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fa Safe推動二十年建築安全 感謝一路相挺的同行者 展望下一個韌性十年

戴雲發Alfa Safe團隊推動建築安全20年堅持,讓看不見的建築安全被看見。(戴雲發提供) 記者蔣謙正/綜合報導 在強震頻繁、建築安全成為全民關注焦點的此刻,Alfa Safe推動「建築安全」滿二十年,發現傳統工法的限制、看見品質落差的源頭,並一步步提出解方。Alfa Safe創辦人、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指出,台灣的建築制度已行之有年,法規上的規範逐步完善,但面對連年強震與氣候極端化的挑戰,不能只停留在設計圖上所設計「紙上的安全」,真正能守護人民的,是落實到每一根鋼筋、每一道施工流程的專業與責任。 從2005年成立Alfa Safe團隊以來,致力於改善傳統鋼筋綁紮品質無法確保的困境,將結構設計、鋼筋加工與工地組裝進行整合,提出了台灣首套可視化、可控、可複製的耐震系統化施工解法。 除此之外,更致力於讓消費者買房不再只能「相信」,而是能「看見」建築安全的實現。始終專注於建築結構安全的深化改革,系統化耐震工法不僅是耐震工程技術的創新,更是「建築透明化」的具體實踐。從加工廠管理、手把手教工班綁紮鋼筋以確保施工品質到位、工地建築安全履歷紀錄及查驗,每一道程序都力求清楚、可追溯,讓居住者安心,也讓社會對建築品質有信任的依據。 傳統建築的施工流程,從圖面設計到現場綁紮,歷經多重人為環節,品質難以掌控。戴雲發認為,與其事後補救,不如一開始就把設計、加工與施工整合起來,讓「每一道工序都有依據」,把結構安全從圖紙實踐到現場。 建築安全應該是「標配」而不是「選配」,唯有如此,臺灣的建築才能邁向下一個「韌性十年」。(戴雲發提供) 畢竟要蓋出安全的建築,關鍵不會是因為有用那一種的設備工法就安全了。而是每一根鋼筋、每一處綁紮、每一個施工細節都做到確實,不是只要有加入任何那一種設備或構造型式,基本綁鋼筋、灌混凝土工程就可以隨便綁、隨便灌而沒有關係的。 早期推廣時,因為是新工法,幾乎沒有建商敢嘗試,戴雲發只好自己到鋼筋加工廠輔導鋼筋加工製作,及親自當鋼筋領班工頭,用點工的方式帶著工人現場組裝施工,完成全台第一棟Alfa Safe建築工法的示範建築。 推廣至此逐漸獲得建商認同,Alfa Safe也被導入多項公共與民間工程中,於2023年獲得經濟部頒發的「國家發明創作獎-發明金牌」,成為台灣建築產業史上首度由建築工法獲得此殊榮的案例。而後更受到銀行對採用Alfa Safe工法建案提供融資優惠肯定、智慧建築獎勵及都更權利變換納入提列特殊工法費用等,戴雲發始終相信:「做對的事,值得花一輩子去努力。」經過了二十年的推廣之路,一切只為步步安心。俗話說:十年磨一劍,他笑說自己是「笨鳥慢飛」,花了兩倍時間、歷經了二十年,才逐漸讓建築安全被大家看見與肯定。 他說:「建築物要用50年、100年甚至更久,不能只是做到交屋那天好看而已。」 未來十年,戴雲發希望Alfa Safe成為建築產業推動品質轉型的夥伴,讓所有人都能「看得見安全、住得更安心」。建築安全,應該是「標配」而不是「選配」,持續為台灣建立更堅韌、更安全的建築環境,同時也希望與更多關心建築品質的夥伴攜手合作,共同推動建築安全成為台灣建築本來就該有的樣子。

