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所得稅退稅即將入帳 國稅局提醒民眾提高警覺避免詐騙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表示,113年度綜合所得稅首批退稅將於今(114)年7月31日入帳及寄發退稅憑單。退稅適用對象為今年5月1日至6月30日以網路(含手機)申報、稅額試算以線上登錄或電話語音確認回復,以及稅額試算在5月12日前向戶籍所在地國稅局以書面回復之退稅案件。 該局說明,民眾申報時如有提供金融機構帳號者,退稅款當天直接入帳;未提供帳號者,也會同日寄出退稅憑單。退稅憑單兌領期限從今年7月31日至9月30日止。若退稅金額未達新臺幣5千元者,可持向票面指定的付款銀行兌領現金;其餘均須提出票據交換才能領到退稅款。 該局特別提醒,近期常有詐騙集團冒用稽徵機關名義,藉退稅為由行騙,誘導民眾操作金融機構自動提款機,進行非法轉帳,稽徵機關不會以電話通知退稅或要求確認存款帳戶餘額,籲請民眾提高警覺,切勿受騙上當。民眾如有任何疑問,可撥打本局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該局將竭誠服務。

Read More

美歐新貿易協定達成美持續施壓歐盟步步退讓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美歐新貿易協定達成,惟有分析指出,美歐協議背後反映的是美方持續施壓之下,歐盟步步退讓。 美國總統川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英國蘇格蘭舉行非正式會晤,會後川普稱美歐達成新貿易協定共識。在與馮德萊恩舉行非正式會晤後,川普透露了新協定的部分細節,包括美國將對歐盟輸美產品徵收15%的關稅、歐盟將對美增加6000億美元投資及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等。 消息指出,此次會晤和達成協議是在距離美方設定的八月一日關稅生效期限所剩數日之際的臨門一腳。表面上看,這是一場對等的高層磋商,實則突顯出歐盟在美方持續施壓下的步步退讓與被動妥協。 在此之前,歐盟與美方談判代表曾初步達成一項將美國對歐盟商品徵收的基準關稅設定為10%的協議,但美國總統川普推翻了這協議,聲稱這一結果無法帶來“足夠的勝利感”,並威脅稱若不能達成令其滿意的協定,美國將自八月一日起對歐盟商品加徵高達30%的關稅。 據瞭解,15%的稅率不僅比美國和英國達成的10%關稅高出五個百分點,更是川普政府重返白宮前美國對歐盟商品所徵收的4.8%平均稅率的三倍,這被歐盟內部視為歐盟為恢復市場穩定、保護德法等國汽車等關鍵製造業所付出的沉重代價。歐盟方面此次主動前往蘇格蘭,至川普私人高爾夫球場登門談判,並釋放出讓步意願,反映出面對美方的強勢立場,歐盟正陷入前所未有的無力感。 法國極右翼領導人勒龐聲稱,美歐新貿易協定是歐盟的慘敗,新貿易協定是歐盟在政治、經濟和士氣上的多重慘敗,據稱,歐盟與美國是在條件不平等的情況下達成的協議,這份貿易協定對法國工業、能源和軍事領域而言堪比“投降”。

Read More

領航星號首航基隆港助攻外籍郵輪旅客創新高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又有新郵輪造訪基隆港,麗星郵輪「領航星號」昨(卅)日首航基隆港助攻外籍郵輪旅客創新高,預估今( 2025)年自基隆港進出的外籍郵輪旅客人次將可望再次超越2024年所刷新之歷史紀錄(26.6萬),跳躍式直破36萬人次大關,為臺灣國際觀光注入活水。 麗星郵輪旗下領航星號(Star Voyager) 昨日載著1,200多位旅客自香港經日本石垣島造訪基隆港,臺灣港務公司特別安排拖船噴水儀式、邀請在地兒童街舞團「基隆市雨都舞蹈團」表演來歡迎貴客,並由業務副總經理張展榮代表與基隆市副市長邱佩琳,登船參與首航儀式表示祝賀,基隆港務分公司總經理宋益進則致贈首航紀念牌及一早首度靠泊基隆港的紀念空拍照,見證歷史性一刻。 領航星號係於今年三月正式加入麗星郵輪旗下,並於暑假展開以香港為母港的航程,推出多樣化航線,繼稍早啟航的高雄、澎湖航線外,本次再推出石垣島-基隆-澎湖航線,今年度預報靠泊基隆港16艘次、將提升超過三萬人次之外籍旅客入出港,搭配上既有以臺灣本地客源為主的探索星號,總計將在基隆港停靠168艘次、超過31.4萬之旅客人次,佔比高達30%,成為基隆港最重要的郵輪航商。 臺灣港務公司業務副總經理張展榮於致詞時表示,領航星於今年六月份於高雄港首航,一家郵輪公司能在高雄、基隆遍地開花,對臺灣郵輪市場有極大幫助,特別感謝在地政府單位及CIQS各單位合力讓通關作業順暢,讓旅客有更多時間可以觀光消費。 麗星夢郵輪副總裁徐牧柔表示,領航星今年加入船隊與探索星一起打造雙輪佈署臺灣的布局,強化麗星夢郵輪在臺灣的動能,未來將持續深耕臺灣市場,提供靈活又有深度的航線布局,打造最懂臺灣人的郵輪品牌。臺灣國際郵輪協會榮譽理事長吳勛豐則特別感謝包括主管機關、港務公司、CIQS部門、旅遊業者等在背後默默支持郵輪產業的無名英雄,讓臺灣在國際郵輪產業能佔有一席之地。 附圖為麗星郵輪領航星號首航基隆港,靠泊基隆港西三碼頭舉辦領航星號首航典禮,由臺灣港務公司業務副總經理張展榮致贈禮品予領航星船長Erik Dahlberg, 基隆港務分公司總經理宋益進致贈首航紀念空拍照予領航星Hotel Director Rodger Arbilo(左)及領航星號首航典禮大合照。(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Read More

