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號事故頭七 全台火車9:28鳴笛5秒悼念殉職司機

記者陸瓊娟/岡山報導 台鐵太魯閣號4月2日在清水隧道撞上邊坡滑落工程車釀成50死慘劇,司機員袁淳修及助理司機員江沛峰也都慘死,8日是頭七,全台火車皆於災難發生時間上午9點28分鳴笛5秒悼念。

Read More

岡山為隨路旁大火 無傷亡起火原因待鑑定

記者陸瓊娟/岡山報導 高雄市岡山區為隨路旁草坪,七日下午發生大火,火勢猛烈,濃煙密佈,高雄市消防局於下午三時四十三分獲報,由第五大隊第二中隊長曾其立帶隊,出動警消十車二十七人,及岡山義消及救助中隊義消二十人前往灌救,曾其立中隊長表示,現場係約一千平方公尺的雜草燃燒,經佈署五條水線搶救,於一小時後控制火勢,並於一個半小時後撲滅火勢,起火原因仍待火災調查科進一步鑑定,這場大火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Read More

太魯閣號悲劇 江啟臣痛批:今天公祭 明天忘記

台鐵改革淹沒在蔡英文政府的人事更迭中,錯失了改革的契機。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7日於中常會表示,本月2日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釀成50人罹難、217人受傷,這是台鐵史上最嚴重的意外事故之一,政府消極的不作為,累積出這次的悲劇。本應由行政院主導跨部會的台鐵改革,卻淹沒在蔡英文政府的人事更迭中,錯失了改革的契機。 他指出,在2018年普悠瑪事故後,輿論要求台鐵的改革聲浪沸騰,當時的賴清德院長指示成立專案小組,跨部會進行檢討;然而,2019年1月賴清德院長去職,蘇貞昌院長接任,當時交通部長林佳龍將「台鐵總體檢報告」報請行政院核定,但行政院卻遲未核復,連林佳龍部長都曾經直接向媒體表示不解。 (記者陳柏翰攝) 江啟臣進一步說明,在行政院108年台鐵總體檢報告中,提到將於109年底建置25處邊坡全自動監測系統,但至今沒有完成。軌道沿線施工路段應該加強相關安全措施,養護完成要求現場負責人確認的改善事項,甚至已經被視為已經完成,並解除列管。這更加凸顯出跨部會研擬的體檢報告,根本缺乏落實,主事者的怠惰、得過且過的心態,就是悲劇的起點。 江啟臣痛批,本應由行政院主導跨部會的台鐵改革,卻淹沒在蔡英文政府的人事更迭中,更錯失了改革的契機,原應積極領導的蘇貞昌院長根本無心跨部會之間的協調工作,甚至連基本工作都怠惰。代價就是這次事件的50條人命,以及二百名輕重傷與家庭的悲劇。 江啟臣提到,在普悠瑪事故後,林佳龍接任交通部長,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曾直指普悠瑪翻覆意外是「系統殺人」,對於行政院版的台鐵總體檢報告遲未公布也感到不解,同時他說道,「台鐵若要轉型成功,強而有力的中央支持是必要條件」,更說「組織改造若不是最上位者有決心,最後都失敗。」現在聽來格外令人痛心。 江啟臣強調,不論是蘇貞昌院長或是林佳龍部長,如果能夠在事發之前多做一點事情,現在就不會有這麼多悲傷的家庭,如果行政院多做點實事,少一點派系鬥爭、少一點政治算計,少一點無謂的大內宣,悲劇或許就可以避免。政務官如果在事發之後才想起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是卸責政治,不是責任政治。 江啟臣重申,這樣的事故無法被遺忘,更不能被忽視。不能任由執政黨將這樣重大的事故,當成閉眼即忘的停頓,或是今天公祭,明天就忘記。而需透過在野監督的力量,將不幸悲劇變成台鐵改革的轉捩點,國民黨會持續督促執政黨痛定思痛,好好檢討反省。而不能繼續把人命當成兒戲,把運輸安全當成玩笑!更不能坐視政府殺人!官僚殺人!