Read More

台北區監理所向貨運業者宣導 禮讓行人、從心做起

台北區監理所特至貨運公司宣導,提醒駕駛人落實轉彎暫停及禮讓行人。(台北區監理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為提升運輸業者對路口停讓行人的重視,台北區監理所特至貨運公司宣導行車安全、「轉彎暫停、安全再行」及「禮讓行人、從心做起」,請貨運公司提醒駕駛人當車輛於轉彎時,應再次確認有無人車,確認安全後再開。 台北區監理所指出,車輛行經路口時務必要慢看停,「慢」-放慢速度,「看」-注意周遭人車,「停」-停讓行人先通過,提醒駕駛人要秉持同理心,行經路口時,務必多一點耐心,與行人互相尊重。 台北區監理所表示,駕駛人出車前應確實做好出車前之各項檢查,裝載貨物務必綑綁牢靠,勿疲勞駕駛、超載、超速、闖紅燈等情事,行車時更應注意車前狀況,保持安全距離,以維行車安全。

Read More

世界佛教正心會捐善款 關懷榮家住民長輩

世界佛教正心會執行長陳和慧前往花蓮榮家的「忘憂園」探視園區內的可愛動物,並同意挹注飼料經費,協助榮民長輩們身心健康。(花蓮榮家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世界佛教正心會執行長陳和慧由新北市新聞記者職業工會理事長黃村杉的引薦下,二十四日專程前往花蓮榮家,捐贈新臺幣兩萬元。這筆善款由榮家主任游文勇代表受贈,游主任也回贈感謝狀,感謝世界佛教正心會長期以來對榮家的關懷與支持。 世界佛教正心會執行長陳和慧表示,該會長期以來秉持慈悲濟世的精神,積極投入各項社會關懷活動,致力於幫助社會上的弱勢族群。她強調,正心會以「正念服務」為核心理念,期盼透過實際行動,為社會帶來更多正向的力量,此次造訪花蓮榮家,對花蓮榮家創新引進動物療癒方式,促進住民身心健康的作法深表認同與支持。 花蓮榮家主任游文勇表示,對於世界佛教正心會的善舉表達誠摯感謝,這筆經費不僅是實質上的幫助,更象徵著社會大眾對榮民的溫暖與善心。 游文勇分享一則榮家溫馨故事,榮家有位高齡九十八歲的住民,每天都會拿著紅蘿蔔去餵養忘憂園裡的梅花鹿,一人一鹿之間的溫情互動,讓長輩從中得到許多回饋,內心產生了一股安定的力量,充分印證了動物療癒在榮家所發揮的積極作用。 世界佛教正心會執行長陳和慧聽聞故事後,特別前往花蓮榮家「忘憂園」探視園區內的可愛動物,並同意挹注飼料經費,期盼透過動物療癒,協助榮民長輩們身心健康。 花蓮榮家指出,致力於提升住民長輩的生活品質,忘憂園的設立,便是希望透過與動物的互動,為長輩們提供一個放鬆身心、抒發情緒的場域,此次世界佛教正心會的慷慨捐贈,無疑是對花蓮榮家服務理念的肯定,也為榮家注入了新的活力。

