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衛生局食品製造業者管理提升計畫獲績優計畫頭等獎

基隆市衛生局榮獲「113年度食品製造業者管理提升計畫」績優計畫頭等獎接受頒獎。(巿府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基隆市衛生局執行「一一三年度基隆市食品製造業者管理提升計畫」,榮獲衛生福利部頒發之「績優計畫頭等獎」,二十一日在「一一四年度中央與地方衛生機關食品安全管理業務會議」中接受公開頒獎表揚。 基隆市衛生局推動基隆食品製造業者自主管理制度,透過系統性輔導與訓練,強化業者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與品質控管能力,並運用Line平台提供即時食安政策訊息,有效提升整體業者自主管理意識與水準。 衛生局秉持「提升食品安全、守護市民健康」的理念,持續透過與地方食品業者密切合作,積極辦理衛生輔導、衛生講習及風險溝通教育訓練,並整合產官學資源,提升業者專業知識與管理能力,強化食品安全防護網,展現市府對食品安全治理的高度重視與決心。展望未來,衛生局將持續結合中央政策與地方資源,深化業者自主管理能力,營造安心、信賴的食品消費環境,守護市民健康。

Read More

櫃買中心舉辦「臺灣生技產業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7月24日「臺灣生技產業高峰論壇」櫃買中心簡立忠董事長(右四)、長佳智能公司陳明豐董事長(左四)、長聖公司黃文良總經理(右三)、合影。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櫃買中心(Taipei Exchange)為增進機構法人對上櫃公司之瞭解,並持續提升績優上櫃公司之能見度,繼今年5月19日於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展前與證券商合辦引資活動廣受好評,於「2025亞洲生技大展」期間(7月24日及25日)再度攜手元大證券共同舉辦「臺灣生技產業高峰論壇」法人說明會,邀請7家優質上櫃公司分享財務業務情形及產業競爭優勢,吸引眾多投資人到場聆聽,並與公司進行問答交流,活動獲得熱烈迴響。 櫃買中心表示,受邀參加本場法說會的7家公司包含專業生技投控公司晟德(4123)、各類醫療耗材研發製造廠商太醫(4126)、愛滋病新藥研發商中裕(4147)、醫藥品連鎖通路商大樹(6469)、聚焦再生醫療的新藥研發商長聖(6712)、中樞神經新藥研發商昱展新藥(6785)、智慧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長佳智能(6841),本次法人說明會透過面對面溝通交流機會,使投資人能夠深入了解優質上櫃公司之發展策略、營運動態以及未來布局規劃,現場互動熱烈,為本次活動畫下圓滿句點。此外,為利未能即時到場參與活動之投資人也能同步了解公司營運狀況及布局,各場次活動皆提供同步直播,並錄製影音檔,置於櫃買中心網站提供投資人於會後點閱觀看,歡迎投資人至櫃買中心網站(網址:http://www.tpex.org.tw;「首頁\最新訊息\櫃買影音」)查詢。 櫃買中心進一步指出,為增進上櫃公司與投資人溝通之管道及頻率,促進投資人瞭解公司營運策略和企業價值,未來仍將持續舉辦不同形式之法人說明會或業績發表會,鼓勵上櫃公司與投資人或股東進行交流,增進雙向溝通效率,進而提升公司資訊透明度及能見度。

Read More

宜縣環保局再次呼籲落實垃圾分類 保障垃圾清運安全

日前,宜蘭縣發生一起垃圾車於沿線收運過程中,因民眾未落實垃圾分類,將具危險性的鋰電池丟入垃圾車,導致車內垃圾悶燒、冒煙之虛驚事件。環保局再次呼籲落實垃圾分類保障垃圾清運安全。(宜蘭縣環保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日前,宜蘭縣發生一起垃圾車於沿線收運過程中,因民眾未落實垃圾分類,將具危險性的鋰電池丟入垃圾車,導致車內垃圾悶燒、冒煙之虛驚事件。雖經清潔隊緊急處置得宜未釀災,惟已讓隊員及民眾置於險境。 宜蘭縣環保局重申,宜縣自一0七年九月起已公告應使用透明垃圾袋盛裝垃圾,方便清潔隊員目視檢查,環保局將持續與各公所清潔隊加強沿線破袋檢查,針對屢勸不聽者,依廢棄物清理法處以新臺幣一千二百至六千元罰鍰,以確保垃圾收運的安全,請民眾務必配合。 環保局指出,民眾圖一時方便,將危險物品(如瓦斯罐、髮膠噴霧罐、殺蟲劑及噴漆罐等高壓容器;鋰電池及行動電源等乾電池)混入一般垃圾中,這些物品在垃圾壓縮、摩擦過程中極易引發火災。 為保障清潔人員作業安全及加強民眾落實垃圾分類,環保局已規劃與安排人力,自即日起會同各公所清潔隊進行沿線破袋檢查,請民眾落實使用透明塑膠袋盛裝垃圾,並將垃圾依「一般垃圾」、「資源回收」、「廚餘」分三類及分日分類回收項目妥善分類後,交由垃圾車及資源回收車收運。此外,亦同步於焚化廠垃圾傾卸平台加強進廠車輛檢查,對於車斗式之清潔車輛,將透過焚化廠建置之AI自動辨識系統,揪出違規車輛與物品。至於密閉式之清潔車輛,將採落地檢查方式進行抽查,以防止不可燃、不適燃及高壓空瓶、鋰電池、行動電源、未燃盡之灰燼等「危險物品」夾雜於垃圾中,進到焚化爐。

