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漁船釣魚台海域遭日公務船衝撞

又傳出蘇澳籍漁船新凌波236號在釣魚台海域作業時,遭日本海上保安廳公務船衝撞。(記者林坤瑋翻攝)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又傳出台灣漁船在釣魚台海域作業時遭日本海上保安廳公務船衝撞;宜蘭縣蘇澳籍漁船新凌波二三六號,廿七日下午傳回消息指出,該船遭日本海上保安廳公務船衝撞,造成船首嚴重受損,所幸人員均安,海巡署隨即派基隆艦馳援,於傍晚五時多抵達事發現場護漁。  根據蘇澳區漁會漁業電台於廿七日下午二時三十分接獲新凌波二三六號陳姓船長通報,指漁船在釣魚台西方十二浬海域作業時,被日本海上保安廳公務船撞擊,講完後掛掉衛星電話,一度聯絡不上。  蘇澳區漁會漁業電台於下午四時四十分,順利與「新」船陳姓船長取得聯繫,陳回報,日本公務船想要登船臨檢,被他們拒絕,雙方陷入僵局,至於船上有二名台籍船員、五名外籍漁工都平安無事。 外交部指出,事發詳細原因尚待農委會漁業署、海巡署調查,外交部將視調查結果向日方採取相應措施,並要求日方說明本案詳情及確保海域現場安全,不得對我國漁船採取任何不當行為。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經濟融合」雙贏 「隔離斷鍊」雙輸

 ■鄧岱賢  在「海峽論壇」大會上,大陸政協主席汪洋透過視頻發表致詞時強調以下重點,包括:「兩岸親情」、「兩岸是命運共同體」、「兩岸交流則兩利,隔絕則兩傷」、「大陸的惠台政策」、「大陸釋出最新對台政策」、「大陸釋出對台政策底線」與「提到兩個百年」,這些內容值得台灣人民仔細思考,什麼樣的兩岸關係才最有利於台灣?  由歷史事實可知,過去兩岸經歷過戰爭、衝突、對抗,直到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日台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開啟交流序幕後,雙方人員往來與經貿合作日益密切,目前中國大陸是台灣人民出外旅遊最多的地區、也是台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與第一大進口地區、亦是台灣對外投資最多的地區與貿易順差最大的來源。  由最近三十多年兩岸關係發展可以得到結論,兩岸避免戰爭,維持和平穩定,經濟文化全方位的交流融合,總比戰爭、對抗、隔離斷鍊強。舉其犖犖大者,截至二0一九年底為止,台灣人民赴大陸旅遊超過一億一千餘萬人次,而台灣總人口為兩千三百萬,另截至二0二0年二月底止,中國大陸人民來台總人數共計三千一百六十點八萬人次。兩岸人員往來不但可以增進彼此瞭解,同時還對相關產業發展提供助力。  然而,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緊張,再加上今年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衝擊,導致兩岸人民往來大受影響,台灣的航空、運輸、旅行、餐飲、旅館住宿、禮品、計程車、金融等產業受到嚴厲衝擊,由此可見兩岸人民正常往來的重要性,千萬不要再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  在貿易方面,據中國大陸統計,二0一九年兩岸進出口總額為兩千兩百八十點八億美元,其中大陸自台灣進口一千七百三十億美元、對台灣出口為五百五十點八億美元,台灣享有貿易順差為一千一百七十九點二億美元,由此可知大陸市場對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雙方貿易關係是互利雙贏,不是政治意識型態可以強行分離的。尤其是民進黨政府推出「新南向政策」,或是加強與美國、歐盟的鍊結,在短期間根本無法取代兩岸貿易。  在投資方面,截至二0二0年八月底止,台灣共核准四萬四千兩百四十一件投資案,核准金額為一千九百零三點七五億美元。而中國大陸企業自二00九年開放來台投資後,截至二0二0年八月底止,一共有一千四百四十二件,投資金額為二十四點零三億美元,在台灣雇用超過一萬名員工,兩岸投資為雙方帶來資金、技術、管理、通路、稅收、工作機會與創匯等,成效卓著。  在兩岸貿易與投資日益密切之時,雙方在二0一0年六月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期收穫」(Early Harvest)在二0一一年一月一日正式實施以來,台灣有五百三十九項出口大陸產品列入免關稅項目,迄二0二0年四月止,台灣核發原產地證明書九十六萬八千兩百一十二件,核發金額為一千四百九十三點五五億美元,累計出口大陸產品享受的免關稅金額達六十八點七七億美元,不但大幅降低我廠商的關稅成本,也增強台灣出口產品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  而由汪洋在「海峽論壇」的談話可知,兩岸經濟融合發展仍然是中國大陸對台經貿政策主軸,「兩岸交流則兩利,隔絕則兩傷」,同時大陸推出許多惠台政策,包括二0一八年的三十一條惠台利民措施、二0一九年又推出二十六條,今年再推出十一條,在在都顯示大陸希望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絕對不希望隔離斷鍊,而這也有利於台灣經濟永續發展,也正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共同期盼。  總而言之,由兩岸交流的三十多年歷史可知,兩岸人員往來與經貿合作是互利雙贏的局面,因此,維持和平穩定、經濟融合發展是台灣最佳選項,絕對不是台獨意識型態作祟,使兩岸走向戰爭危險邊緣,經濟面臨隔離斷鍊的危機。兩岸「經濟融合」比「隔離斷鍊」強,相信絕大多數台灣人民已經有了深刻體認,絕對不會讓有心政客為所欲為! (作者為原海基會經貿處處長,本文為大華網路報授權刊登)