Read More

官學合作培育青年參與市政 新北市府與台北大學簽署MOU

新北市政府積極鼓勵青年參與市政,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合作,啟動「114年度大專院校參與市政跨領域規劃計畫」。(新北市青年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政府積極鼓勵青年參與市政,今年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合作,啟動「114年度大專院校參與市政跨領域規劃計畫」,今(24)日由副市長劉和然代表新北市政府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陳明燦簽署合作備忘錄,後續將由臺北大學教授帶領120名大四學生與市府相關局處同仁,共同研討社會住宅、都市更新、智慧治理及環境永續等多項市政議題。透過官學交流,將青世代觀點融入城市發展,落實永續理念。 劉和然表示,新北市一直鼓勵年輕世代積極參與市政,透過教授與同學們的努力,共同推動具前瞻性、可行性之都市發展策略。今天很感謝陳明燦院長率羅至美副院長、游舜德主任、彭惠君主任、葉佳宗所長及各位老師參與,此次合作將先由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教授挑選「實務議題」並帶領學生進行分析與討論,後續有機會也將擴及其他相關科系課程。新北市政府也會依校方所擬議題性質安排相關局處參與課程討論,並提供實務經驗及資訊。目的除了強化青年在都市發展與永續領域的參與,也幫助學生更早接觸實務,為未來就業發展奠定基礎。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陳明燦於致詞時提到,「學而優則仕」,作為學者都希望做出好的研究能提供給政府,也讓學生看見自己的專長能創造出實質改變。透過此次新北市政府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之簽約,雙方合作對象除此次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之外,未來將包括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例如公共治理)、財政學系(例如財政治理)、都市計畫研究所(例如城鄉治理)以及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例如環境治理)等學術單位加入官學合作陣容,冀望身處新北市內的國立臺北大學也能貢獻一己棉薄之力,攜手新北市政府共創更美好願景與未來。 本次合作將以「實務議題」帶領學生分析及討論,後續有機會也將擴及其他相關科系課程。(新北市青年局提供) 新北市青年局長邱兆梅指出,青年局為市府推動青年公共事務的窗口,歷年來推動「青年永續社會設計挑戰賽Social Designer」、「飛鳶盃公共事務個案競賽」、「青春還鄉–地方創生微電影競賽」、「ATCC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大賽」的出題單位等活動,因此本次由青年局協助串聯跨局處資源,提供青年學子務實經驗,期待5個月後獲得各面向之市政建議,未來將持續與各單位交流,共創共好。本次計畫為期5個月,課程結束後學生將進行議題成果發表。此官學合作不僅是新北市推動青年參與市政、連結校園與城市的重要一步,更象徵市府對培育未來城市治理人才的重視與承諾,期盼透過跨領域對話,攜手共創更具韌性、創新與人本關懷的城市。

