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爺中山堂升級 獲千萬補助

麻豆總爺藝文中心中山堂升級整建計畫,獲文化部經費補助,未來可讓小型表演團體作為專業展演空間。(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吳孟珉∕綜合報導 為提供麻豆地區專業展演空間,總爺藝文中心中山堂升級整建計畫獲文化部同意,核定一千萬元補助款,未來將可容納二百四十一席觀眾席,讓小型表演團體作為專業展演空間。 中山堂為總爺糖廠的代表建築之一,其歷史可溯至日治時期,原為糖廠召開集會與居民休閒活動的場所,現有建築則建於民國四十六年,當時是糖廠員工、眷屬及地方居民觀賞電影、表演或舉辦重要活動地點。 隨著市府文化局接手總爺藝文中心至今已逾二十四年,場館逐漸承載起地方藝文核心角色,只是每年五至十月間的汛期,造成戶外藝文活動被迫延期或取消,凸顯中山堂作為室內專業小劇場的迫切性。 文化局指出,這次整建計畫聚焦於場館友善化與無障礙設施提升,並導入專業劇場機能,除可供在地學校與藝文團體平時使用,更有助專業團隊深入地方,中山堂也將成為舉辦國際論壇、藝文交流及人才培育等多功能平台。 文化局強調,將持續推動總爺藝文中心整體場域的升級發展,期盼透過中山堂的專業化,為大台南增添一處高品質的藝文展演場地,也為藝文團體與市民提供更完整、友善的文化體驗。

Read More

蕭壠與荷蘭當代藝術機構推交流展

佳里蕭壠國際藝術村現正展出荷蘭藝術家瑪莉絲卡.德赫羅特的《幽聲浮光》。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佳里蕭壠國際藝術村與荷蘭當代藝術機構iii共推藝術交流展《幽聲浮光》,由荷蘭藝術家瑪莉絲卡.德赫羅特(Mariska de Groot)在駐村期間,歷經丹娜絲颱風並採集在地靈異故事,結合其家鄉古老傳說「白衣女子」,推出成果展《幽聲浮光》,以聲音、霧氣及光影的沉浸式裝置藝術,營造神祕的氛圍,民眾看展時要輕聲細語,留意腳步。 《幽聲浮光》創作起於荷蘭與台灣的民間傳說,展場蘊含氛圍與神祕氣息,結合聲音、帶有香氣的霧氣、柔和燈光與手工製作的吹奏樂器、裝置藝術,邀請觀眾進入一處懸浮於兩個世界之間,身處於已知未知間的感官空間。 瑪莉絲卡.德赫羅特在駐村期間,遇上丹娜絲風災,強風導致園區樹木倒伏,見到滿地倒塌的樹木,散發失去生機的味道,聯想到躲藏於樹蔭的鬼魂,彷彿聽見樹木的哭泣。這份感受觸動了她,在原有的創作基礎上,撿拾園區內的枯枝和掉落的鳥巢融入作品中,並運用新媒體科技,將戶外的風、植物和霧氣引入展間,呈現獨特的生命力與詩意。 這項展覽即日起到八月三十一日,在A2館展出。