Read More

竹北國民運動中心歡慶一週年 打造竹縣為「運動、生活、青春縣」

 竹北國民運動中心歡慶一週年,副縣長陳見賢感謝其協助打造竹縣為「運動、生活、青春縣」。(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竹縣竹北國民運動中心歡慶營運屆滿一週年,廿七日在中心舉辦運動嘉年華活動,除了有各項親子闖關活動外,更邀請在地小農設攤,同時舉辦捐血活動,邀請林禹佑議員擔任此次活動之捐血大使。  竹北國民運動中心表示,自去年九月營運以來,總使用人次已經突破七十一萬人次關卡,公益人次也高達六萬,其中包含服務超過四萬人次樂齡族群,以及身心障礙族群二萬人次。各項運動設施兼顧各年齡層,致力提供縣民最優質、平價且安全的運動環境,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為新竹縣注入新色彩,打造「運動、生活、青春縣」。  竹北國民運動中心說,竹北國民運動中心除了推廣全民運動,亦提供多元課程,積極舉辦各項公益活動,推動競技運動獎助計畫、淑女之夜健身房免費入場,以及里民日享受球場、泳池、健身房半價,回饋給在地居民。另外也有針對低收入戶、新住民孩童舉辦公益夏令營,或是針對樂齡族群舉辦筋膜放鬆講座,豐富又有趣的公益推廣,深受縣民好評。  週年慶活動攜手新竹捐血中心舉辦愛心捐血活動,邀請林禹佑縣議員擔任捐血大使「歡慶竹運週年慶,挽袖捐血做愛心」,民眾在運動之餘,亦可作公益。除此之外,一樓舉辦假日市集,與在地小農及特色商家合作,以實際行動挺小農。  而最熱鬧莫過於在四樓舉辦親子闖關活動,結合警察局、消防局、衛生局、社區大學,精心設計十二道關卡,讓民眾在闖關的過程中快樂學習,完成關卡後還可獲得一份驚喜完賽禮。

Read More

聚會喝酒起口角 撂人砸檳榔攤 警方逮五人送辦

記者黃俊昇/大里報導 台中市一名陳姓男子,因不滿在烤肉的過程中,與林姓男子敬酒時發生不快,夥同另四名友人重返位於大里區中興路的檳榔攤砸攤,造成八人受傷,警方據報後出動快打部隊前往逮獲陳男等五人,依妨害秩序罪及傷害罪嫌等移送法辦。 霧峰警分局是二十七日零時四十分獲報,大里區中興路發生一起打架傷害案。經警方到場了解,是一名三十七歲林姓男子與友人在大里區中興路一段的檳榔攤,與三十八歲的陳姓男子喝酒聊天,陳男與林男疑因敬酒問題起口角進而互毆。 林男經友人拉開後,帶回附近的住家休息,陳男則心生不滿,糾眾持棍棒重返檳榔攤,毆打在場烤肉的聚會友人,過程中共有八人受傷及物品被毀損。 警方獲報後,立即啟動快打,共有二十多名警力到場蒐證,現場已無打架情事,警方除將傷者送往大里仁愛醫院就醫,並將陳男等五人帶回派出所,依妨害秩序及傷害等罪嫌移送法辦。

