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同濟會捐贈花蓮市學子籃球

為推廣學童運動風氣、挹注學校體育資源,花蓮同濟會捐出三百六十顆全新籃球,分送花蓮多所學校。(花蓮市公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為推廣學童運動風氣、挹注學校體育資源,花蓮同濟會二十六日在花蓮進豐園區舉辦捐贈儀式,捐出三百六十顆全新籃球,分送花蓮多所學校。 花蓮市公所表示,此次捐贈儀式由花蓮女中、吉安國中、自強國中、北昌國小、吉安國中等五所學校代表受贈。國際同濟會花東區主席吳隴與各分會會長、花蓮市長魏嘉彥、花蓮縣議員魏嘉賢,以及花蓮縣籃球委員會主委劉原良一同出席活動,感謝同濟會長期支持在地教育,盼望更多企業與民間力量,一同關注孩子的成長需求。 國際同濟會長年投入公益行動,包括捐贈助學金、急難救助,到偏鄉教育推廣與響應社區捐血,持續用行動回饋社會。 國際同濟會花東區主席吳隴指出,透過籃球委員會協助,將這些籃球分送到表現優異及偏鄉學校,暑假期間鼓勵孩子走出教室、走進球場,發展自信與團隊合作精神,未來繼續增進球技,代表花蓮出外參賽。 花蓮市長魏嘉彥表示,花蓮很多學校的體育設備使用多年,但學校礙於各項經費拮据,讓許多體育用具更新不易。感謝花蓮同濟會用實際行動支持體育,這不只是送球,更是把希望送進校園。未來市公所也將持續串聯社會、企業資源,擔任小球員們最堅強的後盾,讓孩子有更完善的學習與運動環境。 花蓮同濟會會長吳隴說,未來同濟會會持續關注地方需求,無論是教育、生活、運動還是健康領域,都會用實際行動支持花蓮的孩子,讓每一份關懷都落實到每一個角落,幫助他們安心成長、放心追夢。

Read More

美善到宅沐浴車 2台新車啟用

美善基金會舉辦兩台全新沐浴車的剪綵啟用及祈福儀式,持續為台南地區臥床失能者提供到宅沐浴服務。(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美善社會福利基金會二十五日上午舉辦「到宅沐浴車新車啟用暨祈福禮」,基金會表示,感謝玉山銀行「菩月樂齡公益信託」、還有慈揚基金會、允德實業及許輝煌、吳雪貞、許智程一家人的慷慨支持,共贊助兩台全新沐浴車,讓團隊能持續為台南地區臥床失能者提供到宅沐浴服務。 美善基金會表示,今年適逢美善推動到宅沐浴服務滿十週年,十年前在慈揚基金會董事長王玉飛捐贈第一台沐浴車「慈揚號」後,美善開啟這項行動照顧服務,為臥床失能者提升生活品質與尊嚴照顧,這十年來已累計服務達一萬一千六百四十八人次。 美善指出,十年來到宅沐浴服務走過疫情、人員的異動、車體的老化等種種困境,沐浴團隊仍堅持守護每一個長照家庭,因應服務上的需求與看見,今年將增加新市、新化、關廟三區的居家服務,透過更多元的長照服務及專業,繼續在長照之路與需要的人偕行。 此次的到宅沐浴車新車啟用儀式由美善基金會董事長黃敏正主教親自主持,在簡單隆重的祈禱祝福中,祈願沐浴車人車平安,順利為長照家庭的臥床家人好好沐浴。黃敏正也表示,未來將秉持著愛德善行的精神,為許多需要的家庭服務。 美善基金會表示,特別感謝玉山銀行「菩月樂齡公益信託」的大愛,除本次捐贈到宅沐浴車外,亦積極投入台江健身俱樂部及身心障礙社區日間作業設施─濟生工作坊的改善計畫。 活動現場也邀請接受服務的家庭分享經驗,為臥床父親申請到宅沐浴服務的王蕙禎說,很感謝服務團隊對她父親的呵護及關心,讓他可以享有尊嚴的沐浴,也期盼更多人關注這項服務的價值。

Read More

稻香國小涓滴行善 助偏鄉弱勢長者”好好吃飯”

