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友善耕作 推廣鐵粉包覆稻種

農業局森保科長朱健明(圖中)推廣以鐵粉包覆稻種的技術來種稻。(記者翁聖權攝)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為兼顧農民生計與生態保育,農業局推廣以鐵粉包覆稻種直播種稻,於官田區成立二十公頃示範區,讓稻種外觀色澤變深接近土地顏色,降低被鳥類啄食機會,減少農民損失,並爭取水雉周邊棲地納入生態給付獎勵範圍,獎勵農民實施友善農法。今年若成效不錯,明年示範區將增至五十公頃。 農業局長李建裕表示,官田區周邊水田為市鳥水雉主要棲息地,每年冬季菱角採收後,農民會轉種植水稻,為了防範鳥害與鼠害,農民常以稻種浸泡農藥灑種,以致部分保育鳥類誤食死亡。 為避免水雉誤食摻了農藥的稻種死亡,並提供保育類鳥禽渡冬安全棲息地,市長黃偉哲請農業局將農改場技轉的鐵粉包覆稻種推廣給農民種稻,希望兼顧農民生計與生態保育。同時大力宣導友善耕作,從十一月開始提供驅鳥球讓農友索取試用,如有效果再自行購買使用,農民反應熱絡,目前沿台十九甲線稻田都有看到驅鳥球飄揚在田間。 森保科長朱健明說,今年冬季水雉調查數量首次突破兩千隻,且南市府發出逾百萬保育獎勵金;但冬季鳥類大量聚集水田覓食造成農民困擾,存在棲地環境受農藥播灑的威脅。農業局針對水雉主要棲地擴大發放驅鳥球及推廣鐵粉披覆稻種直播示範田,獎勵農民友善耕種與維護棲地,讓鳥類可以安全渡冬棲息,讓農民也可安心生產水稻,生產生態共榮。

Read More

龍崎空山祭 14作品說故事

「二0二一龍崎光節─空山祭」將於二十五日登場。 (文化局提供) 耶誕開幕 前兩天免費入場 「惡地伏流」主題延續去年概念 更多藝術家投入帶來驚喜 記者黃文記∕龍崎報導 「二0二一龍崎光節─空山祭」將於二十五日登場,今年以「惡地伏流」為主題,在龍崎虎形山公園周邊設置十四件大型光景藝術作品、發展出一個寓言動畫故事。開幕的前兩天全民免費入場,邀請舞蹈家周書毅及音樂人王榆鈞與作品共演,打造屬於空山祭的限地風景。 空山祭邁入第三屆,延續著前兩屆的高人氣及受歡迎的程度,今年有更多新的參展作品及藝術家的投入,希望帶給參觀民眾更多的驚喜。文化局指出,今年以龍崎特殊的惡地地形及伏流水為靈感,發展主題故事「惡地伏流」,敘說一個在變動與不安的時間中等待、蓄積並重新復甦的故事。 概念延續去年主題,呼應這兩年疫情發展的大環境「在等待中復甦」的意象,於作品及展覽中探討人與自身、與環境間的關係。文化局攜手十二組藝術家、動畫師、社區居民與在地學校共創,於虎形山公園周邊設置十四件大型光景藝術作品、發展出一個寓言動畫故事。 與去年相比,在作品量體、作品技術及路線安排上皆有驚喜,並安排有藝術家講座、虎形山自然生態導覽、手作工作坊、互動體驗、草地音樂會及戶外演出等六大項周邊活動。民眾可於入場前領取竹編光蟲小提燈,與小光蟲共同體驗這趟傳說旅程;展場內有藝術家精心設計的獨特印章,完成集章後即可兌換活動限定夜光貼紙。 文化局表示,展期至明年二月二十八日,每週二及農曆除夕休展。今年仍需購票入場,但二十五、二十六日開幕試營運,全民免費入場。龍崎區民展期內天天免費,南關線的關廟、歸仁、仁德三區居民可享平日(週一、三、四、五)免費。南市府將於假日增開有紅幹線公車班次,「龍崎文衡殿─虎形山公園」間有安排活動接駁車,請民眾多加利用。

Read More

北市接手北車接種站 仍送商品券

考量非法移工接種便利性,台北市政府接手北車接種站。(中央社資料照)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為提高疫苗接種的便利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台北車站設立接種站。台北市衛生局22日表示,即日起接手並延長到29日,同樣贈送給莫德納第1、2劑接種者100元等值商品禮券。副市長蔡炳坤表示,北車同時能提供非法移工接種疫苗,加上花博預約人數不如預期,北市決定接手。 衛生局昨天指出,北市22日起媒合聯醫、馬偕醫院接手北車接種站,比照中央設站於每天下午1時~晚間8時進行莫德納第1、2劑接種服務,完成接種者可獲得100元等值商品禮券。 蔡炳坤表示,觀察到很多非法移工願意來打疫苗,確實有北車接種點的需求性,加上希望協助民眾儘速完成2劑疫苗接種,並考量花博預約人數不如預期,北市22日接手北車接種站至29日。 另外,明年第3劑疫苗需求量慢慢增加,且中央預約系統將告一段落,北市規劃重新啟動疫苗預約系統,屆時可能採「週期性」預約,詳細規劃仍待討論後對外說明。

