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時鐘快轉16秒 大腸癌連12年居冠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國健署二日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指出,民國106年罹癌人數逾11萬人,其中大腸癌已連續12年居冠,癌症時鐘快轉16秒,平均每4分42秒有1人罹癌。  國健署表示,依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106年共有11萬1684人確診罹患癌症,癌症發生年齡約半數為63歲,與105年一樣。不過,有部分癌別發生年齡較早,如乳癌有半數為55歲,口腔癌57歲,食道癌58歲,甲狀腺癌50歲。  在10大癌症發生人數方面,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以及食道癌。與105年序位相比較,除其中皮膚癌和胃癌順序互換,其餘序位與105年相同;而大腸癌則已連續12年居冠。  國健署指出,106年平均每4分42秒有1人罹癌,癌症時鐘快轉16秒。104年至105年癌症時鐘僅快轉2秒,新發癌症人數僅676人;105至106年癌症時鐘卻快轉16秒、新發癌症人數爆增5852人。  統計顯示,106年發生人數增加最多的癌症為女性乳癌及大腸癌,這兩種癌症增加比率均以早期(0期及1期)發現者居多。  依國健署篩檢資料顯示,106年乳癌篩檢數及大腸癌篩檢數,相較於105年各增加約4.8萬人及2.2萬人,經篩檢而發現的乳癌及大腸癌個案數,也較前一年各增加800多人及200多人。  從上述數據分析,近年政府大力推動、民眾健康意識的提升,以及醫療院所及衛生局所提供篩檢的便利性,乳癌及大腸癌篩檢人數增加,發現早期的癌症比率有增加的效果。  

Read More

新市國中美術班畢展 家鄉候車亭吸睛

新市國中美術班推出畢業聯展,展出的作品內容豐富而多元,值得大家前來觀賞。 (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新市報導  新市國中美術班六日將在新港社地方文化館,舉辦「藝等星」畢業聯展,展出二十四位畢業生七十件藝術作品,包含西畫、水墨、書法、版畫、設計、複合媒材等,內容豐富多元。其中「家鄉的候車亭」創作,融合家鄉元素,展現不同的候車亭面貌設計,值得大家前來一窺究竟。 新市國中美術班推出畢業聯展,展出的作品內容豐富而多元,值得大家前來觀賞。 (記者林相如攝) 新市國中第二十二屆美術班畢業美展「藝等星」,將於六月六日登場,展出到七月四日止,展出的作品有全市美術比賽得獎作品,包括董怡伶獲得平面設計第一名得作品《媽媽的味道》、廖平安平面設計第二名的作品《漁港風光》、王咏版畫第二名的作品《寂寞高樓》、郭婕琳水墨第二名的得獎作品中《武裝》等。 新市國中美術班推出畢業聯展,展出的作品內容豐富而多元,值得大家前來觀賞。 (記者林相如攝) 除了這些得獎作品外,更有學生連結在地情感與自我創意,運用複合媒材立體呈現,創作出具有家鄉味道的候車亭,白鷺鷥、蓮池、臭豆腐、老街、廟宇等,都是候車亭創作的題材,每站的候車亭,都有它們的特色。  新市國中校長薛英斌說,這些候車亭的創作,都是學生在地踏尋、溫暖駐足,利用巧思與巧手創作而成,呈現有夢最美的意境相當具有看頭,尤其二十四座各式的候車亭在展場呈現,更可讓大家前來追尋在的的溫暖與夢想。

Read More

南女大樹突倒下 差點壓到學生

台南女中排球場邊的南洋杉遭白蟻蛀蝕,從根部附近斷裂倒塌。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女中排球場旁的一棵樹齡近五十年的南洋杉,一日傍晚突然從根部斷裂,約四層樓高的大樹應聲倒下,幸好事發前有學生聽到奇怪的劈啪聲響,向在球場中打球的同學示警快離開,才沒發生意外。校長鄭文儀表示,從斷裂處發現該棵南洋杉根部被白蟻蛀蝕嚴重,因球場旁還有另外兩棵南洋杉,已先拉起警戒線,並將請樹醫生來診斷。  台南女中總務主任劉靜豪表示,樹倒的時間發生在一日下午五點十五分,當時是第八節課,不少學生都已經放學,有些學生則在球場打球。那時有位學生坐在靠樹最近的裁判椅上,聽到樹木有劈啪的聲響,機警地立刻告訴在場中的同學快離開,學生快速跑開,樹就應聲倒向球場,雖無人受傷仍飽受驚嚇。 台南女中一棵四層樓高的南洋杉,因白蟻蛀蝕發生樹木倒塌意外,校方昨日將倒塌的南洋杉鋸成多段準備移除。 (記者施春瑛攝) 南女排球場及體育館前共種有三棵南洋杉,樹齡約近五十年,至少有過兩次的大修剪,來減緩樹木持續傾斜。此次倒的是排球場邊這棵,前幾年曾發現有白蟻危害,請廠商來除蟲原本已改善,這次又是白蟻入侵,基部嚴重被蛀蝕,加上日前下雨樹上含水量多,頭重腳輕,整棵大樹從靠近根部處折斷,應聲倒地。  校方二日早上將倒塌的南洋杉鋸成多段,準備移除,另外也將請樹木醫生為其他兩棵南洋杉診斷,以了解是否有白蟻蛀蝕情形,以免再有類似情形發生。  校長鄭文儀表示,台南女中校園內有很多樹木,這次的樹倒事件也讓他們更有警覺,在颱風季來臨之前,會針對所有高大樹木做一次巡檢及修剪,找出有風險的樹木並預作防範與處理,以確保樹木與人共存的校園安全。