Read More

竹縣積極整治豆子埔溪 以免魚群暴斃

竹縣積極找尋方法整治豆子埔溪,以免再發生魚群暴斃。(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竹縣竹北市豆子埔溪近年來每到旱季就傳出魚群暴斃事件,新竹縣政府積極鑿井、提高明年度維護管理經費、並辦理豆子埔溪整體水環境營造計畫說明會傾聽民意,盼多管齊下讓豆子埔溪的水質、水量、水環境都能向上提昇。  竹縣長楊文科表示,豆子埔溪是竹北市的母親河,希望能集思廣義,找出根本整治之道,不再傳出溪水變牛奶色或魚群翻白肚的情形。繼七月邀請前內政部長、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李鴻源分享「河川治理與實踐案例」,縣府工務處也於日前啟動豆子埔溪整體水環境營造計畫說明會,盼透過公民參與對話,讓政策由下而上延伸,翻轉豆子埔溪成為台中的柳川或是歐洲萊茵河,成為休憩、觀光新亮點。  工務處水利科表示,豆子埔溪吳濁流橋上、下游二百公尺,以及社崙橋以下三百公尺,今年初發現大量死魚,縣府除了協調新竹農田水利會調節放水、重新啟用翰林橋上游一口舊井外,並新鑿兩口深井,地點分別在縣政二號橋和義崙橋附近,預計十月十五日完工,屆時遇枯水期就可派上用場。  工務處過去編列的「豆子埔溪環境景觀綠美化維護管理經費」預算通常是一年二百萬元,明年縣府調高五倍為一千萬元,讓清淤、除草、維修護岸的經費更充裕。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需要口罩

 ■琹涵  那天清晨五點,我散步經過住家附近的美廉社,發現門口有人在排隊,覺得奇怪。  近中午時看新聞,赫然發現,那天全台的美廉社一共釋出五萬盒口罩,居然短短八分鐘,全數賣完。新冠肺炎疫情顯然並未終止,更怕它捲土重來,疫情再起。  幾天以後,我的學生在電話裡問我:「老師需要口罩嗎?」他是開業醫生,或許會比一般人更容易取得口罩。我當時居然跟他說不需要吧。事後想想,那是因為我從來不曾自己排隊買過口罩,口罩都是家人買來給我用,不曾經歷切身之痛,印象沒有那麼深。台北是個都會區,人口密集,口罩比任何一個都市都更有緊迫性的需要。尤其,疫情不知何時可以完全過去,更讓人心惶惶。為此,口罩更成為必須儲備的物品。  只好再去跟我的學生說:「老師需要口罩。」  後來他飛快寄了四盒口罩來,說:「給老師應急用。」  真是太感謝了。  近半年來,口罩成了日常生活中極熱門的議題。一罩難求,曾經是人們最大的煩憂。  我的好朋友在台北市某知名女中教書多年,直到50歲退休。  為什麼50歲就退休呢?不嫌有些太早嗎?那是因為教書勞心勞力,太過辛苦,實在無法再支撐了。我的很多同事退休以後忙著看醫生,修補身體,也有不少人因病過世,多麼讓人感傷。  好朋友的書一直教得非常好,很得學生們的愛戴。有一次,我在部落格上閒逛,格海浩瀚,沒有邊際。我東張西望,居然到她的學生在寫她,她跟學生說她做過的一個夢。平日從來不愛運動的老師居然在夢裡成為俠女,大大顛覆了學生心目中溫柔端莊的的形象,還武功高強,招式頗多……是因為落差太大,這件陳年往事才被記得的嗎?總之,字裡行間多的是懷念。  今年,因為疫情緊繃的關係,大家瘋搶口罩,排隊,簡直成了全民運動。台北市尤其嚴重,剛開始時,要排隊4個小時,後來稍有改善,還是要排。  好朋友跟我說:「我的極限是只能排一個半小時,如果超過,只好放棄。」  實在是年歲大了,體力不濟,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往日她教過的學生知道了,自願去幫她買口罩,買了四盒,危機總算暫時得以解除,或許可以好一段日子高枕無憂。  「有事,弟子服其勞」,居然還是真的,多麼令人感動。  年少時我曾讀過東坡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其一〉: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說的是:黑雲像打翻了墨汁似的翻滾而來,目前還沒有把山遮住,白色的雨點就如珍珠般,胡亂蹦跳的進入船中。捲地而來的大風忽然把驟雨吹散,望湖樓下的湖水又如同藍天一般平靜無波。  原本是寫夏天的西湖,忽而陰,忽而晴,忽而風,忽而雨,千姿百態。想人生的際遇又何嘗不是難以臆測?這次的疫情曾席捲全世界,會不會也像是一時的黑雲翻墨,最終是忽吹散?但願如此……  想到我們當初大學剛畢業去教書,也才二十一二歲,青春正盛,誰也想不到當黃昏臨近時,往日課堂上的學生們早已長大,甚至可以回過頭來幫老師的忙了。  人生中曾經結過得好緣,到後來,居然都給了我們最美的回報。

