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國際兒少書展在台中

首屆台灣國際兒少書展將在台中國際展覽館舉行,文化部揭曉各特色展區。(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首屆台灣國際兒少書展將於九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一連四天在台中國際展覽館舉行。文化部十九日揭曉各特色展區。台中作為地主城市,精心規劃「台中主題城市館」,結合「台中大百科」選書概念,企劃多場台中限定活動,展現地方文化特色與文學閱讀能量。 文化局長陳佳君表示,府推動多元閱讀資源,跨局處合作「愛閱點」計畫,目前已有逾百所學校響應。 文化局強調,市府每年投入一億元購書經費提升公共圖書館館藏內容,達成月月有新書,充實多元文化、多語別及電子書資源,透過四十六座圖書館和七部行動圖書車,增加台中愛閱點、原住民文化健康站等閱讀角,讓書香遍布全台中。 首屆「台中主題城市館」與在地藝文團隊「毛刺Glitch」合作,以「從林開始:書頁裡的奇幻旅程」為題,其寓意一方面呼應將陸續開館的台中綠美圖與童書之森.台中等國際級地標,象徵從森林啟程,另一方面融入「從0開始閱讀」意象,展現市府推動閱讀政策的成果。 選書策劃以「台中大百科」為主軸,規劃出五大子題:台中選書×「書頁裡的奇幻旅程」互動裝置、信仰文化、人文故事、水文與生態、時光風景,現場將展出上百本精選好書。 文化局長陳佳君、文化部次長李靜慧、台灣文學館長陳瑩芳到場。

Read More

中市老校文物普查 見炸彈殼校鐘

翁子國小「炸彈殼校鐘」。(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文化資產處舉辦「台中市日治時期創校中小學校文物普查建檔計畫(第三期)」成果發表會,邀集接受普查的學校,共探校園文化資產保存新方向。當中包含「炸彈殼校鐘」的保存實例,如內埔國小、翁子國小與東寶國小就地取材,以炸彈殼充作校鐘,引人注目。 文資處指出,普查盤點出多項具「古物」潛力文物,例如土牛國小留存「大正十五年『文教振興』匾」,可對應日治時期土牛公學校內「土牛民番地界碑」歷史脈絡。其中「炸彈殼校鐘」的保存實例,如內埔國小、翁子國小與東寶國小以炸彈殼作為校鐘,反映戰後初期資源條件下的教育日常與物資再利用史實。 大雅國小「鳳凰屏風」。(記者徐義雄攝) 文化局表示,一一三年啟動第三期普查作業,聚焦后里、神岡、大雅、豐原、石岡、潭子、太平、新社與東勢等九個行政區二十四所學校,普查建檔文物達二0三案六九一件。調查依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物普查列冊追蹤應注意事項》,針對教育制度沿革下所遺存之圖書文獻、教具設備及課程教材等多樣文物進行建檔與文化價值分析。 成果發表會,公開多件具歷史意義的校園文物影像,公開普查成果與文物分類,提報潛力與保存建議進行詳盡說明,與學校代表積極交流保存策略。

Read More

南投48拍短影音創作 熱血決賽

「南投48拍短影音限時創作賽」展開決賽現場實戰,南投縣府新聞及行政處長蔡明志(前排右三)率參賽團隊進行啟動儀式。(記者劉晴文攝)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由南投縣政府主辦的「南投四八拍短影音限時創作賽」,八組晉級決賽的團隊十九日在縣政府新聞及行政處長蔡明志鳴笛下,分別以南投優秀青農、青創及舊宿舍活化等多元題材,展開極限挑戰賽;參賽隊伍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完成呈現南投產業的多元魅力的作品,考驗影片構思、執行力與時間掌控,首獎將可獲得獎金新台幣五萬元。 「南投四八拍短影音限時創作賽」決賽十九日上午在中台灣創新園區舉行啟動儀式,八組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影視攝影創作好手們集結,並以現場即時抽籤方式,決定各隊主題。 在蔡明志鳴笛後,參賽團隊隨即啟動,分別以集集的香蕉與集元果、名間的茶葉與品香茶業、埔里的百香果與果然好農、國姓的稻米與新豐農場、水里的食農教育與里山餐桌、南投市的舊宿舍活化、魚池的休憩活動如划涉立槳,以及中寮的蜂蜜與蜂國蜂蜜莊園等展開現場實戰,並自十九日中午十二時開始計時。 蔡明志說,此次競賽初賽有七十二件作品,自初賽海選徵件起便廣受矚目,決賽隊伍風格多元,包括來自南投的無人機高手、熱愛攝影又擅長說故事的南投父母與北漂兒子檔、比賽經驗豐富的影像創作老手、結伴參戰的攝影同好,以及充滿活力的學生團隊,最後的作品十分令人期待。