Read More

全國校園電力宣導賽 南商廣設科奪冠

南商廣設科四名學生參加台電「瓩設計獎」比賽,獲得高中職組全國第一。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高商廣告設計科二年級學生莫芸、蔡坤宏、李薪醇、張愛翎,參加由台電主辦的「瓩設計獎」全國校園電力宣導及競賽活動,四人以童話故事《大野狼與七隻小羊》為發想,製作出一支故事完整、又具有節奏感的紙片逐格動畫短片,並從兩千三百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多媒體製作類高中職組第一名。  南商廣設科指導老師徐偉能表示,廣設科的學生已經連續八年參加「瓩設計獎」競賽,每年都有進入前三名,今年是第四度獲得冠軍。他也觀察到,獲獎作品呈現的手法每年都不斷在創新,南商團隊今年是以紙片逐格動畫的方式來製作三十秒的短片,不僅故事完整且精簡地呈現,節奏感也掌握得很好,很能引起共鳴,因此獲得評審青睞。  南商廣設科團隊四人分工合作,莫芸和張愛翎負責繪圖與角色人物設計,,蔡坤宏和李薪醇則負責拍攝及剪輯。蔡坤宏說,雖然影片才三十秒,但要以四百多格的格數來呈現,由於逐格動畫一定要對準位置,要銜接好才能讓動作看起來流暢,這是他覺得最難的地方。莫芸則表示,雖然背景有時拉景深時會模糊,但是他們都不馬虎,連布景也做得很精緻。  南商廣設科團隊製作的電力宣導短片,是以《大野狼與七隻小羊》為發想,他們將故事改成大野狼到小羊家敲門謊稱要抄電表,結果小羊家裝的是智慧電表,根本不需要抄電表,讓想使壞的大野狼未能得逞。

Read More

全場12安 新北12:2扣倒金門

玉山盃全國青棒錦標賽,新北市隊中繼投手林吳晉瑋登板主投2.2局被敲1支安打,投出6次三振、無失分,拿下勝投。 (中央社) 中央社/新北2日電  玉山盃青棒賽新北市隊今天與金門縣交手,全場敲出12支安打,以12比2、7局拿勝,下一戰與高雄市爭4強門票;總教練周宗志表示,球員專注力不足,臨場經驗和觀察力都需要磨練。  109年玉山盃全國青棒錦標賽,上屆冠軍新北市隊今天與金門縣交手,先發左投劉志宏開賽先投出觸身球保送、再投出四壞保送後提前退場,新北市隊許元泰、林吳晉瑋、曾宥叡、劉予承依序登板,沒有再掉分數,總計送出18次三振,沒有再讓金門縣有拿下分數的機會。  新北市隊2局開始追分,團隊總計敲出12支安打,蔡佳諺單場2安都是長打,貢獻3分打點,賴俊單場敲3安,貢獻1分打點,打擊手感維持得不錯。  新北市隊總教練周宗志表示,球員們今天比賽專注度不夠,可能賽前覺得與金門縣隊實力有段差距,所以心態上沒有調整好,加上此次玉山盃內野換血,多是高一、高二的球員,臨場經驗和應變能力都還不足夠,這也需要再讓他們磨練成長的地方。  新北市隊高二左投劉志宏,身高187公分、最快球速可達147公里,是備受看好的潛力新秀,但近期出賽表現不如預期。周宗志表示,劉志宏技術層面沒有話講,但從U18東岸聯盟棒球邀請賽過後,投球動作有點跑掉,也影響自信心,教練團只能持續幫助他修正。  林吳晉瑋今年預計投入中職選秀,近期多以打者身分出賽,今天登板中繼投2.2局被敲1支安打,投出6次三振、無失分,拿下勝投。周宗志表示,林吳晉瑋一直都有維持練投,他的控球不錯,最快球速也可以投到140公里。  

