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重症+2 正式脫離流行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腸病毒疫情正式脫離流行期。不過,疾管署21日表示,上週新增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其中北部一名未滿1個月大男嬰,更是在出生後1週就感染伊科病毒2型併發重症。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9673人次,較前1週下降22.8%,疫情呈下降趨勢且低於流行閾值,脫離流行期;惟國內新增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2歲男童及未滿1個月新生兒。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未滿1個月新生兒去年底出生後即因呼吸窘迫、低血氧收治嬰兒病房,後因出現發燒、呼吸短促及血氧下降情形,轉收住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收治期間出現心律不整、血壓偏低、二氧化碳滯留、血小板偏低等情形,經通報檢驗後確認為感染伊科病毒2型併發重症,個案治療後症狀改善,目前持續住院觀察。 另一名2歲男童於去年底發燒就醫,隔天出現右頸腫脹、吞嚥困難等症狀再度就醫,經診斷為急性中耳炎收治住院,期間出現雙腳無力、行走困難情形,經通報檢驗後確認為感染腸病毒D68型併發重症,個案治療後狀況改善,已出院。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腸病毒D68型,社區仍持續具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

Read More

〈中華副刊〉角落裡的夢想

■馮清清 一日,我在社區撿到一株已經乾枯了半壁的仙人球,便把它種在陽臺。沒想到,幾天後發現仙人球上端油亮了許多,而且左側還意外地爆出一個深綠色的花苞,倔強地微微朝上立著。不久,花苞就變成了喇叭狀花朵,細細的花莖穩穩地托住碩大的花冠。微風拂過,花朵輕盈地顫動著,似乎在吹響一首洋溢著快樂與生機的生命交響曲,或是在向世人宣告,即使被人遺忘在角落,依然懷有開花的夢想。 這讓我想起網上看到的一張圖片:一棵長成方形的樹。那棵樹扎根於一塊限速牌的管子裡,它的樹杆幾乎塞滿整根管子,隨其形狀長成了方形。樹冠上僅有的幾根樹枝纖細又奮力地伸展著,托著幾點翠綠,搖曳生姿。難以想像,當它還是小樹苗的時候,是憑藉怎樣的毅力在黑暗中堅持著向上爬,直到與陽光雨露再度相逢。這是何等頑強的生存智慧啊。 這樣的智慧,我在李娟的書《阿勒泰的角落》裡也見到過。在她的筆下,戈壁灘的小花美得令人驚豔。它們都由透明質地構成:粉紅色、淡青色、淺黃的透明……我想像著,它們在滿是礫石的荒漠裡,只要找到一點水,就會儘快地扎根下來。經歷長達半年的冬季,在零下二十幾度的酷寒下,努力蘊藏那點小小的生機。 生命的美麗,永遠展現在她的進取之中。我至今仍無法忘懷春晚上的聾啞人舞蹈《千手觀音》。當莊嚴神聖的音樂響起,舞者們隨著音樂節奏的變幻,默契地擺出不同的造型,如羽毛般輕盈,如綢緞般柔軟,又如飄帶般靈動。春晚表演要求嚴格,對於聾啞的舞者們來說,更是困難重重。為了更準確地掌握動作,他們努力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感受音樂。有時用影像體會節奏,有時趴在地上用身體感知,或是把臉和手放在音響上覺察音律的振動。經過千萬次的排練,他們讓音樂融入身體和血液,讓旋律與鼓點凝成永恆的記憶。因為這超乎常人的毅力,舞者們才能創造出如此光芒四射的藝術作品。 不管是一朵綻放的小花或是一棵奮力向上的小樹,還是那些為了明天努力判搏的普通人,都是活在這世間的英雄。正如羅曼‧羅蘭說的,「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