Read More

戀戀海風生情愫 16對男女脫單

  基隆市政府舉辦今年第二梯次「戀戀海風.相遇基隆」單身聯誼活動,共促成十六對佳偶速配。(基隆市政府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舉辦今年第二梯次「戀戀海風.相遇基隆」單身聯誼活動 ,為單身市民打造專屬的交流平台,活動結合拉波波村的多樣互動遊戲與大菁休閒農場藍染手作體驗,讓六十名單身市民在山林與溪流環抱的自然美景中,透過手作與遊戲拉近彼此距離,共促成十六對佳偶速配,配對率達百分之五十三。 活動一開始,參加者便踏入自然生態豐富的拉波波村,這裡林木蒼翠、溪流蜿蜒,猶如世外桃源,現場安排多項分組互動遊戲,參加者在解謎、趣味挑戰中展現團隊合作精神,不僅快速破冰,也在彼此協助與歡笑聲中建立了默契與信任。 午後行程轉至暖暖區的大菁休閒農場,環境清幽、群山環抱,特別規劃的藍染手作體驗,讓參加者親手設計獨一無二的布料作品,見證從素白到湛藍的轉變,過程中自然展開互動與交流,這不僅是一份專屬的創作,也象徵彼此之間逐漸醞釀的情感記憶。 民政處長呂謦煒表示,單身聯誼活動自推出以來廣受市民喜愛,成功營造自然、溫馨、無壓力的交友氛圍,透過遊戲與體驗式互動,幫助參與者更自在地認識新朋友,創造更多幸福契機。 此外,活動特別結合 性別平等觀念宣導,引導參加者在互動過程中尊重彼此的選擇與感受,建立健康平等的交友態度。市府也期望藉此推廣性平理念,讓愛情在平等、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萌芽。

Read More

首屆台灣盃火箭賽 南台奪第2名

南台工學院五專部星辰聯盟,獲得首屆台灣盃火箭競賽第二名,師生團隊與校長黃能富(中)、副校長王振乾(右五)等合影。 (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工學院五專部五專火箭隊「Stellar Alliance 星辰聯盟」,參加由國家太空中心(TASA)與屏東縣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台灣盃火箭競賽,在全國總決賽激競爭中榮獲高中組第二名,為南台技職教育與青年創新實力再添榮耀。 台灣盃火箭競賽(Rocket Taiwan Cup)歷時八個月,結合火箭設計、模擬、製造與實飛的完整技術流程,考驗參賽學生在跨領域整合與團隊協作上的實力。南台五專團隊自全台逾六百位參賽學生中脫穎而出,在屏東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完成自製探空火箭的實地發射任務,火箭成功升空,成果令人矚目。 火箭研製歷程是場挑戰,火箭結構與材料由南台化材系學生負責,航電控制與飛行驗證則由電機學生設計,機械設計與火箭加工則由機械學生主導。跨系學生通力合作展現南台在整合應用與教學創新上的深厚基礎。 學生們在資工系主任洪國鈞、機械老師林育昇、電機黃玉君及化材蘇莉芸專業教師指導下,秉持「做中學、學中創」核心理念,在設計、組裝、測試每一階段中持續突破自我,不斷精進實作能力,深化跨域整合力與團隊默契,完整展現南台技職教育的競爭力與實踐力。 南台校長黃能富說,星辰聯盟優異表現正是南台長期致力跨域教學與實作導向的教育模式成果。透過賽事歷程將知識化為行動,從課堂走向世界舞台,未來將持續支持學生參賽拓展國際視野。 台南市長黃偉哲於六月間接見該團隊,高度肯定學生們敢夢敢飛、勇於挑戰的精神,並表示市府將持續支持青年朝夢想前進,打造屬於台南的太空教育與創新基地。

Read More

和平島王爺海上遊江 王船安座

基隆市和平島社靈廟隆重舉行「和平島王爺海上遊江」祭典。(基隆市政府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基隆市和平島社靈廟二十七日隆重舉行「和平島王爺海上遊江」祭典,吸引逾三百名信眾參與,熱鬧非凡。副市長邱佩琳率市府團隊出席,包括文化觀光局長江亭玫、民政處長呂謦煒等人,共同見證這項已被登錄為基隆市定民俗文化資產的重要宗教儀式,肯定其作為兩百餘年來地方信仰傳承的深厚價值。 「海上遊江」儀式不僅承載著地方對海洋的敬畏與祈願,也重現基隆漁港的歷史樣貌,是無形文化資產活躍的體現。(基隆市政府提供) 當日船隊自和平島社靈廟啟程,繞行基隆與新北市沿海地區,完成海上遶境儀式後,王船順利進駐特設王船廠安座。後續還將陸續舉辦陸上遊江、三府王爺遶境、宴王及聖誕平安宴等一系列傳統慶典,為基隆地區年度最重要的宗教活動之一,同時也是全臺王爺信仰中極具海洋特色的科儀展演。 「海上遊江」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甚至更早。儘管曾因基隆港建設與港務繁忙而一度中斷,仍在地方信眾共同努力下恢復舉辦,展現文化韌性與信仰力量。此儀式不僅承載著地方對海洋的敬畏與祈願,也重現基隆漁港的歷史樣貌,是無形文化資產活躍的體現。 邱佩琳表示,「遊江」象徵著王爺巡海驅邪、撫慰人心,亦有淨化港域、祈求平安的文化意涵。和平島社靈廟多年來持續推動信仰祭典,不僅凝聚地方宮廟、社團與文史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廣邀年輕志工參與,展現強大的社區凝聚力與文化永續動能。 邱佩琳也特別代表市長謝國樑,向和平島社靈廟管理委員會表達誠摯感謝,並感謝所有參與人員的辛勞與投入。她強調,這場三府王爺祝壽慶典,不僅凝聚社區向心力,更讓年輕世代有機會親身參與並感受基隆文化之美。