Read More

塵封逾一甲子 高市大同國小名畫修復重見天日

知名老畫家陳瑞福校景油畫重現天日,他現身校園述說當天創作理念。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大同國小即將進行民生樓補強工程,全校師生共同整理地下室赫然發現一幅畫作,畫中是1960年代的校景,但因長期受到環境條件不佳及溫濕度變化影響,除畫面毀損外,亦有變形狀況,因此,校方決定幫名畫進行救治後,重見天日。 特別的是,該作品是在地知名老畫家陳瑞福老師的一百號油畫,目前市價600萬元,此幅作品有特殊意義,拍賣價格可破千萬。 大同國小說,找到正修科技大學文物修護中心團隊展開檢視、評估、修復,進而保護、保存並呈現出原創者最初的意象,經過25日的努力,該團隊以日誌登錄、拍攝作品、圖像製作等形式紀錄藝術修復的過程,歷程影片與修復報告書將作為該校未來視覺藝術教學教材,同時更提供校方畫作保護方案的建議,讓藝術之美生生不息。 校方說,畫作的原創者為87歲陳瑞福老師,他是對藝術教育貢獻良多的教師,亦是高雄第一位將畫作在國立國父紀念館展出的名畫家。 民國49年調任大同國小擔任美術教師,他的創作理念就是:生活既是藝術,藝術與人生有密切的聯繫,藝術所要呈現的對象不僅是人生,更是再現人生的技巧,以畫筆真實反應真正的人生。 因此,就在幸福快樂的當下,他確切地體悟真、善、美的大同,故以熟練的筆觸,追求優美的構圖,輔以絢爛的色彩勾勒出六0年代的古典大同校景。 陳瑞福老師將這幅「可觸可感」的名畫留置大同國小,提供無數莘莘學子廣闊無邊的想像與感念,他有畫不完的素材,更有講不完的生命故事,讓我們將共同體驗新與舊的變遷、遠與近的遞進,在藝術的洪流裡,找回最初的生命價值。

Read More

救援無界限愛心攜守護 新北說明搶救過程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台鐵太魯閣號列車於2日9時許在花蓮清隧道發生重四出軌事件,新北市消防局救援大隊是第一個抵達現場的外縣市救援隊伍,新北市長侯友宜7日在市政會議中除了邀請與會的市府團隊一同為逝世的旅客默哀一分鐘,他並親自向此次參與救援的消防及義消同仁表感謝之意,他也肯定此次重大事故的發生,市府團隊充分展現快速應變的作為。 (新北市新聞局提供) 市府消防局7日也公布事故發生時,受困民眾請新北家人幫忙打119求救,而119劉培昱受理報案後立即向上通報,並回撥與運用視訊追蹤案件。藉由報案人協助找到列車乘客張先生,在劉培昱指引下,張先生前往最嚴重6至8節車廂進行檢傷分類,讓新北消防局第一時間能預判現場車輛損害與人員傷亡情形。 (新北市消防局提供) 消防局指出,當時車內昏暗、車體扭曲、滿是傷者,經過半小時努力與檢傷分類,同時請輕傷患者協助重傷者,得知Ohca10人、重傷10人、輕傷64人,將此訊息回報劉培昱,並由副小組楊明杰與湯明正將資訊通報花蓮縣消防局與消防署。於此同時,花蓮消防人員已到場,劉培昱請張先生將檢傷資訊告知指揮,請其優先救治重傷者。 (新北市消防局提供) 消防局表示,此次救援,除了執勤人員專業引導,更要感謝張先生熱心查看乘客生命徵象與第一時間檢傷,使消防人員到場時能依檢傷分級、快速急救與送醫,讓消防單位在第一時間掌握傷情、加派支援、縮短黃金救援時間。

Read More

蚵子寮外海捕魚撈到魚雷 海巡國軍研判是廢棄未爆彈

蚵子寮海域撈獲未爆彈 海巡、國軍合力處置。(記者陸瓊娟攝) 記者陸瓊娟/梓官報導 海巡署南部分署第11岸巡隊蚵子寮安檢所於6日上午8時許,接獲漁民返港後通報,在高雄市蚵子寮外海作業時撈獲一枚疑似未爆彈,並暫置於漁船上,安檢所接獲立即前往現場,並通報相關單位前往處置。初步研判為「91式魚雷彈頭」廢棄彈,外觀鏽蝕判定無立即危險性,後續由未爆彈處理小組運回陸軍左營彈藥分庫處置。 漁民6日上午在蚵子寮外海作業時撈獲一枚疑似未爆彈,並暫置於漁船上,返港後通報,南部分署第11岸巡隊接獲通報後,由蚵子寮安檢所派員前往現場拉設封鎖線管制人車接近,維護現場安全,同時通知「陸軍第四地區支援指揮部彈藥庫東山未爆彈處理小組」前往處置,於上午9時許,未爆彈處理小組抵達現場。 蚵子寮海域撈獲未爆彈。(記者陸瓊娟攝) 該漁船停泊於漁市場,為避免人潮眾多肇生危險,即將未爆彈移至安檢所前方空地實施鑑定,初步研判為「91式魚雷彈頭」廢棄彈(長約150公分、直徑約45公分),外觀鏽蝕判定無立即危險性,後續由未爆彈處理小組運回陸軍左營彈藥分庫處置。