Read More

台版數位疫苗證明預計下週推出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2日表示,台灣版數位疫苗證明預計下週推出,屆時將開放民眾申請使用。 (中央社)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2日表示,春節專案風險將會增加,落實居家檢疫是關鍵。他並預告,台灣版數位疫苗證明預計下週推出;至於高端疫苗是否被承認?還是要看各國檢疫規定。 春節返台7+7方案14日上路,首批民眾21日出關,檢出2名確診者。陳時中表示,確診個案都會列為境外移入病例,送醫隔離治療,不會增加社區風險。 他強調,未來7+7方案中的後面7天,以及10+4方案中的後面4天居家檢疫能否落實,才是社區風險是否增加的重點。 對於歐盟將承認台灣核發的「新冠疫苗接種證明書」,陳時中則說,台灣版數位疫苗證明預計下週推出;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補充,下週正式開放民眾申請使用。 至於台灣與歐盟互相認證的疫苗中,是否包括高端疫苗?陳時中指出,這次和歐盟洽談的主要是證明有效性,也就是「證明這個證明有效」;但在疫苗廠牌認證方面,各國採用標準不同。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歐盟承認數位證明「是指承認打疫苗的內容,所以不管打什麼疫苗,包含高端、BNT、AZ、莫德納,歐盟都會認證有打疫苗的內容,所以也包含高端」。 不過莊人祥也強調,疫苗數位證明是一件事,是否可減免檢疫規定要看各國規定。但「有打高端疫苗,他們是承認的」。至於我國數位證明還在研擬,過幾天會再說明。 另外,陳時中也指出,除了歐盟,台灣也同步和許多國家談判相互認證數位證明。

Read More

出血型腦中風 機器人復健助行走

  新高醫院在復健訓練中加入機器人協助復健。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46歲曾姓男子因出血型腦中風,被妻子發現陷入昏迷緊急送醫,狀況非常不樂觀;但患者拔管後逐漸甦醒,生命跡象穩定後轉入普通病房,轉至新高醫院進行後續復健治療。 腦幹部位出血型中風平均死亡率達60%以上。曾姓患者經3個月密集治療,新高醫院團隊透過新型機器人復健輔具幫助加強起身、走路、抬腳等動作,如今可以藉由輔助站立、短暫行走,同時亦可以簡短對答。 院方指出,原先家屬已經做好病人離世的心理準備,雖然患者奇蹟甦醒,仍有許多後遺症,包含無法清楚說話、眼球無法對焦、行走困難等,需要持續復健才有機會自理基本生活。 新高神經內科醫師陳柏年表示,患者有高血壓且未按時服藥,又因過度疲勞,血管彈性減弱、管壁受損,只要受到刺激、疲累、激烈運動等讓血壓飆升情況,血管就容易破裂出血,導致腦出血。患者到院時雖已度過最危險時期,但出血點在橋腦靠近腦幹的地方,導致四肢癱瘓無力更難以開口說話。 復健團隊表示,出血型腦中風需長期復健才有較佳的成果,因患者出血位置位於生命中樞,制定訓練菜單著重於四肢的控制,同時訓練利用輔助器站立。並使用最新引進軌道式懸吊復健設備及下肢外骨骼機器人,避免患者在復健過程中不當的出力,也能幫助加強重心轉移、身體平衡訓練、步態訓練等。