Read More

南家扶助學募款 還缺370萬

  南台南家扶中心推動「助學希望工程」籌募助學金。 (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南台南家扶中心於台南深耕服務即將於明年滿一甲子,其中「助學希望工程」推動長達二十九年,這個暑假募款目標為七百五十萬元助學金,幫助約七百三十名經濟弱勢學童安心就學,目前只募到半數款,仍不足三百七十多萬元。 家扶基金會所扶助的弱勢孩童不乏因家庭經濟困境,面臨學習資源匱乏,甚至中斷學業的危機。因此透過助學希望工程,減輕學生和家庭的經濟負擔,讓弱勢學子不受限於家庭因素可以安心就學、專心投入學習。 最近放榜陸續看到孩子們傳回捷報,其中考取北部國立大學的小潔(化名),多年前父母協議離異,由越南籍母親獨自撫養,白天在工廠擔任作業員,下班後再兼職,以支撐家中經濟並穩定小潔的求學之路。小潔透過家扶的幫助,讓她無後顧之憂並專心學習,今年如願考取國立大學,成為母親的驕傲。 南家扶扶幼主委康登春表示,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擁有平等的受教權利,不應讓經濟因素剝奪他們學習的機會。家扶基金會發起助學希望工程,就是希望能成為孩子們學習路上的後盾,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支持。

Read More

中西區圖5場講座 剖析民間信仰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中西區圖書館將於八月至十一月推出五場「台灣民間信仰」系列講座,從多元面向剖析台灣民間信仰的發展與其社會意涵。 被譽為「眾神之都」的台南市,是台灣歷史最悠久、廟宇最密集的城市,中西區更為全國寺廟密度最高的行政區,廟宇不僅是居民心靈寄託的所在,也是地方歷史、文化與集體記憶的核心。 中西區長蔡佳甫表示,區圖書館是提供知識與資訊的場域,更肩負傳承地方文化的重要角色。 近年來,中西區圖書館推動閱讀活動,朝向多元與在地特色的方向發展,陸續舉辦一系列人文歷史與在地文化的講座,期盼能激發市民朋友對家鄉文化的關注與認同。 中西區圖書館推出「台灣民間信仰」系列講座,將邀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林茂賢、長榮大學文創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蔡佩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副研究員葉春榮、台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教授陳緯華,以宗教文化為主軸,從都市化、性別、族群、政治與司法等議題,帶領民眾深入了解民間信仰的發展如何深植於社會脈絡中,及對台灣人民生活的影響。

Read More

台江招募18至70歲志工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為推展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與解說服務工作,辦理第八期解說志工及第六期環教志工招募培訓,歡迎具有服務熱忱、嚮往大自然民眾,一起加入國家公園解說服務與環境教育行列。 本次志工招募分為解說志工及環教志工兩組,解說志工服務項目有園區遊憩據點值勤諮詢與解說服務、團體帶隊導覽與定點解說、協助各項解說教育宣導活動,環教志工服務項目則為協助執行環境教育課程、推廣活動及到校服務工作等。 台江處指出,凡年滿十八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熱愛大自然、具服務熱忱,且能全程參與「培訓課程」、「志工服勤實習」,願意擔任國家公園志工,投入台江國家公園生態保育推廣及解說教育工作,均竭誠歡迎報名參加。

