過三十位涵蓋社福、建築、文化創意、社區營造與空間經營的專家與市民,共同為正在整修翻新的基隆社福大樓,激盪全新的服務想像與行動藍圖。並與台新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活動合作。期盼注入多元開放,打造基地成為城市共融的平台。 工作坊以「參與式設計」精神探索基隆社福大樓的未來角色,邀請松山文創園區總監趙釧玲、無障礙暨社福領域專家簡明山,與深耕基隆在地社區營造的建走共創整合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宜晏等三位不同領域講師,引導學員討論基地「資源串聯」、「社區共融」與「空間行銷」等三大面向議題,分組規劃行動方案並進行成果發表。 基隆社福大樓將成為基隆旗艦型無障礙亮點場域,未來除提供身心障礙者就業培力與活動空間,也具備串連基隆市區與正濱文化觀光廊帶的發展契機。為此,工作坊邀請基隆在地星濱山工作室創辦人林書豪,分享以正濱漁港以藝術擾動地方及資源整合的經驗,並安排學員至正濱漁港現地踏查,啟發學員突破社福框架,構想整合在地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處長楊玉欣表示,基隆社福大樓將成為城市共融平台,讓不同的人與活動都能在此匯聚交流,營造出有溫度、有活力、串起不同世代及不同族群的公共場域。

Read More

議長童子瑋贈匾社寮福德宮

  位在中正區和一路的社寮福德宮見證基隆百年歷史,也是社寮居民的精神寄託。(議長童子瑋辦公室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社寮福德宮是一間陪伴基隆幾百年的土地公廟,也是社寮居民的精神寄託,基隆市議長童子瑋敬獻「光昭神恩」匾額,除了感謝神明長年的庇護,更希望這份神恩能繼續守護基隆,讓這股傳承數百年的信仰力量,陪伴大家持續向前。 童子瑋說,社寮福德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六六九年的東寧王國,當時鄭經派何祐將軍來雞籠重建砲城,也設立雞籠安撫司,何祐將軍不僅帶來軍隊和漢人移民,也將土地公與媽祖信仰一併帶進來,這是基隆最早有祭拜「后土社神」的紀錄,也因此在地方上流傳「雞籠有史,何祐開之」這句話。 童子瑋表示,後來雞籠成為大清國的雞籠社所在地,康熙年間更有賴料帶領漢人拓墾,當時還曾有海盜作亂,在那個年代,居民靠著信仰與團結,守住了家園,也守住了海港城市的根基。 童子瑋說,對基隆人來說,信仰是生活的一部分,漁船要出海,船長會先來拜拜求平安,有人搬新家、開新店,也一定要來土地公面前點頭致意,長輩常說「土地公疼惜庄腳人」,廟埕更是鄰里交流感情的地方,大家聚在這裡喝茶聊天、討論事情,凝聚起整個社寮的向心力。  

Read More

提升教師AI能力 將推動擁證計畫

基隆市政府二十五日舉辦公私立國民中小學校長暨公立幼兒園園長會議,透過深度對話與經驗交流共同強化教育政策落實。(教育處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二十五日舉辦公私立國民中小學校長暨公立幼兒園園長會議,副市長邱佩琳與各校校長、園長齊聚,透過深度對話與經驗交流共同強化教育政策落實,攜手打造更具前瞻性的教育生態系。 副市長邱佩琳感謝各校長、園長多年來的付出與奉獻,並指出現今校長的角色愈加多元與艱鉅,除了繁重的行政業務,還須因應人工智慧、社群網路及媒體環境的快速變化。 隨著AI數位轉型加速,會議中除宣導資訊安全防護的重要性外,市府也宣布推動「AI先行—百師擁證計畫」,將分階段培訓AI種子教師,全面提升教師AI教學與應用能力;在校園環境改善方面,教育處指出,基隆市已獲中央補助一億一千餘萬元將進行三十三校一百六十二間廁所整建工程,今年度更投入一點三八億元,優化校園運動場館與體育設施,並與工務處合作推動校園通學步道改善計畫,已有八校預計於今年完工,另有五校持續申請與設計中。 教育處也啟動「基隆市緊急安置助理員計畫」,協助尚未完成鑑定的疑似特教學生能及時獲得生活與學習支持,另規劃「教師防禦性法律諮詢計畫」由專業律師提供法律諮詢與風險評估,協助釐清體罰、霸凌或性平事件的相關疑慮,保障教師專業並強化校園安全。 多位校長於會中分享特色課程推動、跨校合作與學生多元發展計畫的成果,展現教育現場的創新與熱忱,並認為未來應持續推動定期性會議。