Read More

桃園迎接高齡化浪潮 陳寶民推關懷據點助長輩活出第二人生

社會局長陳寶民特別就桃園市在老人照護上的一些措施作了說明。(圖/陳儒賢攝)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市雖然是人口移入的城市,平均年齡相對6都年輕,但仍無法避免全台老化的趨勢,桃園也在邁向高齡社會,市政府社會局長陳寶民在接受《桃園電子報》專訪時,特別就桃園市在老人照護上的一些措施作了說明。 桃園市65歲以上人口已有30多萬人,已步入高齡化社會,陳寶民表示,市長張善政非常重視老人福利,上任後對三節敬老金及重陽敬老金檢討,從2千提高到2千5,這是對老人家的敬重,讓在他們對社會貢獻回到家後,市府的一些心意。 當然這還是不夠的,陳寶民表示,社會局也對老人的亞健康、樂齡、樂活促進老化做了些研討,在社區的關懷據點推動,讓老人家在家裡年輕人白天去上班後能走出家門,到鄰里裡面這些據點上些簡易的課程,據點內也有供餐,讓他們快快樂樂的活動,這樣就不會一直待在家裏面胡思亂想,未來還要融入共融的概念,以後據點內不僅只有老人,甚至還有幼兒園,有些關懷據點也會把新住民的媳婦拉進來,打破大家對她們的刻板印象,這些新住民在供餐時拿出自己家鄉菜色,讓社區了解她們的文化,也讓她們融入社區、融入台灣,也讓老人可以與不同年齡的人相處在社區安享晚年。桃園目前有418個關懷據點,原則上是希望每一個里有一個,現在各關懷據點設計了10個時段課程,每個禮拜一到五上下午各一個時段,讓老人來參與,有點像老人家的幼兒園。 桃園市長張善政非常重視老人福利,上任後對三節敬老金及重陽敬老金檢討,從2千提高到2千5。(圖/桃報資料照) 陳寶民表示,有一次到中壢一個社區,看到一位90多歲的老人家坐在輪椅上突然站起來,老人家說前兩年原本都是坐在輪椅上,到關懷據點參與許多課程後,很快樂的融入其中,看到其他老人都能站起來動,也想跟大家一樣,就是靠這動力,只要可以都會站起來,這就是在社區推動據點的主要原因,讓老人多出來走走不要一直待在家裏面。 曾有統計台灣老人臥床時間大概8到9年,時間相當長,陳寶民說,這與台灣在醫療比其他國家好有關,再加上我們有些倫理的觀念,都會想辦法讓自己的老人家延長壽命,這也造成很多年輕人經濟的壓力是來自父母親倒下去後,所以國家在這塊有居服照顧的服務,衛福部有1966長照專線,各縣市政府也配合,由衛生局走前端社會局走後端,民眾如有需居服照護的服務,先會由衛生局評估,民眾到醫療院所拿到診斷證明後提出申請,衛生局照護專員會到家裡評估,就會派案到社會局,由所需者所住的區,由該區的居服機構派員到家裡服務,這是居家照顧。 在一些社區有長照服務機構,陳寶民表示,這是小規模多機能機構,除了提供居家服務外,主要是以日間照顧為主,另有臨時的夜間喘息照護,桃園現有66家,按照使用者付費的概念。另外還有日照中心,這比較多在照顧失智老人,每個禮拜星期一到五早上可以把送老人家到日照中心,中心內有一些課程及復健、供餐,到下午5、6點再接回。關懷據點也有這區塊,這都是在桃園市可提供的服務,大家可以到社會局網站上去點選所需的服務,裡面都有說明。 社會局也對老人的亞健康、樂齡、樂活促進老化做了些研討,在社區的關懷據點推動。(圖/桃報資料照) 對於有鼻胃管、氣切管、尿管的老人照護部分,陳寶民表示,這些老人要去屬於衛生局主管的護理之家照護,國內目前沒有開放照服員可作這些項目,他曾去日本參觀照服機構,日本的照服員是可以作的,老人3管的照護其實護理人員也是訓練出來的,以同樣方式訓練照服員再加上證照檢核應該也是可行的,當然其中可能牽涉醫療行為及醫療糾紛的顧慮,不過如照服員可以分擔護理人員這塊工作可減輕護理人員很多負擔。 陳寶民表示,歐美國家比較少見臥床的老人,這是她們醫療自主觀念比較好,預立醫療的比較多,衛生局現在也在推動,當國人這方面越多人接受時,長照後端的需求就會少。 陳寶民表示,整個國家政策上,如何照顧老化的社會是很重要的課題,這方面作得好,年輕人才敢結婚才敢生,很多人不生的話到1、20年後台灣人口老化達到千萬,勞動人口扣除學生只剩幾百萬,屆時老人家要由誰照顧。 在老人健康方面,陳寶民表示,在醫院裡有所謂的預防醫學,比如基本的量血壓,他曾與衛生局和醫院討論過,如果一個關懷據點內的血壓機在老人量完血壓後可以把數據傳到附近的診所或醫院,讓數據可以即時被被判讀,萬一老人有異常可通知家人多注意。此外衛生在一些關懷據點有設置醫療小管家,如果可以推廣到每個關懷據點,再結合一些設備或手機APP,讓家人可以知道父母親的血壓狀況,也可以做很多預防。   社會局朝很多延緩老化健康促進方向在做,盡量讓老人保持亞健康。(圖/桃報資料照) 陳寶民表示,去年在八德成立關懷據點培力中心,找了長庚大學教授研發了幾個AR軟體,設計成電玩一樣,像蝴蝶會飛下來讓老人家用手去接,增加老人的肌力,蝴蝶會向左右,是在測老人的平衡感,讓老人覺得好玩,有的老人家回去後還會像兒孫炫耀自己也會玩電玩,老人有動就會靈活,去年在八德找了6個社區讓老人體驗,裡面拿1百分的竟然是一位90多歲的老阿公,反而7、80歲的都還輸他,所以人老不是問題,是有沒有天天在動,社會局朝很多延緩老化健康促進方向在做,盡量讓老人保持亞健康,到真的不行的時候才是要到長照地步。 陳寶民表示,日前一個長照學術發表會上,日本來的學者他們想的和我們亞健康概念一樣,日本社會比我們老化的更快,他們靠很多AI系統,長照有很多輔助可以靠AI,如機器人送餐、機器人吊床移動行動不便老人,但機器人沒有溫度,直接服務一定要靠人,對被照顧者才有比較好的感受。 在敬老卡方面,陳寶民表示,許多議員希望擴大使用範圍,但敬老卡的意思不是讓老人去買東西,宗旨還是希望老人多出去走動,折抵搭乘公車或愛心計程車的車錢,桃園是8百點,原住民是1千點,很多老人家說用不到,這其實是鼓勵的性質,近年來依照老人反應的需求,預算從2億多成長到4億多,希望讓老人家有多一點的設施可用,比如台鐵只要進出在桃園市的站就可以,也與交通局也在研議YouBike的使用,另桃園市的國民運動中心也可使用敬老卡,這些都是非法定社福,經費必須要從市庫拿出來。 在高齡就業方面,陳寶民表示,現在很多國家包含勞動局也在研議高齡二次就業,現在許多老人即使到65歲還很健康,在國家少子化後其實可以多思考這方面的勞動力調整。市內有些關懷據點是有產值的,透過老人手藝做一些點心,上網販售,某方面來講也是在朝這方向思考。