Read More

全國室內空間競圖 崑大7組入圍

崑大空設系學生創作「我們與街道的距離」等七組作品,在第十四屆TSID全國室內、空間學生競圖中獲得入圍。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空間設計系繼新一代設計展入圍組數冠居全國後,參加二0二0年第十四屆TSID全國室內、空間學生競圖,再獲七組入圍,該競賽全國共有十餘所大專院校參與,是連結產業界與學術界最重要的平台,此次強勢入圍,展現崑山科大教學成效。  崑大課程召集人林秀慧助理教授表示,此屆競賽題目為「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設計」,台灣至今仍欠缺良好的無障礙環境設計,身障者比一般人更難找到合適的住所,加上多數房東對身障者租屋有所顧忌,使得租屋更顯困難,因此,身障者的居住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此次競賽崑大入圍包括老師郭一勤指導張瀚哲的「溫度擬態複合實驗」、吳憲豪的「我們與街道的距離」、曾維揚指導詹薈琳的「旋間」、黃卓仁指導黃昱翔的「動心」、趙文紳指導許茹毓的「Circle–curve」、張鈞期指導胡采玟的「被圍繞的島嶼」,及黃卓仁、許家碩指導盧皓璿、陳佾霆的「無性式置入–淺層感知的持續複寫」。  空設系主任張郁靂感謝指導老師的付出與同學們的努力,讓系上在全國性設計競賽中奪佳績,展現該系長期以來對設計教學的堅持與努力,匯聚了台灣設計界菁英人才,打造重要的人才培育基地,也擦亮空間設計系的招牌。

Read More

分食振興券大餅 藝文界擬加碼

 中央社/台北2日電  行政院今天公布刺激消費振興券詳細方案,民眾可以新台幣支付1000元換3000元振興券,並可使用在購買藝文展演票券,這讓不少表演場館和表演團體紛紛研擬加碼,盼吸引消費者。  故事工廠執行長林佳鋒表示,能夠設計以虛擬電子支付等方式使用振興券,作法相當漂亮,表演藝術團隊如何能把消費者吸引過來,「我們的舞台劇一定要夠好,才能刺激民眾消費,這是我們的堅持。」林佳鋒說,振興券各行各業都可以用,並沒有獨厚藝文產業,這對表演團體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國家交響樂團NSO執行長郭玟岑表示,振興券是一劑強心針,目前國家交響樂團新樂季節目將於7月中啟售,正在規劃與振興券合作。  台北國家兩廳院表示,振興券可以在兩廳院售票系統買票之後,加入會員,團隊受惠,會員也直接有多一年的會員會籍。  兩廳院表示,希望大家將振興券用在整個表演藝術產業相關節目,兩廳院並主動將會籍延長,下半年預計會與團隊聯合行銷,希望不只以折扣優惠吸引觀眾回流,也將打造各式不同推廣方式,讓藝文產業更被重視。  台中國家歌劇院則說,為鼓勵民眾延長來館時間,歌劇院加碼規劃「消費享回饋」活動,只要從振興券開始使用的7月15日起,於台中國家歌劇院駐店、NTT紀念品店當天消費累積滿額500元,就贈送歌劇院VVG餐飲50元抵用券1張,預計發送5000張,活動期限至今年底。  針對購票觀眾,兩廳院售票系統也開始著手研議,配合提供振興券購買票券的功能進行修改作業,預計配合振興券啟用時程上線。  但也有不願具名的藝文工作者表示,這種不限定產業或消費對象的振興券對藝文產業振興的效果很有限,一方面很多團隊下半年的節目都還沒啟售,另一方面民眾可能在暑假就會透過各種國內旅遊把振興券用掉,如果政府真有心要振興藝術文化產業,還是得限定用途比較實際。