Read More

<中華副刊>莫莉和她的畫

Molly的畫作 ■文/林明理 圖/Molly  莫莉是一位充滿熱忱又懂得與人分享的國中特教班老師。那年她正值二十歲,刻苦勤奮,隻身從臺灣到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留學。  與許多同學不同,莫莉並不是藝術家,她所擁有的只是繪畫的樂趣、生活中簡單樸素的感性以及對她童年時代所能直覺感受的聯想力的眷顧。  如今的她,周旋於教學、研究進修及與人分享的生活當中。前幾天,我在整理書櫃時偶爾發現一張她的近作;讓我驚訝的是,畫中依然保持著純真的一致性構面。按我的猜測,她是把美學思考與酷愛寵物想像在一起完成這幅畫的。這讓我眼底迅速劃過一絲快意,遂而想起兒時的莫莉,天生是個貼心的女兒,更樂意對父母坦言:對音樂與繪畫,她有著深深的愛。  多年來,雖然她在遠方,但我的思念卻從未減、心更熱。偶爾我會掛上老花眼,翻開她在幼兒時一些天馬行空的畫,有的像是神妙的語言或無字天書,也有許多畫著奇幻的自然或豐富的動植物。突然,一個念想浮現在我的腦海,有什麼辦法能使我的莫莉跟我在一起呢?我既不能飛到遠方,只有想辦法把這些回憶裝回一張張令人難忘的畫中。  正看得入迷,忽然郵差按電鈴的聲音,把我的思緒打斷了。收到的包裹是莫莉再一次快遞寄來的老字號糕餅,可見她的一片孝心。  每當神秘的星群,畫出星際線,或看到這隻可愛的小狗兒安適地打著盹的畫時,彷彿看到小莫莉熱情地向我跑來,歡跳著,紅噗噗的臉頰,讓我欣慰地笑了。  我深信,懂得愛的人,將永不會變老。有深愛的人,日子才會充滿幸福。當你愛時,上帝將光耀於你身邊。