Read More

桃園捷運首度舉辦「小鶇鶇站長體驗營」 寓教於樂培養捷運專業知識 實踐企業社會責任

孩童扮演一日小小站長,學習正確的捷運乘車觀念。(圖/桃捷公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傅聖仁 桃園捷運公司首度舉辦「小鶇鶇站長體驗營」,於機場捷運A21環北站熱鬧登場,活動分別於7月22日與24日舉行,共計兩個場次,吸引許多親子踴躍參與,反應熱烈,活動已圓滿落幕。本次活動專為4至8歲孩童設計,以沉浸式互動方式為主軸,結合真實捷運場域,讓孩童扮演一日小小站長,學習正確的捷運乘車觀念,培養對公共運輸的正確認識,也進一步探索孩童的未來興趣及志向。 在專業站務人員的引導下,參與孩童分組挑戰四大任務關卡,學習安全乘車知識、站務基礎知能及旅客服務流程,深入了解捷運運作流程。活動設計兼具教育性與趣味性,不僅讓孩童玩得開心,也讓家長記錄孩童的實作過程,在寓教於樂的氛圍中促進親子互動,留下難忘回憶。 桃園捷運公司自2017年機場捷運通車以來,始終秉持「安全無虞、系統穩定」的營運理念,透過數位轉型與智慧科技應用,提升系統可靠度與服務品質。同時持續與異業及國際軌道夥伴合作,擴大宣傳及行銷能量,吸引更多國內外旅客體驗便捷的捷運運輸服務,進一步推升運量與品牌價值。 孩童分組挑戰四大任務關卡,學習安全乘車知識、站務基礎知能及旅客服務流程,深入了解捷運運作流程。(圖/桃捷公司提供) 此次舉辦「小鶇鶇站長體驗營」,不僅展現桃捷公司在交通運輸以外對教育推廣的用心,更積極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希望藉由深入淺出的方式,將交通安全教育向下扎根,培育下一代具備公共運輸素養。未來桃捷也將持續辦理教育性、公益性活動,深化與社會的良性互動,打造具溫度與信任的企業形象,朝向永續經營的目標邁進。 「小鶇鶇站長體驗營」不僅展現桃捷公司在交通運輸以外對教育推廣的用心,更積極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圖/桃捷公司提供) 在寓教於樂的氛圍中促進親子互動,留下難忘回憶。(圖/桃捷公司提供)

Read More

善化警民合作災後復建

善化警民合作災後重整家園。(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善化報導 善化義警民防挺進災區,協助覆蓋帆布於丹娜絲颱風受災的民宅屋頂。分局長陳俊凱到場感謝義警和民防中隊、守望相助隊發揮警民合作,協助重建工作。 丹娜絲颱風對台南許多民宅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壞,面對大規模的災情、農業設施毀損以及無數受損的房屋,善化分局義警中隊長陳聖元帶領義警、民防中隊及守望相助隊投入災後復原工作,截至今日已至新營、將軍、北門、後壁、麻豆等行政區協助災後復原。 善化警民合作災後重整家園。(記者張淑娟攝) 善化分局分局長陳俊凱也至災區現場慰勉所有參與復原工作的義警、民防中隊、守望相助隊人員與警力,肯定他們在面對艱鉅挑戰時所展現的警民同心、共度難關的堅韌精神。陳俊凱指出,自丹娜絲颱風過境後,善化分局義警、民防中隊及守望相助隊展現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行動力,在斷垣殘壁中穿梭,協助受災民眾清理堆積如山的雜物、搬運傾倒的樹木,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善化分局義警們指出,看到災後的殘破景象,真的很不捨受災居民,因此立即組隊期望能在災害應變與復原中發揮關鍵作用,同時也能在面對重大挑戰時,展現警民一體的凝聚力與高效執行力,共同為災後復原而合作打拚。陳俊凱說,受災後,善化地區展現警民合作的堅韌與互助,特別是義警、民防中隊及守望相助隊,他們不辭辛勞,犧牲個人與家庭時間,義無反顧地協助災後復原,是對受災區域最大的鼓勵和實際支援,而這場艱鉅的挑戰,因警民的攜手合作,相信可以快速地走出困境,重建家園。