Read More

弘光到靜宜排水年底完工

台中市海線地區過去遇大雨成災,尤其弘光科技大學到靜宜大學之間常有機車被水流沖倒,市府已投入一億五千萬元進行改善,預計年底完工,有效降低積淹風險。(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為降低極端氣候與強降雨衝擊,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弘光科大到靜宜大學之間常有機車被水流沖倒,市府已投入一億五千萬元進行改善,又爭取到一千八百萬元,預計年底完工,有效降低積淹風險。 「靜宜大學及弘光科大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工程─弘光科大至北勢溪段坡地排水改善」計畫案件,中央補助款九百萬加上地方配合款九百萬,共一千八百萬預算,市府昨日在市政會議中通過先行墊付案,將送台中市議會審議。 盧秀燕表示,弘光到靜宜段,雖有排水箱涵,因地勢關係,每遇大雨水流很急,經過民眾及機車常被沖倒,幾十年來沒有改善,這次採新工法,一點五公里就斥資一億五千萬。 盧秀燕說,弘光段已完工,現在做到靜宜,預計年底前完工,日前丹娜絲颱風及強降雨時已經過一定考驗,發現當時雨下很大,但水流湍急情形大幅改善,還是咬牙處理預算。

Read More

辦桌一甲子 阿江師手路菜 安農五寶入菜

大安區總鋪師王淳鐃(人稱阿江師)投身廚藝一甲子,把廚藝與信仰緊緊相連,還有效益的發揚飛天豬品牌,堪是台灣辦桌瑰寶。(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台中市大安區總鋪師王淳鐃(人稱阿江師),自小學畢業便投身廚藝,至今已有一甲子的資歷,是地方公認的辦桌瑰寶。 七十三歲的阿江師,自年少時就出師,當時的台灣盛行流水席,他跟隨師傅從洗菜、端盤做起,一點一滴學習廚藝。經過歲月磨練,他逐漸闖出名號,拿手好菜「古早味焢肉」成為許多饕客記憶中的古早味。 十五年前,大安區農會邀請阿江師合作,將在地食材融入辦桌料理。他熟練運用「安農五寶」入菜,並與「飛天豬」品牌結合,推出一道道帶有地方特色的佳餚。透過他的廚藝,不僅農產品的鮮美被品嘗,農會品牌更在饕客口中留下深刻印象。 阿江師笑說,料理要貼近土地,才能讓人吃得安心。對他而言,辦桌不只是端上美食,更是傳遞在地價值的一種方式。 阿江師最大的助手便是妻子蔡美珠,從採買、備料到上菜,兩人配合默契無間。蔡美珠常說:「煮菜要用心,才會有人情味。」這份信念,也讓阿江師的料理多了一股家的味道。 阿江師把廚藝當作一種服務社會的方式。他長年到惠民盲校參與歲末圍爐,與師生共享團聚時光;也投身大安各個社區老人送餐服務,親手將熱騰騰的飯菜送到長輩手中,用行動溫暖人心。 阿江師語帶堅定的說;辦桌是一種人情的展現,也是土地與農產的連結。如今雖然年逾七旬,他仍舊堅守在廚房與辦桌現場,持續用廚藝傳遞熱情。 大安農會總幹事蔡建宗表示,阿江師每年在大甲媽祖遶境回鑾,他總是親自掌廚,準備一桌桌豐盛料理,供信眾享用,成為許多人心目中與信仰緊緊相連的味道。