Read More

<中華副刊>線,畫出的我

 ■砥上裕將/著 葉廷昭/譯  父母的喪禮結束後,有一段時間我努力表現出開朗的模樣。  我試著去習慣生活的劇變,調整自己跟周遭的距離,相信自己有辦法克服那樣的傷痛和遭遇。然而,雙親去世不是那麼單純的事情,人往往難以衡量自己承受了多大的傷痛,變化會一點一滴浮現出來。  等慌忙的生活結束,開始準備好好過日子的時候,我不管在什麼地方都會想起父母,持續思考自己沒有目擊到的事故。父母的回憶帶給我安寧,事故的想像則帶給我死亡和絕望的感受,兩種截然不同的印象交錯,形成一種很奇怪的日常。老實說,那樣的生活滿糟糕的。就好像永遠都在暈船一樣,腦袋被不願思考的事情占據,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慢慢壞掉。  不久,佯裝開朗的生活逐漸蒙上陰影。大約過了一個月,大家頻繁問我要不要緊;三個月後,沒有人相信我不要緊;半年後,我幾乎不再說話了。我對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沒反應,既沒心情吃東西,心中也一片死寂。我懶得探究未來,也不去感受現在,身旁的人不管談論任何話題,都打動不了我的心。我被安寧和死亡的意象弄得心神混亂、疲憊不堪。  早上前往學校,老師開完班會準備上課,我能感受到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師的聲音和黑板上,唯獨我的意識與眾人疏離。眼前發生的事物我都無法理解,那段時間所有的一切都離我好遙遠。想當然,我過得百無聊賴,一到下課時間就跑出學校,回到自己的老家沖澡。沖完我就坐到客廳的沙發上,眺望著窗外的光景到傍晚,再若無其事地回到叔叔家。過沒多久,我連學校都懶得去了。曾幾何時,我再也不關注外面的世界。  混亂與痛苦到達極限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身體待在老家,意識卻處在空無一物的立方體之中。那是只存在於心中的風景,在那個地方我才比較有精神。我會輕敲牆壁,敲起來是玻璃的質感。我習慣敲著牆壁,聆聽那帶有圓滑音質的聲響。凝神細觀白色的牆壁,牆上會慢慢出現陰影,陰影漸漸地凝聚成影像。我可以看到一切想看的東西,想起一切亟欲留住的回憶。我與父母的回憶鮮明地躍於牆上,不帶一絲陰暗的意象。只有在這裡看到的記憶,才能給我真正的安寧。我只顧著眺望回憶,眺望玻璃牆內映照的風景。  我渾渾噩噩地來到高三冬天,除了我以外的所有人都決定好自己的未來了。其實沒有未來我也無所謂,但周圍的大人很擔心那樣的未來成真。他們不再關心我要不要緊,而是問我到底有何打算。換句話說,我徹底成了一個廢人。無論別人問我什麼,我就只是待在自己的世界,沒有給予任何答覆。我內在的一部分,也跟著父母死去了。  意識拉回現實,我跟湖山大師隔著長桌相望,他的表情還是那麼寧靜溫和。  「你可終於來啦。」  湖山大師說這話的時候,臉上也沒有忘了笑容。他工作的地方跟茶室一樣乾淨整潔,當中只有最低限度的必需品,我本來以為會擺滿各種小道具之類的東西。工作室本身沒有什麼特色,但有很濃郁的墨香。  「我來玩了。」  我表明自己的來意,湖山大師笑著點點頭,也不曉得有沒有聽我說話。  「你應該沒畫過水墨畫吧,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難,純粹是用筆、墨、水這三樣東西,在紙張或類似的媒介上作畫。你有學過書法嗎?」  「小時候學過一點。」  「那就沒問題了,你看我畫一次吧。」  語畢,湖山大師打開手邊一個巴掌大的扁平木盒子。盒子一打開,我就聞到一股令人心神安寧的香氣。裡面裝著一塊純黑的厚重硯臺,感覺就像直接從岩石鑿出來的。船底形狀的凹槽裡有墨汁,小小的房間轉眼充斥墨汁的香氣。  湖山大師皺巴巴的手掌,拿起放在一旁的毛筆,筆頭是茶色的,尺寸跟小指頭差不多。硯臺旁邊還有一個裝水的純白容器,他把筆頭浸到水裡,再用布巾吸去多餘水分,吸完才去浸墨汁。湖山大師面前有一張白紙,他直接在白紙上揮毫作畫,沒打任何草稿線稿。起初只是凌亂的墨色,後來慢慢成形,變成一幅完整的繪畫。  湖山大師作畫的動作,完全不像一個老人家,而且那也是我從來沒見過的動作。他靈活操作手臂、肩膀、背部的肌肉,手掌在紙張、硯臺、水盆之間高速流轉,彷彿他的右手在轉動一架看不見的水車,將墨水飛快運到畫紙上。  不到五分鐘,純白的畫紙上出現一幅湖畔美景。最驚人的是,湖畔墨畫在紙面上出現了變化。  墨水滲入紙張沒多久,湖水的線條慢慢暈開,形成柔和的波光反射。遠景的山色有種朦朧的美感,近景的樹木甚至開始搖曳生姿。湖山大師用細小的筆尖,創造出魔幻的一刻。 我不敢相信一支毛筆,竟然可以做出這樣的事情。我感覺自己接觸到一種柔美、甜蜜、溫和、肅穆的意志。  「很有趣對吧?這就是水墨畫。」  「你要我做到這種境界嗎?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一下筆就畫出這麼棒的畫?」  「當然了,一開始是不可能的,慢慢進步就好。」  「可是,我不認為自己辦得到。」  「重點不是要你辦到,而是要你嘗試。」  湖山大師又說了一句我參不透的話,並讓我握起毛筆。    湖山大師笑瞇瞇地握住我的手,讓我把筆拿好。他的指尖出乎意料地柔軟,這一點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筆拿好以後,湖山大師在我面前放一張全新的白紙,他要我試著模仿剛才那一幅畫作。想當然,我根本辦不到。  我沾好墨水在紙上作畫,畫出來的東西完全沒有章法。我運筆想畫出湖水,卻只畫出一道難看的線條,遠方的山脈和前方的草木,也看不出遠近差異。我的墨只是一團漆黑,沒有湖山大師的漸層和光暈效果。這樣的東西連塗鴉都稱不上,但我畫得很開心。  這是為什麼?  我糟蹋了一張畫紙後,湖山大師又放了一張新的畫紙,要我多畫幾張。我按照指示畫了好幾張失敗品,不斷重複低劣的塗鴉。反正新手注定失敗,畫到後來我反而用很輕鬆的心情握筆塗鴉。當我獲得這樣的體悟,湖山大師拿起我的筆問道:  「感覺怎麼樣?」  湖山大師的語氣很慈祥和藹。  「比我想的還開心呢,不知道為什麼……」  我說出自己的感想後,湖山大師點點頭,眼神顯得很平靜:  「繪畫絕對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你可以盡情在純白的畫紙上塗鴉,怎麼失敗都沒關係。等你開始理所當然地容許自己失敗,就感到很有趣了對吧?」  湖山大師的說法令我恍然大悟。的確,我從來沒有這樣默默地品嘗失敗。我沒有認真挑戰過任何事情,讓自己有重複失敗的經驗,更談不上享受失敗了。  「你現在體驗的,是天才作畫的感覺,也可說是最純粹的作畫。」  「天才作畫的感覺?那種三歲小孩塗鴉的水平?」  「能像三歲小孩那樣天真作畫,才當得上天才啊。有辦法享受失敗的人,成功時會品嘗到更大的喜悅和快樂。」(本文為圓神出版社即將出版《線,畫出的我》一書摘文)

