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三民國中通學步道 完工

  新竹市三民國中校園臨圍牆的四側通學步道完工,代理市長邱臣遠十八日前往視察。(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三民國中通學步道最後一段完工啟用!該工程將校園臨圍牆的四側通學步道全面串聯,形成安全完整的步行環境,全工程約一百五十五公尺,總經費八百二十三萬元,其中,中央補助約六百七十五萬元、市府自籌約一百四十八萬元,不僅為親師生提供更完善、安全的上下學環境,也同步提升社區居民公共空間的舒適度與使用便利性。 新竹市三民國中校園臨圍牆的四側通學步道已經完工,形成安全完整的步行環境,代理市長邱臣遠十八日前往視察。(記者曾芳蘭攝) 代理市長邱臣遠十八日前往視察時表示,近期完成的三民國中中央路三百五十五巷通學步道改善工程,不僅將通學動線由自由路九十五巷的後門、翻轉至中央路前門,有效降低校園周邊易肇事路口的事故風險,也為學生打造更安全、優質的通學道路。 三民國中校長丁淑觀表示,三民國中位處市區交通要道,長期面臨上下學尖峰時段交通壅塞問題,感謝市府團隊透過斷點銜接與縫補工程,完善校園周邊的人行動線,不僅有效提升通學安全,也讓校園周邊綠廊街景成為安全、舒適的步行空間,為學生與用路人提供更友善的通行環境。 新竹市三民國中校園臨圍牆的四側通學步道已經完工,形成安全完整的步行環境,代理市長邱臣遠十八日前往視察。(記者曾芳蘭攝) 教育處表示,三民國中鄰近巨城購物中心及果菜市場,人潮與車流密集。中央路三百五十五巷側的通學步道,全長約一百五十五公尺,因多年榕樹根系竄生,導致鋪面隆起不平,影響行人安全。市府自一一二年起,與學校積極向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爭取「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及「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補助,並於今年二月開工,近期順利完工驗收。工程除串聯既有人行步道外,也重新劃設路口標線,明確指引車輛行駛方向,全面提升用路人通行安全。

Read More

開學在即 幫幫花蓮弱勢兒少

  年紀輕輕的小宜(化名)及弟弟二人努力學習適應及照顧媽媽。(展望會東區辦事處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開學腳步近了,許多學子正期待新學期的到來,但對許多花蓮弱勢家庭而言,卻是另一場經濟壓力的考驗,台灣世界展望會東區辦事處表示,花蓮地區仍面臨三百萬元缺口,展望會呼籲社會大眾踴躍響應,一起成為弱勢學子的堅強後盾。 展望會東區辦事處表示,小宜(化名)及弟弟由媽媽獨力扶養長大,是展望會陪伴四年的孩子。一一三年底媽媽因車禍受傷、影響工作收入,使家中經濟陷入困境。 東區辦事處指出,好不容易小宜媽媽脫離險境、轉出加護病房,卻由於脊椎受損無法行動,現已出院積極配合復健。但小宜及弟弟卻需要努力學習照顧媽媽,半夜也需要輪流照護媽媽、協助翻身,一家人努力生活。 媽媽表示,她發生意外後,除了感恩有親友支持,更感謝展望會社工定期訪視及提供學用品、白米等物資,以及急難醫療補助,讓我們的困境得到舒緩,而展望會透過助學金確保小宜及弟弟不因家中變故而中斷學習、穩定就學。 東區辦事處長李玉明表示,部分弱勢家庭的困境處於多元需求且需要長期支持,加上花蓮地區經濟產業受天災影響甚鉅,弱勢家庭工作機會銳減、收入不穩。現逢開學季,資源不足的家庭承受極大的經濟壓力,甚至有孩子因為家庭經濟崩潰而休學打工分擔家計。 東區辦事處表示,東部每三名經濟弱勢兒少,就有一名是由展望會持續關懷。透過「助學行動」每學期提供助學金,讓孩子不因家庭困境而中斷學習。然而開學在即,花蓮地區仍面臨三百萬元缺口,展望會呼籲社會大眾踴躍響應,一起成為弱勢學子的堅強後盾。