Read More

雞籠中元祭 交織文化與藝術

「二0二五乙巳雞籠中元祭」即將登場,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十九日舉行宣傳記者會。(記者吳翊慈攝)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二0二五乙巳雞籠中元祭」即將登場,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十九日舉行宣傳記者會,正式為這項傳承逾一百七十年的民俗祭典揭開序幕。市長謝國樑表示,從傳統科儀、藝文展覽到裝置藝術與品牌快閃活動,一系列精采內容將橫跨整個夏季,為港都注入滿滿文化能量,邀請國內外民眾共同參與這場歷史悠久的文化盛典。 謝國樑指出,中元祭透過主普輪值與系列活動,延續對先人的敬意,也體現基隆兼容並蓄的文化特質,將傳統祭典轉化為具創意與溫度的文化體驗,讓參與者在儀式與藝術之間獲得平安與祝福。 系列活動包含:《幸福蘋安抱抱》裝置藝術於基隆美術館草皮展出至九月二十一日,透過童趣視角引領觀眾重新感受基隆的文化記憶。八月二十二日至九月二十一日,《走境一七一》特展於美術館推出,以漳泉械鬥、老大公廟、放水燈與主普壇普度四大主題,結合在地學童共創成果,展現族群記憶與文化精神。 從傳統科儀、藝文展覽到裝置藝術與品牌快閃活動,一系列精采內容將橫跨整個夏季。(記者吳翊慈攝) 最受矚目的放水燈遊行將於九月五日盛大登場,由「雲火火舞團」領銜演出,融合火舞、光舞與特技,祈願火光象徵平安祝福。基隆市府花車則首次攜手插畫家包大山,以溫暖筆觸描繪山海意象與中元元素,當晚將重磅亮相。育陽舞蹈團小舞者也將以舞姿展現傳承力量。 此外,八月二十四日至九月二十一日舉辦《雞籠米雕藝術年展》,展出逾六十件作品,跨越平面與立體創作,融合傳統工藝與當代表現。限定的「巴士導覽劇場」則於八月三十日至九月七日週末登場。相關活動內容可至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官網查詢。

Read More

童子瑋:歷史記憶應與城市更新同行

「牛奶寮」是基隆最早期開發的社區之一,但沿線道路設計以車輛為主,人行空間相對不足,隱藏許多安全疑慮。(議長童子瑋辦公室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許多年輕朋友可能對「牛奶寮」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但在老一輩基隆人的記憶裡,這裡承載著滿滿的生活故事,不過,隨著時代發展,在道路的設計上卻隱藏著許多安全疑慮;議長童子瑋強調歷史記憶應與城市更新同行,未來將持續爭取更多資源,讓基隆每個社區不只承載歷史,更能擁有安心回家的路。 追溯到日本時代,牛奶寮原本是畜牧所,養了四、五十頭牛,專門供應牛奶。牧場最初位於西定路,後來才遷到現址,戰後則由台北畜產公司接管,如今大家熟悉的環保局一帶,就是當年的牧場範圍;童子瑋說,牛奶寮和附近的「豬灶」地區可說是基隆最早期開發的社區之一,不過,隨著時代發展,這一帶的道路設計以車輛為主,人行空間相對不足,例如南榮路的人行道狹窄,行人經常與大車爭道,隱藏許多安全疑慮。 「改善生活環境,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上」童子瑋強調,自從擔任議員以來,他便和里長不斷爭取相關改善,最終獲得近三千七百萬元經費,推動從自愛三路口至八堵隧道、全長近兩公里的人行環境改善工程。規劃內容包含人行道、排水、照明以及電桿地下化等更新設施,目標就是讓道路更安全、更舒適。 童子瑋表示,牛奶寮與豬灶象徵基隆的發展軌跡,而南榮路的改善工程,則是當代基隆人為城市留下的記憶,未來會持續爭取更多資源,讓基隆每個社區不只承載歷史,更能擁有「安心回家的路。

Read More

七堵國小將轉型公辦民營廚房

七堵國小一一四學年度開始將成為基隆第二間學校轉型公辦民營廚房。(教育處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自一一三學年度開始推動學校廚房公辦民營廚房模式,長樂國小首先試辦運作後,學生滿意度達九成,有效降低學校午餐管理負擔,吸引多校提出辦理轉型意願,一一四學年度開始,七堵國小接棒成為基隆第二間學校轉型公辦民營廚房。 七堵國小校長林志彥表示,自成為中央廚房供餐學校以來,承擔廚工管理職安責任及供餐食安衛生責任,對學校教師壓力偏大,看到長樂國小轉型公辦民營後,學校管理壓力降低,供餐滿意度高,向市府爭取公辦民營機會,市府協助媒合暖暖高中共同供餐,將供餐量提高,學校公辦民營招標順利,一一四學年度能順利供餐。 基隆市政府說明,為了讓學校回歸教學本業,市府團隊不斷協助學校透過專業分工、權責劃分等精進調整作為,簡化學校作業,由廠商派駐專業人員到現場,負責食菜色口味;學校則擔任監督角色,確保廠商出餐品質;市府未來將持續媒合協助廚房學校擴充容量,納入中央廚房學校供餐,讓供餐量達規模經濟,持續吸引優良廠商進駐投標;尤其,公辦民營廠商會確保優先聘任原有廚工,保障廚工工作權益,並協助學校檢視廚房環境設備符合食安衛生等部分,共創多贏局面。 教育處長徐嬿立表示,公辦民營因須達一定供餐量,媒合校群作業複雜,如先請外訂團膳學校徵詢家長及教師意願,午餐費用變動、餐桶設備購置、廚房擴建、驗菜及備餐監廚等午餐業務分工細節皆須確認後,方能於次學年度招標運作,運作後達成午餐品質穩定、衛生安全、美味好吃、學校管理負擔降低等目標,未來也會協助學校廚房朝轉型、品質提升的方向邁進。