Read More

臨會閉幕 14單位預算未審

國父銅像去處引發藍綠口角 議場氣氛數度緊繃 文化局局本部預算擱置 議員王家貞痛批文化局出爾反爾,國父銅像重新豎立無望,要求暫緩審議文化局預算,文化局休息時間前來協商。                  (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市議會第三屆第十次臨時會二十二日閉幕,因審議進度緩慢、公投影響、出席人數不足流會和國父銅像等因素,共有十四個單位預算尚未審查,預計明年一月加開臨時會。昨日大會和審查文化局預算,藍軍針對國父銅像何去何從,要求給答案,幾度造成議場氣氛緊繃。 因預算審議進度緩慢,議會加開臨時會,扣除假日,八天議程四度流會,為加快進度,大會閉幕後續審預算,為國父銅像何去何從,王家貞提議刪減文化局所提的三百萬元左鎮化石館5G應用計畫半數,意外引發藍綠議員口角,從各自立場、誰刪預算多到甚至由蔡育輝提案最後通過的中華民國改國號為台灣共和國,主席郭信良最後裁示小刪十萬元結案。 藍綠為預算、銅像、理性問政、杯葛預算等字眼吵翻天,藍軍批綠軍以多數暴力霸凌,國民黨團書記長李中岑批市府說話不算話,公文白紙黑字不算數,要黃偉哲好好反省;黃接話「回去會好好反省,但反省還沒有結果」。 此次臨時會共通過二十五件墊付案,通過十一億四千餘萬元。府會包括文化局局本部及市議會等,共有十四個單位預算未及審查;郭信良說,將再邀集政黨協商後,確定臨時會召開時間。 國父銅像案餘波蕩漾,下午審議文化局預算,局長葉澤山幾度致歉,然因無法確認國父銅像豎立時程,藍綠雙方再次針鋒相對,藍軍緊咬市府欠議會交代和說法,要求一月召開臨時會前給答案,葉澤山指將向市長黃偉哲報告,引發藍軍不滿,洪玉鳳指台灣目前社會激化下,不可能取得共識,痛批黃偉哲毫無政治責任,有議員出面緩頰,認為孫文形象並非威權,是中華民國國父,最後決議先行審查包括南美館、孔廟基金會、台南文化基金會等預算,文化局局本部預算則擱置至下次臨時會。

Read More

小番茄比賽 嘉義青農奪冠

台南區農改場的小番茄比賽,由嘉義縣水上鄉果農曾啟榮栽培出糖度十二點三度的小番茄奪冠。(記者張淑娟攝) 台南農改場舉辦 今年參賽組數銳減 曾啟榮栽培出糖度12.3度小番茄 抱走獎金 記者張淑娟∕新化報導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廿二日舉辦雲嘉南地區健康優質設施小果番茄競賽,並由嘉義縣水上鄉果農曾啟榮栽培出糖度十二點三度的小番茄奪冠,可獲三萬元獎金。場長楊宏瑛表示,複選的廿組小番茄個個都好好吃,難分勝負。評審團則指出,冠軍至佳作相差甚微,確實都是好果樣。 台南區農改場的小果番茄競賽已舉辦十一年了,去年參賽有九十五組,今年疑天氣炎熱,影響番茄生長甚鉅,報名只有六十組,其中以嘉義縣五十二組最多,雲林縣五組,台南市、彰化縣和花蓮縣各一組,參賽的果農都是各地區的栽培好手。楊宏瑛表示,冠軍由曾啟榮奪得,其栽培的小番茄平均糖度十二點三、果重平均十點六公克、總分九十六分,成了冠軍盟主。 小番茄比賽,由嘉義縣水上鄉果農曾啟榮栽培出糖度十二點三度的小番茄奪冠。(記者張淑娟攝) 此次邀請高雄區農改場前場長黃賢良、中興大學教授宋妤、農糧署科長傅立忠、台北果菜運銷公司陳慶瑜、莉莉水果店老闆李文雄等五人擔任評審。李文雄表示,參賽果品得先通過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的全身檢查才能進入評鑑,而此次評的項目有重量、外觀、賣相等各占百分之十,而甜度由機器來測量占百分之廿五,選出的冠軍至佳作相差不多,經交叉評比才選出冠軍。 至於奪冠的是嘉義縣水上鄉曾啟榮,亞軍嘉義縣民雄鄉李建德和徐桐榮,季軍是嘉義縣太保市馬啟宏、民雄鄉邱建成和番路鄉江曉琪。佳作有嘉義縣太保市蔡宗佑、呂學柔、黃瀚毅和洪瑞堂,雲林縣口湖鄉江萱庭、水林鄉楊淵傑,嘉義縣民雄鄉高文聰、鄭啟全、張智源和何冠霖。