Read More

基隆通過學習型城市認證

基隆市政府推動終身教育以「學習即生活、城市即教室」的理念,一一四年度正式通過教育部「學習型城市認證」。(基隆市政府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推動終身教育以「學習即生活、城市即教室」的理念,打造全齡共享的學習環境,包括教育處、產發處、文觀局與基隆社區大學、崇右影藝科技大學、國立台灣海洋大學以及民間單位,集結產、官、學界共同努力下,一一四年度正式通過教育部「學習型城市認證」成為全國示範縣市之一。 基隆市自試辦學習型城市計畫以來,即長年與地方學習資源協力打造學習型城市推動平台,累積十年的推展基礎,迄今整合超過二十二個民間單位、藝文工作室、社區組織、地方產業與高等教育機構,形成一張跨領域、跨部門的協作網絡。 學習組織橫跨藍染工藝、礦工文化、樂齡教育、飲食文化、青創基地與地方導覽等面向,共同參與課程設計、活動執行與資源共享,加以推動公民學習理念,例如「雨都藍染工坊」導入傳統工藝課程推動文化傳承、「廟口社區」以礦工故事結合地方走讀設計在地記憶課程、「望海巷海女體驗工作坊」推廣海洋生活教育,「暖暖藝文共學社」則推動銀髮學習與世代共融。 市府更積極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崇右影藝科技大學等合作USR與教學實踐計畫,將學術資源導入社區行動,落實知識服務地方的理念;此外,市府每年辦理學習成果博覽會、學習型城市論壇等大型活動,除展現民間參與成果,也提升市民對終身學習的認同與參與度。透過網絡連結不僅強化地方學習資源的流動與整合,也讓各族群在文化、產業、教育等面向中找到學習的切入點與發展空間,真正實現「學習即生活、城市即教室」的核心願景。

Read More

通仁街邊坡改善 農曆年前發包

基隆市政府推動終身教育以「學習即生活、城市即教室」的理念,一一四年度正式通過教育部「學習型城市認證」。(基隆市政府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基隆市中山區通仁街停車場後方的仁德段五二三之三地號土地,長期以來雖已設置防水抑制布,但因七、八月颱風季,若遇豪雨仍有土石淤積及崩落疑慮,成為地方居民關注的公共安全問題,立委林沛祥十八日邀集國防部政治作戰局、中山區公所等單位現場會勘後,將儘速進行改善,預計在農曆年前、最晚二二八連假前發包施工。 當地居仁里長洪文慶指出,該處土堆目前已有鬆動跡象,若遇強降雨恐有危險,希望工程能儘速推動,以確保居民安全;會勘中國防部政戰局承諾全力配合改善,後續將進行除草、土石清淤與土地整平等環境清整,盡速排除安全疑慮。 林沛祥表示,基於敦親睦鄰與公共安全的立場,此次改善工程刻不容緩,同時,在環境清整完成後,可以進一步朝土地活化的方向規劃發展,讓此地不僅解除安全疑慮,更能成為社區可善加利用的空間;國防部政戰局也支持土地活化的方向,並表示後續可以與中山區公所研議相關事宜。

Read More

創世擴大服務居家臥床老者

  創世基金會擴大服務範圍,除了清寒植物人、近似植物人及重度臥床失智症者,也涵蓋有護理需求的臥床老人及高負荷家庭。(創世基金會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聯合國大會將八月十九日訂為「世界人道主義日」,台灣今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已超過百分之二十,政府推估全國需要長照的人口接近九十萬人。根據創世基金會服務統計,在到宅照護的個案中,重度臥床老人占比高達三成,而「老老照顧」比例也達二成。因應日益增加的照護需求,創世基金會持續擴大服務範圍,期盼藉由人道關懷,避免長照悲歌的發生。 七十歲的趙女士十年前因病理性骨折合併下半身麻痺截癱,歷經兩次手術失敗後開始臥床生活。她獨居多年,平日僅依靠居家服務員協助送餐與擦澡,但因缺乏適切資源,長達十年未曾真正洗澡,導致角質嚴重堆積。創世基金會基隆院得知後,主動介入協助原床泡澡。第一次泡澡時,洗澡水幾乎呈現黑色,到宅團隊細心為她清理身體,讓趙女士重新找回潔淨與舒適,也「澡」回生活的基本權益與尊嚴。 面對需求日增,創世基金會擴大服務範圍,除了清寒植物人、近似植物人及重度臥床失智症者,也涵蓋有護理需求的臥床老人及高負荷家庭。創世基金會強調,照護是一場長期抗戰,照顧者不僅承受沉重經濟壓力,長期身心煎熬更容易導致憾事發生。 創世基金會發起「一六五0讓愛一路有您」定期捐款行動,每月一千六百五十元,即可支持植物人一日安養經費,盼藉由全民參與,攜手打造溫暖而堅韌的照護網絡。相關愛心捐贈可洽專線(0二)二四二一-四七三八。