Read More

宜縣舉辦原教論壇 探討文化實踐與自我認同

宜蘭縣「一一四年度原住民族日活動─原住民族教育論壇」登場,縣府邀集全國原住民族教育專家學者、教師、學生及家長團體共襄盛舉。(宜蘭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縣政府二十五日在縣教師研習中心舉行「一一四年度原住民族日活動─原住民族教育論壇」,此次論壇,邀集全國原住民族教育專家學者、教師、學生及家長團體共襄盛舉。 代理縣長林茂盛表示,原住民族教育是縣府重要的教育政策之一,以「一一四年度原住民族日活動─民族教育從來不只是課堂中的知識傳遞,更是一場深層的文化實踐與自我認同的探索。宜蘭縣長年致力於原住民族教育的推展,從部落語言的保存、在地文化課程的深耕,到民族教育實驗學校的推動,努力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在自己的文化中找到力量與自信。 論壇以「多元面向探討原住民族教育概念,深化教育內涵」為核心目標,設計豐富多元的議程內容,包括兩場專題演講與三場深度議題探討,主題涵蓋「泰雅族南湖大山原教推廣歷程」、「宜蘭阿美族遷移發展史」、「自我認同的形塑」、「全民原教的教學實踐」及「找回部落文化核心」等面向,力求從教育現場與族群文化兩端,對話出具有實踐力的原教藍圖。

Read More

台東東海國中四學生受困電梯 消防與維修人員合力救出 無人受傷

  台東東海國中四學生受困電梯,消防與維修人員合力救出。(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台東市東海國中二十五日下午約三時半許,校內電梯突發故障,四名學生受困在電梯內;學生機警通報求救,台東縣消防局隨即派遣大豐分隊人員前往救援,經過約三十分鐘的努力,終於協助學生脫困;所幸無人受傷,受困學生仍心有餘悸。 據了解,四名學生下午搭乘校內電梯時,設備突發異常停擺。救援人員到場後發現該電梯設備老舊,無法立即強行開門,因此聯繫電梯維修廠商到場支援。最終在雙方合作下,順利排除故障,四名學生全數平安脫困。 受困學生四人,一一被拖出電梯,仍心有餘悸。(記者鄭錦晴攝) 東海國中校方表示,該部電梯雖定期維護保養,但因使用年限已久,已存安全隱憂。校方將積極規劃更新設備,並爭取相關經費,全面汰換老舊電梯,以保障師生安全。 消防單位提醒,若遇電梯受困,應保持冷靜,切勿自行強行脫困或打開電梯門,應立即通報消防或專業單位等待救援,以避免發生二次意外。

Read More

宜蘭特搜隊通過認證 挺進國際人道救援行列

宜蘭縣成立特種搜救隊參加內政部消防署舉辦的「特種搜救隊國家認證計畫」,於二十五日順利通過評測,進階國際人道救援戰士。(宜蘭縣消防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在災害發生的第一線,總有一群人不畏艱難、堅守崗位,為搶救生命奮力前行。為強化震災應變與搜救能力,宜蘭縣成立特種搜救隊,於七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參加內政部消防署舉辦的「特種搜救隊國家認證計畫」,並於二十五日順利通過評測,正式取得中型搜救隊認證資格,未來將有機會代表臺灣投入國際人道救援輪值任務,協助世界各地有需要的災區,守護更多生命。 這項認證是依據聯合國國際搜索救援諮詢小組所訂定的標準,由內政部消防署建立的NAP國家認證機制。通過中型以上等級認證的搜救隊,必須在管理、搜索、救援、醫療與後勤等各項能力上,達到國際標準,才能執行國際救援任務。 為了這一刻,宜蘭縣消防局自去年起即積極籌備訓練,一年多來歷經八度低溫寒流、四十度高溫酷熱、強風與雷雨等多變天候,模擬大規模城市建築物倒塌的現場,進行如聲納/影像搜索、鋼筋混凝土切割、繩索救援等高強度任務,不僅考驗體力與技術,更需要絕佳的團隊默契。為此,更邀集縣內四大醫院的醫師與護理師、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的專業技師共同參與,依據「管理、搜索救援、醫療、後勤」四大功能編組展開專業訓練與整合演練,展現出堅強的實戰能力。 消防局長徐松奕表示,這次通過NAP中型搜救隊認證,不只是對宜蘭救災量能的一種肯定,更代表我們已經準備好,在國際間伸出援手。未來無論是守護本地鄉親,或是遠赴災區協助他國救援,我們都會以專業和熱忱,守護每一條寶貴的生命。