Read More

桃園八德消防分隊火警演練登場 便攜式熱顯像儀強化救災安全

透過災害模擬及經驗分享整合鄰近各單位人力、裝備及器材。(圖/八德分隊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為強化民間場所自衛消防編組能量及災害應變能力,提升消防人員火場搶救效能,桃園市消防局第一大隊八德分隊今(24)日於慈濟基金會靜思堂辦理火災搶救實兵演練,演練內容包含自衛消防編組、火場避難疏散及初期滅火等項目,並透過災害模擬及經驗分享整合鄰近各單位人力、裝備及器材。 八德分隊表示,演練模擬情境為八德靜思堂一樓倉庫發生火災,現場產生大量濃煙後員工立即啟動自衛消防編組,進行通報、滅火及避難引導等安全防護措施;演練時,各班依序展示分工流程,讓每個員工了解自己於初期應變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消防單位到場後,立即啟動初期應變流程,由現場指揮官與關係人進行狀況交接、消防車輛佈署、入室小組安全管制流程、導光索與熱顯像儀應用,並透過雲梯車及消防機器人等車輛及科技運用,展現消防局對災害現場模組化派遣、裝備科技化與指揮系統專業化的實力。 多功能指揮平台車配有三台大型螢幕,可觀看現場圖資、顯示空拍機即時影像,也可即時接收指揮中心各項救災資訊與戰力等功能。(圖/八德分隊提供) 八德分隊提到,此次演練特別啟用全桃園唯一的多功能指揮平台車,車輛配有三台大型螢幕,可觀看現場圖資、顯示空拍機即時影像,也可即時接收指揮中心各項救災資訊與戰力等功能,可供幕僚進行火場資訊的整合及掌握;另外,每位入室的消防人員都配備了一台消防局今年新配發的「個人便攜式熱顯像儀」,可大幅提升消防人員的救災效率與安全。 八德分隊長李昀浩表示,多軸飛行器即時回傳影像,有效協助指揮官掌握火場全貌,提升整體救災判斷與部署效率,展現民間與政府攜手合作共同守護安全的良好典範;藉由此次實兵模擬演練,讓場所相關工作人員熟悉火災發生時的應變流程,也強化民眾面對緊急狀況的初期應變能力,期能在災害發生時爭取寶貴時間、降低損害,打造更安全、有韌性的生活環境。