Read More

副總統賴清德探視花蓮門諾醫院太魯閣號傷患

Read More

國5、蘇花路廊湧北返車潮 恐塞到深夜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四日為清明連假尾聲,國5及蘇花路廊,自上午十時多起同時湧現北返車潮,蘇花路廊至下午三時,北上花蓮往宜蘭方向為七千零七十輛;下午三時起雪隧北上南口回堵五公里,沿途車多壅塞,國5及蘇花路廊可能塞到深夜。 公路總局表示,蘇花路廊湧現北返車潮,經交控中心與宜花警力偕力疏運,目前北上車流每小時可維持九百到一千輛,下午三時止,崇德地區北上車隊回堵長度約在一公里左右。 公路總局預估五日為清明連假第四天收假日,蘇花路廊北上車流約一萬六千輛。 四日上午十時餘,國5宜蘭平原線北上車流激增,十時三十分啟動主線儀控,下午二時實施高乘載管制,下午三時雪隧南口回堵五公里,南口路段時速20到30公里,中段50公里,北段60到70公里,晚上九時高乘載解除後,將會出現另一波車潮,預估深夜才能紓解。

Read More

太魯閣號新北市罹難者遺體陸續運返 侯友宜赴板殯慰問家屬

(新北市新聞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台鐵太魯閣號列車昨(2)日行經花蓮清水隧道發生重大出軌事故,在各方馳援下目前現場搜救行動已告一段落,事故中喪生的新北市民遺體也於3日晚間陸續運返新北市,新北市長侯友宜晚間特地前往板橋殯儀館慰問蔡姓罹難者家屬,並指示民政局等相關單位全力協助後續喪葬事宜。 侯友宜表示,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最新數據,新北市民在此重大事故中有15人罹難、63人受傷。市府除於事件發生第一時間出動消防車輛及搜救人員協助搶救外,3日晚上也由副市長謝政達帶領社會局社工前往花蓮協助傷亡者家屬辦理各項事宜。侯友宜還說,針對亡者安頓,市府民政局及殯葬處將會全力協助後事。 (新北市新聞局提供) 侯友宜指出,這起事件對許多人造成極大傷痛,3日已責成各區區長前往傷亡者家中關懷致哀;事故中也有部分學生不幸喪生,教育單位已啟動相關心理輔導機制,陪伴孩子們面對失去同儕的情緒。侯友宜強調,目前最大的盼望就是傷者平安、亡者安息,並盡力幫助家屬們安頓後續事宜或給予必要的經濟援助。

Read More

中斷逾30年 茂林部落復辦「祈雨祭」浸水祈褔

高雄市茂林部落舉行「祈雨祭」。(記者許正雄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久旱不雨全台各地鬧水荒,水情吃緊,高雄市茂林區茂林部落3日舉行已逾中斷30年特有的「祈雨祭」,期盼透過傳統的祭典祈求天降甘霖,有豐沛的雨水解決水荒問題。 「祈雨祭」上午在茂林多功能活動中心舉行,由茂林部落發展協會理事長盧月娥、部落主席詹忠義及部落耆老及青年會共同舉辦,部落大批族人參與祭典。 理事長盧月娥表示,祈雨祭在茂林里部落是一項非常嚴謹隆重的特有祭典,每年一到春分時節,部落族人便期待雨水到來讓農作物得雨水灌溉,但祭儀已中斷逾30年,近幾年在部落族人努力之下找回祭典文化。 高雄市茂林部落舉行「祈雨祭」。(記者許正雄攝) 祈雨祭將分兩天進行,除由部落特定家族向雨神祈求儀式,還有「浸水儀式」,則由部落耆老帶領族人至河邊拍水、抓魚,將漁穫優先分給部落頭目,再平均分配給每家每戶,象徵雨神祝福之下,豐沛漁獲由族人分享。 盧月娥說,浸水儀式流傳至今,文化傳承的教育寓意深遠,部落青年的參與率也逐年升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