財部公股事業捐款合計6600萬元 擴大協助近日颱風及豪雨災害重建復原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近期受颱風及西南氣流影響,連日豪雨導致中南部地區多處淹水及房屋破損等嚴重災情,造成民眾鉅額財損。為善盡企業社會責任,財政部公股金融及非金融事業將擴大捐款再增加5,000萬元,加計原協助丹娜絲颱風災後重建捐款1,600萬元,合計捐款金額達6,600萬元,將捐入衛生福利部公設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所公布丹娜絲風災募款帳戶。 財政部督導公股事業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積極協助災區重建復原,各事業並啟動關懷服務機制,公股銀行配合辦理相關災害專案貸款,並以自有資金提供天災低利融資方案(財政部災害協助專區連結網址:https://www.mof.gov.tw/disasterassistance/multiplehtml/d9a8da797b4245b78c4bd7fa0a23100d),另公股產險及壽險公司亦積極協助辦理理賠事宜,持續挹注災區援助量能,協助災民重建家園並儘速重拾正常生活。

Read More

客船登船實名制8/4實施民眾乘船請攜身分證件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昨(卅)日宣布﹁客船登船實名制﹂今(114)年八月四日正式實施, 民眾乘船請攜帶身分證件。 航港局表示,為利海事災害防救及保障乘客搭船權益,客船管理規則修正發布作為客船登船實名制之依據,期建構更安全乘船環境,並落實登船實名制管理制度。 航港局長葉協隆表示,為確保客船航行安全並保障乘客生命財產,經滾動檢討後完成本次修法,針對客船搭船實名制部分,設有三個月實施緩衝期,將自今(114)年八月四日正式上路。由於船舶在海上發生事故時,緊急應變、人員救援及身分確認等作業較陸上更具挑戰性,為提升應變時效,明定國內客船航商須於乘客登船前進行身分核對,產製正確乘客名冊後上傳。此項措施將有助於事故發生時迅速掌握乘客身分資訊,提升搜救效率。 為因應實名制政策推動所需,航港局先前已於旅遊旺季航線密集的「東琉線」進 行試辦,結合便捷科技工具,有效蒐集即時、完整且正確的乘客名冊,以驗證政策的可行性。另自113年起,航港局擴大輔導國內客船業者,持續協助優化登船身分核對流程與名冊產製機制,並朝向以航商資訊系統自動勾稽、即時上傳名冊之目標邁進,以進一步提升旅客登船效率與整體管理品質。 客船登船實名制將實施,航港局提醒請民眾搭乘客船時務必記得攜帶個人身分證件,並配合航商作業登船前提前備好身分證、健保卡等證件,以進行身分核對,同時配合登船時間提早排等,以確保登船流程順暢,尤其是搭乘東琉線客船之旅客,建議優先出示健保卡,以加速核對流程,提升登船效率。如當日未攜帶證件,請配合航商採行之替代身分確認機制(如出示本人證件之照片等),並須填具切結書後方得登船,惟相關程序可能影響登船時間,仍請注意攜帶及出示身分證件,共同攜手打造更安全、便捷的海運旅遊環境。 附圖為民眾配合登船身分核對情形。(航港局提供)