Read More

風災後清理垃圾 沙灘海廢調查 塑膠袋逾千個最多

  社大晁瑞光等人進行四鯤鯓龍崗國小外沙灘海洋廢棄物調查,仍發現不少塑膠袋。 (晁瑞光提供)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丹娜絲颱風過後,社大環境小組成員前往南區四鯤鯓龍崗國小外沙灘,進行海洋廢棄物監測及清理。社大成員晁瑞光表示,颱風過後,經統計主要以塑膠袋居多,且較第二名的吸管高出許多,估計未來沙灘上,塑膠袋會愈來露出愈多。 社大海廢社每月第三個週日下午,都會到南區龍崗國小外沙灘進行海廢調查,並清理海廢物,至今已廿年,雖然颱風遠離,志工們仍一如往常,前往進行海廢調查。 晁瑞光指出,丹娜絲颱風遠離,加上日前沙灘上曾進行整理,原本以為此次海廢調查,數量應該不多,沒想到志工們加以撿拾統計,發現仍有為數不少的海廢。 此次海廢調查,第一名為塑膠袋,高達一千零四十六個,第二名則是吸管,只有二百八十根,二者相差約三點七倍之多,第三名則是塑膠製品,也有一百餘個,其次分別為寶特瓶、發泡塑膠、塑膠飲料杯、免洗餐具、瓶蓋、繩子、鐵絲。 晁瑞光指出,由於不少塑膠袋被沙埋掉只露出一點,未來應該會越來露出越多;甚至還發現外縣市漂來的浮動平台踏板。

Read More

中山區復興路 增設汽機車停車格

  復興路商圈人口激增,市府增繪收費車格提高停車周轉。(記者王慕慈攝)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基隆市中山區復興路商圈快速成長,大型新社區人口激增,老舊社區早期並未規畫停車位,車位一位難求,交通處屢接獲反映,近日完成在復興路二0四之一號旁周邊及一五一號路側周邊,共新設三十四格收費汽車停車格,十五格機車免費停車格,八月四日上九時起收費,每小時二十元,提高停車周轉率。 交通處長陳耀川表示,中山區復興路一帶,當地民眾及民代屢次反映,因人口增加,停車需求量大,又部分停車格遭車輛長期占用,為了解決停車周轉率,讓有需求民眾可以使用到,因此,公告中山區復興路路側停車格納入停車收費管理,最近剛完成車位畫設,復興路二0四之一號旁周邊及一五一號路側周邊,共設置三十四格收費汽車停車格,同時增設十五格機車免費停車格。 公告收費收費標準及方式:(一)一般車格:每半小時十元。(二)卸貨車格:第一小時六十元(半小時內離場零元,每日累計停車優惠一次),爾後每半小時三十元。 收費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補行上班日比照一般日收費,實施日期自一一四年八月四日(星期一)上午九時起。 基隆市中山區由於近年有大建案進駐,人口激增,商店林立,光是復興路上大約有四千戶將近一萬多人,市議員施偉政表示,增加車格後,收到正反意見居民的陳情,贊成者認為使用者付費,可維護公共資源的基本精神及提高車位周轉率,且當地店面林立,駕車採買時相比過去更好停車。 反對方則覺得市府因少數長期占用者而決定收費,讓市民免費停車的小確幸遭剝奪,且店家與住宅並存的住戶都不容易找到車位,當地居民更不便。 有民眾指出,復興路劃設車格處原本為白線,日夜都是以車占車位,幾乎沒有周轉率,一位難求,施偉政指出,但復興路商圈逐漸成熟,近年來附近又有大型建案陸續落成,人口提升,建議政府應更積極規劃公有停車場,增設機車格位,縮短停車收費時段,讓民眾能夠逐步適應新設停車格及收費規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