Read More

新住民體驗馬國月亮風箏面具

培養新住民對不同國家的多元文化素養。(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移民署基隆市服務站利用暑假尾聲,邀來自桃園的多元文化培訓講師歐彩萍女士,向來自大陸、越南、印尼、泰國及菲律賓等國家,共二十位新住民及子女,介紹馬來西亞多元文化,並教導新住民體驗手作月亮風箏面具,現場充滿活潑生動與溫馨祥和的氛圍,讓新住民家庭度過一段美好難忘的暑假時光。 歐彩萍現年五十三歲,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太平市,以僑生身分來台就讀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畢業後返鄉任教,再來台繼續進修深造,於一0一年七月與先生結婚,婚後長居桃園,現育有一子。曾榮獲內政部移民署第七屆築夢計畫「社會公益服務組」獎項,目前在學校擔任馬來語老師,積極推廣馬來西亞多元文化。 歐彩萍以豐富的教學經驗展示與解說馬來西亞童玩文化,包括陀螺、椰殼踩腳及五粒子等,搭配簡報介紹開齋節、農曆新年及屠妖節等重要節慶,接著帶領新住民家庭成員說簡單的馬來語及教唱馬來歌謠,並分享在馬來西亞從小喝到大的美祿,由小朋友將泡好的美祿端給家長們品嚐,增添互動趣味。 為促進親子間的交流,歐彩萍現場示範融合馬來西亞與桃園客家文化元素的月亮風箏面具,讓大、小朋友在輕柔的馬來音樂下,一步步完成充滿別意的面具。印尼新住民子女陳依華說,活動好好玩!另一位即將上小學六年級的曹景茵小朋友,他分享,能認識到許多馬來西亞的傳統文化真棒!希望長大後能夠去馬來西亞親身體驗。  

Read More

中國美術協會會員聯展

中國美術協會主辦的「二O二五會員聯展」即日起至九月七日於基隆美術館三樓三O一室舉行。(記者吳翊慈攝)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由中國美術協會主辦的「二0二五會員聯展」即日起至九月七日於基隆美術館三樓三0一室舉行。此次展覽匯聚眾多藝術家創作,涵蓋多樣化的表現形式,為港都基隆注入濃厚的藝術氛圍。 中國美術協會自民國二十年於上海創立,至今已有九十四年歷史。 回顧歷史,中國美術協會由潘天壽、劉海粟、黃賓虹、張大千等名家共同發起,並在戰後延續精神,持續耕耘藝術教育。歷任會長皆對推廣美術不遺餘力,推動舉辦展覽與國際文化交流,使該會逐漸成為華人藝術界的重要力量。 此次展覽匯聚眾多藝術家創作,涵蓋多樣化的表現形式。(記者吳翊慈攝) 此次展覽不僅展出當代藝術家的新作,也透過「人物介紹」單元,特別追憶近代文化名人王棋(字注君,號思翁)。王棋為中國民主革命先驅,曾於北京大學執教,並長期投身政治、教育與文藝事業。他畢生致力於推動民主思想,撰述超過四十餘種著作,涵蓋哲學、教育與詩文,影響深遠。展覽藉由文獻呈現,緬懷其卓越的文化貢獻。 中國美術協會表示,會員聯展不僅是藝術交流的重要平台,更希望藉此提升城市人文氣質,讓更多民眾親近藝術、理解藝術,進而從中獲得心靈滋養。透過藝術家的創作展現,展覽亦將成為串聯歷史、文化與當代創作的重要舞臺。

Read More

監理站提醒當心網購詐騙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現行網路資訊流通,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帶來生活的便利,以往採購物品需要實際走訪、比價、下單、運送等過程,現在只需要透過網路就可以一次完成,基隆監理站已通知相關運輸業者,提高警覺,鑑於網路購物市場蓬勃發展,網路電商也不斷推陳出新,新的消費方式及內容、簡化的購物模式,帶給民眾更好的消費體驗之餘,無形中也讓新的詐騙手法應運而生。 基隆監理站指出,傳統的購物模式可以透過自身確認交易過程,銀貨兩訖,避免事後糾紛,但是新型態的網路購物交易模式,既不見人也不見貨,無法當下確認。最近常有民眾收到大型宅配業者的簡訊通知,「您的貨運單號是XXX,請透過連結查詢」等內容,假設一時不察或是剛好有網路購物就點下連結確認,則會連結到釣魚網站,要求民眾輸入密碼或下載APP查詢,詐騙集團就可以取得民眾的相關資訊,進而掌握手機個資。 為保障民眾的權益,基隆監理站已轉請相關貨運業者,務必提高警覺以保障收貨人權益,同時呼籲民眾,收到不知名簡訊請勿輕易配合操作,收取貨物前請再三確認是否有消費行為,或到相關網路平台官網查詢,避免造成自身個資外洩進而造成財產損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