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寮後菱洲宮聯合福陽閣一票年輕的執事們,連十一年舉辦普度植福活動,今年白米來到一萬三千多公斤。(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雖然農曆七月已過,北區菱洲宮和分靈廟「福陽閣」依往例都在農曆八月十二日普度植福,昨天成功路「草寮後」菱洲宮前普度用品一字排開,福陽閣閣主許育嘉表示,今年雖不景氣,但熱血的福陽閣年輕執事們仍募得白米一萬三千五百七十二公斤,悉數捐給社福團體和社區供餐據點,其中還特地保留「嬰仔普」物資二十箱送往花蓮賑災。
台南市宮廟普度有輪普習慣,但農曆七月過後普度的宮廟不多,主祀玄天上帝的菱洲宮是少數之一。位於菱洲宮後方的福陽閣主祀謝府元師,每年都以「贊普」身分參加,「寄普募集白米物資」行動由福陽閣一票年齡都在三十餘歲的年輕執事們發動,每包白米三公斤,今年在他們努力奔走下,仍募得四千五百二十四包,比去年還多了三百包,這些白米都在普度結束後分發給六十二個社福團體,今年改以供餐的關懷據點為主。
昨天下午的普度植福由菱洲宮主委周天福和福陽閣閣主偕同眾執事聯合開香,現場四千五百多包白米由福陽閣年輕的執事們幫忙堆疊,上面張掛「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一份虔誠的愛心」之紅布條,象徵連辦十一年的聯合普度之精神|「一包米不嫌少,二十包不嫌多」,即使幾百元也能行善。
信眾們以謝府元帥降駕的教化「學著做手心向下的人」推動公益活動,因此,吸引一些社福團體加入善行,比如台南市聾啞福利協進會今年就襄贊八千元學習「施比受更有福」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