Read More

電扶梯受傷率逐年下降 北捷宣導護身八字訣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針對北捷搭乘電扶梯受傷頻率一事,台北捷運公司表示,捷運系統平均每天有超過二百萬搭乘人次,電扶梯受傷率從一0七年起每百萬旅次0.二七人受傷、一0八年為0.二三人、至一0九年八月為止0.二二人,已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民眾謹記「緊握扶手、站穩踏階」八字口訣,可有效保護自身安全。  北捷指出,分析近三年電扶梯受傷原因主要以「未踩穩踏階」、「搭乘時重心不穩」及「受到隨身物品影響」三種因素為最多,北捷特別提醒您,搭乘電扶梯時請務必謹記「緊握扶手、站穩踏階」八字口訣,且一定要站在踏階中央的「黃色框框」內,千萬不要靠近踏階或側板的縫隙,以免裙擺、鞋帶或軟膠鞋捲入梳齒內。另外,手提重物、身體不適及年長旅客者,請盡量選擇搭乘電梯,以保護自身安全。  北捷說,優質的台北捷運建設一直深受民眾讚賞,為提供更高品質與貼心的搭乘環境,且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台北市政府捷運局針對已營運初期路網各車站出入口提出改善計畫,目標為「車站出入口應滿足於道路兩側各至少有一處出入口設置雙向電扶梯或電梯」,研提出短、中、長期三階段改善計畫。  北捷強調,對於電扶梯設備的安全性均採高標準要求,並不斷透過動畫廣告、色彩鮮艷的指標公告、廣播、跑馬燈加強宣導提醒年長者及有需要的旅客改搭電梯,也請其他搭乘電扶梯旅客緊握扶手及站穩踏階。

Read More

<中華副刊>後續

■靈歌 複寫你 刨得薄薄的唇語 低迴線香,與浪共舞 如卷軸收掛之間 流出整座海的譯文 船上的燈號 與黑夜辯證得多麼璀璨 旗語太繁體 不如海鳥簡單 烏雲張成帆 月光幽靈船 珍珠羅列的島上 我們都有刺痛的沙 不善於海陸轉換的吐納 漂流、顛躓、搖晃 所有酒杯 都深懷醉意 如同鐵軌捲舌 結巴一節一節的車廂 有時逆風前行 為了刮亮情緒 相聚時鈍 分手銳利 站與站面壁 路與路跳傘 以為動靜 只是不定後舉棋 把光推出去,留下暗影 正反聚離 不再後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