Read More

南台灣首座 救護品管教育中心揭牌啟用

市長黃偉哲參觀南台灣第一座救護品管教育中心。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消防局利用第三大隊原有廳舍,花費二年打造的救護品管教育中心,二十二日揭牌啟用。品管中心配置高解析度攝影機、生理監護儀等,透過影像、音效及特效營造擬真空間,讓救護人員身處各種狀況都能立即處置,提升救護效益。這也是南台灣第一座救護品管中心。 全市也是南台灣第一座救護品管教育中心,二十二日揭牌啟用。(記者盧萍珊攝) 市長黃偉哲昨天下午參觀品管中心,並聽取消防局簡報。黃偉哲在一樓透過高倍數的攝影機,搭配六十五吋電視,遠距觀看各組救護人員在不同空間的操作,救護人員依照行動訓練監護儀內建的各項數據,處置調整生命徵象,讓訓練更靈活,也能觀察救護人員的臨場反應,進而發現缺失、針對不足的地方加強訓練,達到提升救護品質的目的。 關注提升到院前緊急救護品質的黃偉哲說,從一0八年五月開始,救護車陸續配置十二導程心電圖機,到今年十一月的統計為止,共成功救回一百四十三人,顯見設備提升之外,救護技術也要隨著提升,透過不同情境方式,有效提高救護效益。 消防局長李明峯表示,品管中心是利用原第三大隊的廳舍打造,花費二年時間,投入七百三十萬元建置完成,未來將由全市七個大隊作為訓練使用,各大隊可依轄內的救護類型不同,營造不一樣的救護內容,因應瞬息萬變救護現場,提升到院前緊急救護品質。

Read More

台江濕地學校十週年 保育扎根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二十二日起推出「濕地有教室?台江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十週年特展」。(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江濕地學校是台江國家公園環境教育的創新品牌,以濕地為教室、社區居民化身講師,融合在地人文、自然與產業資源,提供五感觀察體驗的學習平台。台江處二十二日起推出「濕地有教室?台江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十週年特展」,希望透過展覽,散播環境教育種子,讓保育的觀念在更多人心中萌芽。 台江處長謝偉松表示,台江國家公園是台灣唯一濕地型國家公園,二0一一年以「台江濕地學校」為創新品牌,藉由園區豐富的自然生態及人文資源,規劃符合在地特色的環境教育課程,打造一座豐富多采的濕地環境學習樂園,十年來開辦一千場課程四萬人次參與,營運成果深獲各界好評。 台江濕地學校學習中心不僅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並與在地學校、機關以及產業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設計了「蠔小子蚵南」、「台江好潮」、「台江時空膠囊」、「半日漁夫鮮體驗」、「愛地球」、「台江海人營」等十多套教學方案,濕地即學校,魚塭、船筏即教室,並延攬在地漁夫、蚵農、船長為講師,是台江濕地學校最具特色的課堂風景。 台江處推出「濕地有教室?台江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十週年特展」,共分為「濕地、失地及傳達、傳承」、「環境教育課程介紹」、「成果展示」、「台江合作伙伴」等四個展區,敘述濕地對生活的影響,進而了解濕地對環境的重要性,即日起至一一一年四月二十四日,於台江處遊客中心二樓特展室展出。

Read More

聯手詐團 虛擬貨幣洗錢抽佣千萬

翁嫌專為詐團洗錢三月獲利逾千萬,警破獲旗下六處水房逮十六嫌並查扣大量贓證物。(記者周閩生攝)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翁姓男子涉嫌成立洗錢集團水房,專為多個用假投資手法詐騙的集團,以多層轉帳再購買虛擬貨幣方式逃避警方追查,刑事局與北市刑大等單位組成專案進行深入追查,日前發動三波查緝行動,成功逮捕翁姓主嫌成員共十六人,並破獲旗下六處水房據點,查扣現金、泰達幣及SOL幣等贓證物,警訊後將全案依加重詐欺罪嫌送辦。 刑事局二十二日召開破案記者會,偵查第二大隊二隊隊長黃聖嘉表示,翁姓主嫌(四十六歲)成立的洗錢集團因安全、速度快,在不法詐欺業界中頗有名聲,許多的假投資詐騙集團都指定要與其合作,翁嫌集團每洗一贓款就可抽佣取百分之十五。 該洗錢集團會先行指揮旗下成員收購人頭帳戶,要求對方備妥本人照片、身分證,提供開通網路銀行的帳號密碼,將騙來的錢存進人頭帳戶,再迅速將詐欺贓款逐層轉帳後,利用網路銀行將贓款,轉帳至虛擬貨幣平台,購買虛擬貨幣USDT,最後透過虛擬貨幣平台將錢匯至國外,或者是利用場外交易變賣,把犯罪所得變現。專案小組循線長期調查、蒐證,發現翁嫌旗下水房分布於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等處社區大樓,且利用短期使用、迅速異地搬遷,增加警方查緝的困難度。 警方在掌握該集團水房具體位置後,從十月至十二月展開三波查緝行動,直搗翁嫌住處及水房據點六處,搜索、拘提翁嫌及水房成員共十六人到案,徹底瓦解該集團,全案共計查扣現金新台幣一百二十九萬六千七百元、泰達幣二萬四千七百三十九顆(價約新台幣七十餘萬元)、SOL幣二十九點九七顆(價值約十四餘萬元)、手機三十二具、電腦三台、金融機構存摺三十五本等證物,翁嫌集團三個月抽佣獲利千萬元以上,警將全案移送經檢察官複訊後,向法院聲請羈押獲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