Read More

七堵友二里50人參與防災演練

七堵區友二里社區防災額練,民眾總動員。(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基隆市七堵區友二里在復興國小籃球場,辦理「自主防災社區精進實作演練」,由里長蘇秋福號召里內社區防災編組志工、土石流保全住戶及居民共同參與,結合七堵區公所、警察、消防、衛生、環保等單位、以及防災協作中心、防災企業「盛美香西點麵包店」等,共計近五十名防災夥伴,致力於社區防災工作。 演練模擬颱風警報及土石流黃色、紅色警戒發布到解除的各階段應變流程,由里長蘇秋福帶領社區防災編組成員投入應變,特別強調里鄰動員互助及對避難弱勢的協助,尤其是預防性疏散以爭取更多黃金避難時間。 活動中同步舉行「防災企業簽訂儀式」,由七堵區公所與盛美香西點麵包店攜手合作,成為在地防災的重要夥伴。麵包店負責人楊麗玉指出,如果道路中斷,就一起來盛美香啃吐司吧!為嚴肅的防災工作增添一抹溫暖與幽默。 演練邀請農村水保署台北分署副工程司童偉安、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副處長黃毅維及七堵區長林賢家到場勉勵,肯定友二里鄉親對在地防災積極貢獻。七堵區長林賢家肯定友二里亮眼的表現,尤其是在地商家盛美香西點麵包店實際參與演練更是難能可貴。 在複合式、大規模災害的衝擊,將使狀況更趨複雜,並可能同時釀成多處災情發生,此時防災協作中心的機制將啟動,災情查通報、疏散撤離、物資發放、避難收容等工作,需要大量民間人物力的投入。社區自主動員、民間力量的投入至關重要,爭取第一時間的生存機率,同時減少災害的衝擊。 基市消防局百福分隊指導CPR的「叫、叫、壓、電」進行流程,以及AED的「開、貼、插、電」操作步驟,鼓勵民眾能敢於按壓、勇於救人,第一時間啟動生命之鍊救人一命。警察局三分局及復興派出所員警,則協助土石流紅色警戒之強制撤離,勸導民眾務必以生命為優先考量,配合政府指示災害應變工作。

Read More

提袋編織體驗課程 發掘創業潛力

巿府舉辦提袋編織體驗課程,吸引市民參與,透過實作學習,學員不僅掌握編織技巧,也促進彼此間的交流與合作。(巿府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為提升弱勢就業者及特定對象群體的創造力與手作能力,基隆市政府日前舉辦提袋編織體驗課程,吸引大量市民參與,透過實作學習,學員不僅掌握編織技巧,也促進彼此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市民提供更多探索自我興趣的機會。 老師詳細介紹編織所需的材料及基礎編織工具使用技巧,逐步示範水壺提袋的編織過程,包括如何選擇顏色、編織的技巧及固定邊緣的技巧。學員表示,這是第一次嘗試編織,一開始有點緊張,但老師細心的指導,得以完成獨特的水壺提袋,感到很開心。 社會處持續為特定對象開辦多元課程,如:實作體驗、職涯探索、勞工權益法令、體適能及壓力舒壓等多元課程,讓民眾在學習中發現自己的潛力。(巿府提供) 基隆市總工會江定發理事長表示,非常榮幸能與市府合作舉辦此項活動,並感謝市政府提供的支持與資源,使這場課程能夠順利進行。江定發指出,這樣的課程不僅有助於市民發掘興趣,還能提升弱勢群體的創造力與就業競爭力。 社會處處長楊玉欣表示,基隆市政府社會處持續為特定對象開辦多元課程,如:實作體驗、職涯探索、勞工權益法令、體適能及壓力舒壓等多元課程,只要符合就業服務法第二十四條之特定對象,如:中高齡者、身心障礙者、新住民、二度就業婦女、中低收入戶等,皆可報名參加,課程與報名資訊可在基隆市政府社會處網站活動訊息查詢。 楊玉欣也提到,非常高興看到這麼多特定對象族對手作的熱情,未來會持續推出更多元的體驗課程,讓民眾在學習中發現自己的潛力;繼續推動社會包容,並促進更多的就業機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