Read More

余思達蓄鬍曬黑 挑戰金鐘劇

余思達首次演出金鐘劇《無主之子》,蓄鬍扮外籍漁工。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跨欄紀錄保持人」余思達首次演出金鐘劇《無主之子》,蓄鬍扮外籍漁工,不但要扛上百斤漁網,還要 民視金鐘戲劇《無主之子》改編自真實社會事件,描述越南移工與台灣女子在無婚姻狀態生下孩子後,當父親被迫遣返,母親被迫拋下孩子遠去時,他們的孩子便成了沒有身分、沒有國籍的「無主之子」。  劇中,黃鐙輝、孫綻、余思達、方大緯飾演的漁工,在拍攝中也引起嘉義鄉親的追劇旋風。其中首次演金鐘戲的余思達表示,為了演出漁工的形象,除了為戲蓄鬍並曬黑演出,在拍開前還跟朋友相約去海釣,搶先感受在海上工作的模樣。  余思達平常在民視綜藝節目《綜藝大集合》中,有「宜蘭最速男」稱號,還是100公尺及400公尺跨欄紀錄保持人,在節目中有亮眼表現。  這一次接到金鐘劇《無主之子》的邀約,讓熱愛演戲的余思達直呼夢想成真,他表示這一次可以跟演黃鐙輝及孫綻的學長,在戲裡可以對他們頤指氣使,下戲後還黏著他們對台詞,讓余思達表示拍了金鐘劇讓他多了幾位兄弟,真的非常感動。  首次挑戰金鐘劇,余思達表示,拍戲困難重重,除了要克服在漁船上暈頭拍戲,還要實地整理超過上百公斤的漁網,尤其現場教他們的移工朋友們,也是收工後拖著疲憊身軀還打起精神一一的教導他們,讓余思達非常感動,也希望這社會上能有多一點的愛,尤其是台灣有數十萬名的移工,希望大家能多點微笑多點善意。  《無主之子》全劇共3集,從6/28起,每週日晚間10點於民視無線台播出。

Read More

中華台北羽球公開賽 9月開打

體育署長高俊雄(左)前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感謝指揮官陳時中部長對體育運動的支持。 (體育署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台灣武漢肺炎疫情平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日宣布,同意中華民國羽球協會申請,9月1日舉辦台北公開賽,可望成全球第一個開放的世界大型賽事,也會開放觀眾入場。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日下午在記者會表示,上午有開會討論國際賽事能否舉辦,願意接受挑戰。  副指揮官陳宗彥也表示,中華民國羽球協會提出申請,希望今年9月1日能舉辦中華台北羽球公開賽,指揮中心已同意,而且會協助做好各項防疫措施,包含選手居家檢疫、團進團出、分時段分流且有專屬練習管道等,一起努力協助公開賽順利舉辦。  陳宗彥表示,因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嚴重,大型賽事都取消,羽球自從英國公開賽後也沒再舉辦國際大型賽事,台灣在9月舉辦,可望成全球第一個公開舉辦的世界級賽事,也希望藉此讓國際看到台灣防疫成績。  體育署長高俊雄長2日也前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感謝指揮官陳時中部長對體育運動的支持,讓選手安心訓練並出賽,讓國人開心進場觀賽,更讓世界看見台灣。

Read More

移工女兒罹血癌 來台骨髓移植重生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為「辛塔」成功移植骨髓,完全恢復出院,醫護為女童準備玩具慶祝重生。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1歲4個月的印尼女童「辛塔」,5個月大時被診斷罹患「幼年型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幸運的是來台醫療,她的骨髓和母親配對相吻合,經過骨髓移植手術,目前女童造血功能完全恢復,順利出院,醫護人員也為女童準備玩具慶祝重生。 「辛塔」被診斷罹患罕見的「幼年型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讓印尼籍爸爸媽媽擔心不已。女童母親艾米說,這個病在印尼很嚴重,也沒辦法醫,也沒錢可以買藥,來台若配對不成當然會煩惱。 中山醫學大學副院長巫康熙說,女童辛塔很幸運,她的骨髓和母親配對全吻合,在國內是沒有這方面的研究,在國外有的報導,大概2%會跟爸爸媽媽全吻合。幸經過手術,「辛塔」的造血功能完全恢復,她的父母親已經在台灣工作10幾年,雖然治療需要龐大費用,但令他們感動的是,雇主當初聽到時主動伸出援手。 印尼女童「辛塔」罹患「幼年型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經移植手術,目前女童造血功能完全恢復。 (記者陳金龍攝) 艾米雇主蘇冠霖說,父母都輪流照顧辛塔,他覺得人有愛心的話,什麼事情都沒有困難,如同家人的雇傭關係,也令醫護人員動容,在眾人的祝福中,小辛塔順利重生。 巫康熙表示,骨髓移植難度比其它移植困難,除了最好的捐者是完全吻合的兄弟姊妹,但機會約只有2成5,而慈濟非親屬完成吻合的機會約5到6成。近年來雖半吻合的骨髓移植方式也有很大的進展,但難度比其它移植來的困難,要非常有經驗的醫師才能順利完成。而父母和小孩吻合的機會相當低,女童相當幸運和母親的配對相常吻合,所以可以順利移植成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