門諾基金會執行長李素華前往稻香國小,接受由校長陳慈芳與自治小鄉長梁坊芸同學代表致贈園遊會募得的愛心義賣善款。(門諾基金會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門諾基金會執行長李素華二十三日前往花蓮縣稻香國小,接受園遊會募得的愛心義賣善款四萬八千餘元。該筆捐款由校長陳慈芳與自治小鄉長梁坊芸同學代表致贈,李執行長回贈感謝狀,向全校師生、家長與每位參與園遊會的朋友,表達最深的謝意。 李素華表示,雖然孩子們即將迎來暑假,但長照服務卻沒有放假。門諾基金會的「到宅送餐服務」,已邁入第二十七年,從騎機車送便當的年代,到如今,使用熱循環保溫車,與社區製餐的多層次服務模式,持續守護著每一位有需要的長者。 李素華指出,截至今年五月底,門諾基金會平均每月服務六百七十名個案送出二萬三千四百四十份餐盒,目前仍有超過三十五位弱勢長者,排隊等待送餐服務;反映出偏鄉在營養與備餐上依然嚴峻。 李素華強調,稻香國小此次捐助善款,將全數投入「到宅送餐」計畫,用於改善獨居、身障及弱勢長者的餐食條件,幫助他們「好好吃飯」,吃得溫暖、吃得健康。 校長陳慈芳表示,稻香國小園遊會是以「友善無塑」為核心理念,鼓勵自備環保餐具,同時結合愛心義賣、文化美食體驗、閱讀認購及社福宣導等多元活動,讓公益與環保在校園扎根。孩子們的用心努力,透過門諾基金會這條橋樑,真正轉化為幫助他人的力量,是品格教育最動人的實踐。

Read More

跑出愛與永續!金光明寺復蔬路跑捐糧助弱勢

佛光山金光明寺今(21)日在新北市美術館戶外園區南高地舉辦「2025全球復蔬公益路跑」,以「你跑步,我捐糧」方式做愛心。新北市民政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為響應世界環境日,推廣地球永續理念,佛光山金光明寺今(21)日在新北市美術館戶外園區南高地舉辦「2025全球復蔬公益路跑」,以「你跑步,我捐糧」方式做愛心,每跑10公里即捐出1公斤米糧,預計捐出1,700公斤幫助弱勢,現場也邀請多位藝人共襄盛舉,讓公益行動更具感染力,新北市由副市長劉和然代表市長侯友宜與現場跑者一起熱血開跑。 劉和然表示,我們今天用愛路跑,讓全球復蔬,用綠色蔬食讓世界更環保。感謝金光明寺長期對孩子、弱勢族群的照顧,市府將持續與宗教團體攜手合作,將愛心送到需要的角落,打造更加友善與永續的新北城市。 現場匯集近3000人一起熱情起跑。新北市民政局提供 金光明寺住持有果法師表示,全球復蔬公益路跑活動融合了環保、健康與慈善三大理念。「復蔬」取自「復甦」之諧音,代表社會與地球恢復生機,期盼藉此喚醒人們對環境與生命的重視。特別感謝企業與各界善心人士的支持捐糧,讓善循環落實在社會各個角落。 新北市民政局提到,感謝金光明寺每年舉辦寒冬送暖音樂饗宴,捐贈物資予弱勢團體;並提供愛心商品卡予27所偏鄉學校,更透過雲水書車深入校園,推動生命與品格教育,善舉不勝其數。本次結合路跑與捐糧的創新公益形式,不僅提倡健康生活,也實際幫助有需要的族群,展現佛光山在環保、教育與社福領域的具體行動。  

Read More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協助台東60所學校汰換教室燈具 公益綠能照亮偏鄉教育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協助台東六十所學校汰換教室燈具,LED燈大幅降低用電量。(記者鄭錦晴翻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在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愛心支持下,一一四年度「公益綠能-LED燈安裝計畫」已完成,此計畫協助台東縣內六十所學校、七三二間教室全面汰換七七八二具老舊燈具,不僅守護孩子們的視力健康,也大幅降低用電量,為節能減碳貢獻一份力量。 縣府教育處表示,長期以來,偏鄉學校受限於資源不足,部分教室燈光昏暗、設備老舊,影響學生的學習專注力與視力發展。為改善校園照明品質,台積電慈善基金會主動伸出援手,與縣府教育處攜手合作,讓教室煥然一新。 此次計畫全面導入高效能LED燈具,有效解決過去燈光閃爍、照度不足的問題。新燈具不僅提升教室照明品質,也達到節能目標。 據多所學校回應,教室明亮度顯著提升,學生眼睛負擔減輕,將可提升學習的專注力與學習興趣。 此外,計畫也結合在地技職學校師生,共同參與燈具汰換與實作,提供學生實踐機會,將專業技術應用在社區實際場域。 學校表示,透過服務學習,不僅提升學生的技術能力,也讓青年學子體會回饋鄉里的價值與榮耀,展現教育與產業攜手合作的多元成果。