Read More

佛光會募血5萬餘西西

  永宜法師(中)慰問兩分會師姐師兄熱誠貼心服務捐血人。(周正一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基隆信義第二分會結合基隆暖暖分會,為紓解暑期缺血,舉辦愛心捐血,募集二百零七袋血液,共計五萬一千七百五十西西血液挹注血庫,為嚴重缺血的血庫注入一股暖流。 四十二歲的黃小姐帶小朋友逛街時偶見捐血車身「缺血」紅布條,毅然決然加入捐血行列,小朋友耐心在炎熱高溫天氣等待媽媽完成捐血。二十六歲擔任廚師的蔡先生十七歲開始捐血,利用空檔時間參與活動捐出五百西西熱血,表示感覺真好,救人利己,何等的快樂。三十五歲的周先生陪同女友出遊,看到捐血車毅然挽袖,女友說:行善做好事,捐血很帥。 周先生挽袖捐熱血,行善做好事,帥氣捐血。(周正一提供) 懷念內人「就是愛捐血」,遺範人間,長年參與並推動公益捐血活動的基隆市正一地政士事務所負責人周正一,規劃於十月十八日星期六承辦捐血活動,延續大愛,濟助病友,廣邀熱血好朋友當日踴躍捐血救病友,功德無量,法喜充滿,福慧雙修。

Read More

7旬台北市民迷山七堵獲救

基市消防局隊員迅速進入山區搜救。(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基隆市消防局十七日接獲民眾報案,有兩位年約七十歲的台北市民在基隆山區迷失,據報兩人經由七堵區華新一路姑娘廟登山口進入,在行進約一小時後,因路況不熟而迷失方向,受困於稜線地帶,透過一一九報案求助協助他們下山。 消防局立即啟動救援機制,出動七堵及百福分隊,出動四車二十五人前往協尋,在姑娘廟設立前進指揮站,其中調派七堵分隊五名警消、百福分隊二名警消及義消七堵中隊七名,抵達指揮站完成集結,依報案人提供的座標研判,受困地點應位於仙洞湖山稜線上。 救助隊伍一行人迅速進入山區,歷時約半小時成功抵達仙洞湖山稜線,並順利尋獲受困民眾。經檢視兩人身體狀況,意識都清楚、健康無虞,隨即護送下山,整起救援行動圓滿落幕。 消防局提醒民眾,夏季期間民眾踏青出遊,如果在登山遇到路況較複雜不幸迷路時,切勿驚慌嘗試下切溪谷,請牢記STOP口訣:「Stop即停下來,勿繼續走向不確定路。」、「Think思考可能出錯地方」、「Observe冷靜觀察周遭可用資源及留意避開危險區域」、「Plan計畫分配糧食與水源,靜待等候救援」。 消防局長游家懿呼籲,民眾登山務必評估自身體能,攜帶完善裝備並隨時注意天候與路況,切勿輕忽登山風險,才能確保旅程安全。