Read More

平鎮警偵探體驗營寓教於樂 學童化身小小波麗士學知識

平鎮分局於今、明日舉辦為期兩天的「福爾摩斯偵探體驗營」。(圖/警方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為推動暑期青春專案暨犯罪預防宣導工作,桃園市平鎮警分局於今(24)、明日舉辦為期兩天的「福爾摩斯偵探體驗營」,由副分局長陳品宏親自帶隊,安排豐富的警察體驗課程,帶領現場小朋友們化身小小波麗士,親身參與CSI鑑識遊戲、警用裝備體驗及戰技表演,讓參加的小朋友們大呼過癮、收穫滿滿。 陳品宏表示,此次活動透過寓教於樂方式,讓小朋友們扮演「小小波麗士」,從鑑識採證、戰技演練到裝備實作,深入了解警察平日的執勤內容與工作挑戰,不僅增進法律常識與安全意識,更希望孩子們能在暑期中培養正向觀念,遠離偏差誘惑,建立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小朋友們扮演「小小波麗士」,從鑑識採證、戰技演練到裝備實作,深入了解警察平日的執勤內容與工作挑戰。(圖/警方提供) 在鑑識體驗課程中,由偵查隊鑑識小隊專業人員現場教學,講解各式採證工具與科學儀器的用途,並讓小朋友們實地操作採集指紋與鞋印等證據,親身體驗刑案現場的辦案過程,感受科技辦案的魅力。此外,也安排他們試戴「酒後模擬眼鏡」,模擬酒精影響下的視覺與判斷障礙,讓他們深刻體會酒駕的危險性。 戰技體驗部分更是活動一大亮點,由分局戰技教官扮演歹徒,與小朋友進行一對一模擬攻防演練,透過示範防身格鬥技巧,傳授基礎應對歹徒攻擊的自我保護方法,讓孩子們在趣味互動中學習安全觀念與保護自己。 活動現場亦展示各式警用裝備,小朋友們不僅能近距離操作警械,還能穿戴上全套裝備,親身體驗警察執勤的重量與辛勞,當全副武裝站在烈日下時,紛紛感嘆「當警察真不簡單!」,也對員警平時的付出與辛勞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與尊敬。 平鎮分局表示,希望透過此次體驗營,不僅讓學童們增進法治知識與自我保護能力,也能拉近警民關係、建立正向互信,讓孩子們在暑假留下難忘又有意義的回憶。未來也將持續辦理多元化的犯罪預防活動,打造更安全友善的成長環境。  

Read More

發揮所學救回球友 長庚大學醫學系校友邵柏為:會持續懷抱初衷

今年甫從長庚大學醫學系畢業的邵柏為。(圖/長庚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今年甫從長庚大學醫學系畢業的邵柏為,國考前夕在籃球場上為一名突失生命徵象的球友急救,臨危不亂的發揮所學,成功挽救一條人命。事件經媒體披露後,他的義舉獲得各方肯定。邵柏為表示,當下雖然會緊張,不過在醫院學過相關急救術,加上醫學教育中學習到的責任感,讓他自覺責無旁貸,挺身而出。 邵柏為說,「我是個行動派的人。」從小到大任何的防災演習,他都會做得比別人更到位、更認真。事發當時,他想著要與時間賽跑,在醫院學習過的基本救命術(BLS)、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讓他不只敢勇於行動,更有底氣行動。邵柏為除了冷靜思考每個施作步驟,也透過電話與119連線並即時討論,最終順利救回人命。 長庚大學醫學系校友邵柏為會懷抱著學醫的初衷,在未來2年的PGY訓練中好好探索。(圖/長庚大學提供) 邵柏為剛完成大五、大六的實習,他表示,在醫院學習很有挑戰性,相較之下,在長庚大學的四年就是好好念書當學生,是一段快樂學習的時光。邵柏為特別推崇長庚大學醫學系會依學生興趣媒合醫師,從大四下開始做學術研究,他選擇跟著骨科醫師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及早建立人脈,還能在畢業前產出第一篇論文,有助於未來職涯發展,將臨床經驗結合研究,為推動醫學知識進步盡心力。 另一方面,邵柏為也談到,進入醫院實習後,不同於在學校上課是老師與學生的身分,他在醫院跟著許多醫師貼身學習,包括醫學系主任謝明儒、通識中心主任方基存等師長,深刻感受到醫學前輩們所展現的專業素養、人文社會關懷以及身為醫者的自覺,讓人嚮往。對他而言,臨床教師的身教與言教,就是最好的人文醫學教育,讓他獲益良多。 邵柏為表示,20多歲時能在全世界最大的醫療體系長庚紀念醫院實習,讓他眼界大開,跟著醫師老師們學習的這些日子,深感「長庚醫療團隊真的很強」,醫院緊湊的步調也督促著他自己不能鬆懈,要動起來。即將踏入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PGY訓練),邵柏為直言自己還沒有想好未來要選擇哪一個專科,可以確定的是,他會懷抱著學醫的初衷,在未來2年的PGY訓練中好好探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