Read More

「光明燈之父」張煥鄉接任道教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光明燈之父」張煥鄉(前排右6)榮任道教發展基金會第八屆董事長。(記者楊文琳攝)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道教發展基金會17日舉辦第八屆第一次董監事聯席會議,由「光明燈之父」張煥鄉當選第八屆董事長。投入光明燈事業逾半世紀的張煥鄉表示,未來4年基金會將推展3大工作,包括加強培養道教經典教義宣導人才,辦理宗教法令講習會,以及舉辦道教科儀示範觀摩會。 張煥鄉指出,為培養宗教經典教義的宣導人才及舉辦宗教法令講習會,以協助政府解決宗教法令疑難問題,在86年3月7日成立財團法人道教發展基金會,迄今已有28年之久,張煥鄉強調,道教發展基金會未來4年的重大工作,包括繼續加強培養道教經典教義宣導人才,以淨化人心。繼續辦理宗教法令講習會,與協助政府解決宗教法令疑難問題,舉辦道教科儀示範觀摩會,提供道廟祭典法會,有統一遵循之規範。 財團法人道教發展基金會第8屆現任董事23人、監事5人,名單如下:董事長張煥鄉,副董事長王春南、吳建勳、范國廣;常務董事黃啟民、林泰椿、鄭火炎;董事陳嘉讓、吳添進、邱淑娟、余張玉秀、朱王美鳳、施富貴、謝明拴、羅國斌、曾美秀、洪泰瑋、徐嘉虹、李時坉、盧俊誠、張芳男、汪美燕。

Read More

國際同濟會臺灣總會捐贈偵防車 助新北警強化治安能量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林副局長頒發感謝狀由甄啓剛總會長代表領取,場面溫馨隆重,展現警民攜手合作之力量。(新北市刑事警察大隊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為提升警用裝備效能與強化治安維護工作,國際同濟會臺灣總會今(6)日舉辦「關懷警政、守護治安公益捐贈活動」,於會中捐贈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偵防車7部,由同濟會總會長甄啓剛代表致贈,市警察局則由副局長林新晃出席代表受贈,場面溫馨隆重,展現警民攜手合作之力量。 林新晃表示,警察第一線同仁執勤時需面對各類風險挑戰,倘若能配備完善、機動性高的偵防車輛,將有助於提升執法效能與自身安全保障。特別感謝國際同濟會臺灣總會長期以來對警政工作的肯定與支持,對於社會各界的參與及協助,正是打造安全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林副局長頒發感謝狀由區主席林金生代表領取。(新北市刑事警察大隊提供) 林新晃也提到,自上任以來積極深入基層傾聽聲音,了解實務執勤所面臨的困難,並持續推動裝備升級與勤務支援。此次偵防車的捐贈,將大幅提升本局在打擊詐騙、掃蕩幫派及各項治安勤務上的行動力,具體展現警民合作、共築治安防線的實質成果。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林副局長頒發感謝狀由主任廖惠齡代表領取。(新北市刑事警察大隊提供) 國際同濟會臺灣總會長年投身社會公益,致力促進社會正向力量。此次捐贈行動,不僅展現對基層警察的支持,更凝聚全民守護治安的共同信念。新北市警察局亦承諾,將妥善運用此批資源,落實各項勤務,持續強化打擊犯罪能量,全力守護市民生命財產安全,營造安居樂業的優質生活環境。