Read More

賦予大武營歷史建物新使命 全國首座長照體驗基地啟用

全國首座長照體驗基地的「好屏生活長照館」啟用。(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前身為屏東市大武營區舊日本帝國陸軍兵營的「機械工廠,華麗轉身為全國首座長照體驗基地的「好屏生活長照館」,二十五日正式啟用,歡迎民眾走進長照館,更認識長照議題。 大武營區前身為一九三七年編成的日本陸軍高射砲第八連隊駐防地,戰後由國軍接收,作為傘兵訓練基地。 屏東縣府於一0八年配合變更都市計畫主要計畫與屏東榮民總醫院計畫,原部隊單位配合遷移,縣府保留大武營區十三棟歷史建築,於一一0年登錄為屏縣歷史建築,朝結合軍事文化體驗、健康休閒的園區規劃,期望未來成為屏東市區再造新亮點。 縣長周春米表示,屏東市大武營區除了屏東榮總進駐外,縣府與文化部爭取經費修復大武營區的十三棟建築,陸續完成修復工程及週邊文資環境景觀整理,且率先啟用位於聯合二級場的「好屏生活長照館」。 周春米說,屏東人口老化截至六月底已達百分之二十一點三七的超高齡社會,長照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生命課題,希望大眾全面走入長照的議題,也連結大仁科大、美和科大、屏科大、屏大培育人才,讓長照人力源源不絕。 屏東縣長周春米(右二)感受VR及高齡模擬體驗。(記者毛莉攝) 長期照護處表示,好屏生活長照館服務時間為週二至週日的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有最即時長照資訊與諮詢服務提供,包括理財、樂齡再就業、法律諮詢;VR及高齡模擬體驗,讓民眾感受身體老化後在生活上的諸多不便,以及長照主題展覽、電影播放、多元照顧及健康講座、親子圖書共讀等系列活動,讓民眾更能理解自己與家人的需要,並歡迎各級學校將該館作為戶外教學的場域。

Read More

中原大學推暑期三大實踐計畫 拓展學生國際視野

中原大學應外系教師帶領學生遠赴德國參加國際營隊,提升學生國際視野及語言能力。(中原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中原大學致力於培養兼具專業素養、國際視野與社會關懷力的青年學子。二0二五年暑期「人文與教育學院」推動三項實踐計畫,應用外國語文學系、應用華語文學系與師資培育中心分別運用語言與教育專業走出教室、走進世界,不僅回饋在地社會,更實踐跨文化語言教育的理想,落實中原大學「做中學、學中用」的教育精神。 今年暑期應外系共有九位學生於七月份前往德國奧地利格拉茲國際音樂暨德語學院,參加為期一個月的「德語語言與文化研習營」;另有五位學生赴加拿大Smart Informatics Ltd.參與海外企業實習,增加對國際職場的認識。除了國際參與外,應外系平時就積極推動在地語言教育服務,師生常利用假日至中壢龍岡等3處圖書館進行英語說故事、繪本導讀與互動遊戲等活動,同時也安排學生協助國小推動雙語教學,將語言教育專業融入地方服務,強化學生的教學實務經驗與服務精神。 透過暑期實習計畫,中原應華系學生不僅實踐華語教學專業,也增強跨文化理解與國際適應,提升個人競爭力。(中原大學提供) 另一方面,應華系也利用暑期啟動海外華語教學實習計畫,共有十二名學生分赴韓國、泰國、瑞典、美國、德國等地學校與華語教學機構,擔任華語實習教師。實習場域包括:泰國回龍中文學校、美國的明尼蘇達大學與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分校等、韓國濟州觀光大學與檀國大學,以及瑞典的中文教學教室。學生進入實際教學現場,除了實踐華語教學專業,並增強了跨文化理解力與國際適應力。 中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舉辦「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營隊」,以教育服務、深耕偏鄉。(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人育學院院長彭妮絲二十五日表示,這三大暑期實踐行動不僅落實中原大學「全人教育」的精神,也讓學生在服務與實踐中尋找自我定位,累積跨域實戰經驗。期望透過教育服務、語言應用與國際實習三大面向,讓學生在真實場域中學習、服務與成長。