Read More

西定高架橋維修 20日全線封閉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為維護市民行車安全,基隆市政府工務處將進行西定高架橋維修工程,八月二十日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實施全線封閉交通管制,請用路人配合改道。 工務處土木工程科長張佑竹表示,西定高架橋為中山區銜接市區重要道路,交通量極大,為延長橋梁使用年限及保障用路人安全,經定期檢查測後辦理修復工作,此次施工項目包含更換P37橋墩一處支承墊及沿線排水管清疏;為避免影響用路人,施工時間選在日間車流相對較少時段,並實施全線交通封閉管制,用路人可改行西定路作為替代道路,施工期間,請用路人務必遵循現場交通人員指揮,小心駕駛,提早出門並預留充足的行車時間。 張佑竹說明,工務處致力於橋梁安全維護,每年皆編列經費進行橋梁檢測及修繕,全市橋梁採兩年一次的頻率進行檢測,如檢測結果有一年內需維修之構件將優先進行修繕,在交通部公布「一一三年度縣市政府橋樑維護管理作業」評鑑中,基隆市已連續兩年獲得評等「優良」,顯示工務處在橋梁維護上的努力備受肯定。 工務處表示,為持續提升維護品質,目前已爭取一一五年一般橋梁檢測及維修預算由原先三千五百萬元提升至四千萬元,將持續為市民打造更安全、順暢的交通環境。

Read More

嚴國威接任第二岸巡隊隊長

新任第二岸巡隊長嚴國威宣誓。(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海巡署北部分署第二岸巡隊,十八日上午舉行新任隊長嚴國威布達典禮,由北部分署覃仁勇副分署長主持,邀集第二巡防區指揮部主任林志明、基隆查緝隊隊長黃嘉永、台北查緝隊隊長劉劭儀、第一(基隆)海巡隊隊長莊光正、第十六(澳底)海巡隊隊長姜義皇及第二岸巡隊所屬同仁與會觀禮,透過簡單隆重儀式,新任隊長嚴國威在各位貴賓及所屬同仁觀禮下,完成宣誓。 覃仁勇表示,新任隊長嚴國威,經各階重要職務歷練,學、經歷完整豐富,更具備扎實之基層實務經驗,期許在嚴隊長帶領下,一定能有效推動各項勤務工作,創造優質卓越績效。 嚴國威表示,就任後將秉持服務的熱忱,凡事以身作則,為民眾帶來更多實質幫助,並呼籲民眾若於海上、岸際或港區發現不法情事或緊急危難時,請撥打海巡署「一一八」,攜手共同維護治安及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Read More

基隆港口新亮點 高遠新村公告招商

高遠新村歷史建築經修復再利用,已全部竣工,將具歷史文化特色之日式建築重現。(基隆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郭基生∕基隆報導 基隆港高遠新村歷史建築是日據時代、為基隆港築港需要,提供在台最高長官使用之官舍,經基隆港務分公司進行整修再利用,工程已經完工,基隆港務分公司十八日正式公告招商,將成為結合港口歷史與現代文創新風貌的新景點。 日據時代曾提供在台最高長官使用之官舍,原名為築港出張所仙洞町官舍,戰後則作為前交通部基隆港務局局長宿舍,並將此宿舍群改名為高遠新村,保留原有的日式風格,基地面積九百三十四坪,建築物樓地板面積八十七坪,鄰近基隆港西十六號碼頭與西岸郵輪碼頭,距離基隆車站僅約五分鐘車程,從基地內即可高處近望基隆港,更鄰近球子山燈塔、築港紀念碑、百年仙洞巖及海蝕佛手洞等知名景點,是一處結合港口歷史與現代文創新風貌的最佳景點 高遠新村這棟歷史建築見證了從日據時代至今的基隆港歷史發展,港務公司為活化文化資產,自民國一一0年辦理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工程,已全部竣工,成功將深具歷史文化特色之日式建築重現世界眼前。 修復工程團隊考證日治藍曬圖作為原貌修復參考依據,將原有材料採「保存極大化」原則,戶外庭園亦復原為原有空間格局及日式景觀,保存原有之大樹,整體園區氛圍相當清靜悠閒,是個能放鬆身心,又能體驗文化藝術價值的好地方。 港務公司將採公開招商綜合評選方式,將高遠新村歷史建築活化打造為鄰近基隆港之特色地標與私房秘境,成為旅客或民眾的假日休憩勝地,有意投資者,可經營項目包含零售、文創、餐飲等,詳細公告招商文件登載於基隆港務分公司入口網站https://kl.twport.com.tw(路徑:首頁/港務快訊/招商招租),歡迎有興趣的業者踴躍洽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