Read More

華山感恩茶會 老中青歡聚

華山新市天使站舉辦感恩茶會,讓老中青少歡聚一堂。(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華山新市天使站六日舉辦十七週年感恩茶會,邀請長輩品嘗毛豆料理,並體驗芳香精油放鬆服務,還有幼兒們逗樂長輩的東京音頭太鼓表演,中信科大休閒運動管理系師生則為長輩設計一套活力健身操,全場老中青少一起歡聚一堂。 新市天使站自九十七年設立以來,持續推動「在地老化」、「社區互助」,為三失(失依、失能、失智)長輩提供免費到宅服務,至今已十七年,為感謝各界支持,六日在新市新店角清保宮舉辦「感恩茶會」。 在地的蕃茄幼兒園的幼兒們以震撼的東京音頭太鼓開場,中信科大休閒運動管理系師生特別為長輩打造一套溫和舒適的活力動健身操。隨即是大家最期待的「活力GO鮮蔬捲」DIY料理,現場老中少運用新市在地農產品「毛豆」及其他蔬食,依照個人喜好添加不同內餡,再包裹定型,創造最具特色的鮮蔬捲,老青少一起合力包裹,跨世代溫暖交流,共享一道健康好滋味的毛可料理。 新市天使站表示,長期推動「送愛到家-因為有您」公益計畫,誠摯邀請社會大眾支持「用愛陪伴、用行動守護孤老」,讓弱勢長輩都能安心終老不孤單。愛心專線:(06)589-5952王站長,郵政劃撥帳號:3155-9699,戶名:華山基金會。

Read More

公私協力捐贈南市10.8萬醫材經費

市府體育局六日在永華行政中心六樓,舉行「醫療器材經費捐贈儀式」記者會。(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市獅子會與南市體育總會網球委員會等單位捐贈新台幣十萬八千元,做為購置醫療器材之用。市府體育局六日在永華行政中心六樓,舉行「醫療器材經費捐贈儀式」記者會,募集的資金未來將做為體育局提供軟網運動、網球委員會及虎尾寮民間緊急救援隊使用。 捐贈儀式由市長黃偉哲主持。黃偉哲表示,感謝市議員蔡筱薇撮合及獅子會獅友們的善行義舉,所捐贈的經費將用來購置醫療器材,日後若碰到心肌梗塞或心血管疾病發作的狀況,有了合適的醫療器材就能挽救一條生命。 黃偉哲說,此次獅友們購置的醫療器材所費不貲,未來市府也會配合教育民眾,教導大家怎麼實施CPR,或辦理講習教大家如何操作專業的醫療器材,讓所有購置的醫療器材都能盡最大的功用,營造安全的運動環境。 蔡筱薇表示,除了體育場館硬體設施的優化以外,面對緊急情況時的應對措施更需整備完善,感謝獅子會力挺。此次捐贈由台南市獅子會所屬十九個分會及南市體育總會網球委員會委員楊國昭共同響應。

Read More

南鳳獅友贈教養院愛心福祉車

南鳳獅子會贈愛心福祉車予康寧教養院。(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翁聖權∕綜合報導 台南市南鳳獅子會藉由授證三十七週年紀念典禮,在會長陳柏智的帶領下,捐贈愛心福祉車到玉井區康寧教養院;另,台南市美姿禮儀造型職業工會志工六月三日前往柳營區菩提林教養院,為院生提供免費理髮服務,實踐「技術也能做公益」的志工精神。 玉井區康寧教養院創院廿六年,是全國首創安置慢性精神患者的教養院,已兩次獲得評鑑優等,目前可收容一百一十四位住民。院長莊易軒表示,由於機構地處山區偏鄉,住民的醫療及社區活動不方便,且因路途遙遠,最老的車輛已使用十六年,里程數更達四十萬公里以上,皆達汰換上限,還時常需要維修,亟需汰舊換新。 讓莊易軒感動的是,南鳳獅子會會長陳柏智及獅友們在台南市社會局轉知後,隨即聯繫康寧教養院,並來院訪視了解情況,走訪後即決定捐贈方便輪椅使用的愛心福祉車。 陳柏智感謝獅友們為社會服務付出的努力,此次贈車也透過300E-1區總監曾澎英的協助申請,國際獅子會基金會LCIF撥出相對配合款六十萬元支持。 台南市美姿禮儀造型職業工會志工至柳營區菩提林教養院義剪。(記者翁聖權翻攝) 另,台南市美姿禮儀造型職業工會志工六月三日前往柳營區菩提林教養院,為院生提供免費理髮服務。義剪活動由工會理事長吳柔宜帶領數名經驗豐富的志工,帶著專業剪髮器材與親切的笑容,為院生細心修剪頭髮。 機構團隊表示,許多院生因身心狀況不便外出剪髮,感謝志工主動發起關懷行動,帶來實際幫助。理事長吳柔宜說,未來將持續推動此類公益服務,深入社區、機構與弱勢族群,讓專業技術可以成為改變與溫暖社會的力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