Read More

中央攜手地方整修體育館汰換棒球場座椅 打造舒適安全運動場域

體育館空調老舊及廁所通風不足產生惡臭,常被民眾所詬病,縣府將全面改善。(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台東縣立體育館空調老舊及廁所通風不足產生惡臭,常被參加活動的民眾所詬病;縣府爭取中央補助及自籌款全面改善,並同步辦理台東縣第一、第二棒球場座椅汰換作業,總經費達七六一八萬元。體育館整修期間七月至十二月暫停開放使用。 縣府表示,體育館此次整修範圍包含冷氣主機與空調箱全面汰換,預估節能效率可達百分之四十;館內廁所也同步翻新,優化通風、照明與排水系統,改善如廁環境品質。 體育館整修計畫總經費達三六五八萬元,獲教育部體育署補助九百萬元,縣府自籌二七五八萬元,藉由導入節能與人本設計,打造現代化且具永續概念的運動空間。 另台東縣第一及第二棒球場共將汰換五六九四席座椅,包括一般席五四0六席、貴賓席二三四席及無障礙觀眾席四十四席,並同步強化地坪防水工程,座椅汰換工程總經費三九六0萬元,教育部體育署補助二九00萬元,縣府自籌一0六0萬元。 台東縣第一及第二棒球場座椅,將汰舊換新,觀賽將更舒適不疲憊。(記者鄭錦晴攝) 其中貴賓席選用具備人體工學設計與雙杯架功能;一般觀眾席則選用與台北大巨蛋相同規格的中空吹塑座椅,長時間觀賽也不感疲憊。 二、三樓的四十四席無障礙觀眾席,增設陪伴席與安全欄杆。座位前方設有延伸平台,確保輪椅使用者也能擁有寬闊視野,搭配無障礙電梯動線設計,打造友善共融觀賽空間。

Read More

慈大推動韌性防災教學 DIY乾式馬桶衛生又環保

慈濟大學積極推動「韌性防災」教育,從校園延伸到社區,指導民眾設計實作乾濕分離無水廁所。(慈濟大學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台灣生活便利,但若遇上大規模或長時間災難,當自來水與電力無法供應時,每個家庭與社區該如何自保,確保基本的生活需求?慈濟大學積極推動「韌性防災」教育,從校園延伸到社區,培養民眾在災害來臨時維持基本生活品質的能力,建立面對環境挑戰的行動力。 慈濟大學二十五日舉辦「韌性防災×堆肥工作坊」,規劃一系列實用課程,包括防災觀念與再生能源基礎介紹、環境監測設計方法介紹、生物多樣性堆肥製作、以及乾濕分離無水廁所設計實作。 講師包含東華大學光電工程學系陳怡嘉副教授、慈濟大學永續暨防災碩士學位學程邱奕儒教授、永續發展辦公室江允智主任、USR特聘業師Tobias,以及柯雅淳專員,透過基礎理論與實作,帶領參與者掌握應對災難的實際技能。 東華大學陳怡嘉副教授表示,太陽能板在每天十點至十四點期間發電效率最佳,若搭配蓄電池使用,即使在夜晚或停電時,也能持續供電應付基本照明或緊急用電需求。 邱奕儒教授指出,在日本的防災背包準備中,還包含攜帶式簡易便器,就是要解決災後排泄物可能造成的傳染病傳播問題,但台灣缺少這一塊的宣導,學會製作折疊式乾濕分離防災堆肥廁所,平時放在自家的陽台洗衣機旁邊,需要時就不用怕上廁所的問題,還能控制疾病傳染與臭味。 學員許博勛表示,萬一災難發生,除了避難包外,也要考量到排泄問題,並將珍貴的民生用水好好分配使用,這是他來學習乾式廁所的主要原因,他特別選簡單的材料,只要用束帶,美工刀等身邊找的到的工具,就能做一個簡易的防災廁所。 慈濟大學指出,期盼透過韌性防災教學與推廣,不僅提升校園與社區的防災能力,也能引領民眾正視環境變遷下的挑戰,共同打造一個永續、低碳、具備災害韌性的生活環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