Read More

港務公司114年度獎勵方案開跑 港口數位轉型最高補助1000萬

114年度航港產業數位轉型成果獎勵方案即日起開放申請至12月31日截止,每案獎勵金上限提高至1000萬元!(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日前公告114年度「航港產業數位轉型成果獎勵方案」,鼓勵航港業者加速推動AI、物聯網、雲端、大數據等數位科技應用,今年延續過往對航港產業數位創新的支持,擴大獎勵金補助上限,每案最高獎勵金額上限提升到新臺幣1,000萬元,歡迎航港業者踴躍申請,期盼帶動業者投入多元數位創新及自動化服務,提升作業安全與營運效率,促進港口永續發展。 港務公司表示,秉持航港產業生態圈共好、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永續發展夥伴關係」(SDG17)的理念,自110年首度推動港口數位轉型獎勵方案,以實質獎勵補助力挺航港業者導入數位化創新服務,113年度共吸引11件申請提案,激勵業者投資金額逾1.2億元,申請提案包含導入智慧櫃場管理、智慧倉儲監控巡檢、貨物裝卸作業自動化、進口櫃預約提領作業E化以及櫃場閘口自動化車道建置等多元應用,展現臺灣港群在數位韌性與營運升級上的堅強動能。 港務公司進一步補充,為提供「最有感、最實際」的獎勵方案,114年度獎勵方案簡化申請作業流程,從以往的「提案+成果」雙階段審查,簡化為單一成果提案審查,大幅降低申請門檻,期提高業者參與意願,歡迎航港產業踴躍參加,申請時間於114年12月31日截止,可至港務公司「行銷獎勵方案申請平臺」(https://incentives.twport.com.tw/)申請,更多資訊詳情請至臺灣港務公司官網(https://www.twport.com.tw/smartport/digital/Articles?a=3487)查詢或來電業務聯繫窗口諮詢(陳小姐,電話:07-521-9000#3154 / Email: T03823@twport.com.tw)。

Read More

豪雨影響海運離島八航線計73航次停航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受豪雨影響,昨日(七月30日)海運離島航線共有八航線計73航次停航。 交通部航港局天然災害應變小組通報表示,昨日海運離島航線受豪雨影響,共有八航線計73航次停航: 1.東港--小琉球:全部停航(停航50航次)。 2.鹽埔-小琉球:全部停航(停航六次)。 3.基隆-馬祖:全部停航(停航一航次,7/31是否開航依當日上午11時公告為準)。 4.北竿白沙-福州黃岐:部分停航(開航兩航次、停航兩航次)。 5.富岡-綠島:部分停航(開航四航次、停航四航次)。 6.富岡-蘭嶼:全部停航(停航四航次)。 7.後壁湖-蘭嶼:全部停航(停航四航次)。 8.臺南將軍漁港-澎湖東吉漁港:全部停航(停航兩航次)。 航港局呼籲民眾注意航班資訊,善用當日開航航班,以免因船班停航而影響行程。

Read More

中醫走入家戶 智慧高齡照護

醫師示範用經絡能量檢測儀量測四肢原穴能量。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超高齡社會來臨,台灣醫療體系面臨全方位轉型。台中慈濟醫院中醫診斷科主任伍崇弘透過「名醫On Call」指出,科技遇見中醫後的中西醫整合醫療,在癌症輔助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復健、雷射針灸、居家醫療與高齡照護等領域,展現卓越成果。 伍崇弘說,現代中醫已不限於傳統養生,更能在西醫治療過程中發揮輔助與整合效果。以腫瘤病人透過中醫介入為例,說明中醫處置有助減輕化療的口乾、惡心、掉髮與失眠副作用,提升生活品質。一名乳癌病人接受中西醫整合治療後,白血球沒有因化療而下降,腫瘤甚至明顯縮小,顯示中西醫合療的潛在效益。 中西醫整合醫療在神經復健領域也能發揮關鍵作用。一位高齡病人中風後意識混亂、無法行走,接受中藥調理與針灸、經絡治療,加上高壓氧與營養支持,短短1個月就能重新站立與行走。 台中慈濟醫院推動中醫居家醫療計畫,行動不便的長輩在家能獲得中醫診療與照護。中醫師走入家戶,不只是治病者、更是陪伴者,協助長輩改善睡眠、褥瘡與控制慢性病。 8月8日以「高齡再青春」為主題的第2屆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台中慈濟醫院將展示最新中醫科技應用,包括AI脈診、經絡能量檢測儀與耳穴探測系統。慈濟醫療體系並安排一系列健康講座,邀請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莊淑婷、神經外科醫師林英超、外科醫師余政展、中醫腫瘤科主任莊佳穎等分享蔬食健康養生、醫養合一、強化免疫力與延緩失智等主題。

Read More

高醫取得HIMSS EMRAM第7級認證

  高醫取得HIMSS EMRAM Stage 7國際智慧醫療最高榮耀,也是南台灣唯一取得的醫學中心。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因應大數據與AI人工智慧的數位浪潮,高醫取得國際醫療資訊管理系統學會(HIMSS)電子病歷應用模式(EMRAM)第7級國際認證最高榮譽,成為南台灣首家達成此成就的醫療機構。 高醫院長王照元表示,院方2023年通過HIMSS EMRAM第6級認證,去年獲第25屆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智慧醫院全機構標章」;今年更登上《新聞週刊》與Statista聯合發布的「2025全球最佳醫院」,名列全台第8,深獲國際肯定。 此次獲HIMSS EMRAM第7級認證,更是南台灣唯一取得此國際智慧醫療最高榮耀的醫學中心,象徵高醫在數位轉型與臨床應用整合的卓越成果。王照元表示,此次認證不只是里程碑,未來將持續邁向全球智慧醫療領航者的目標邁進。 高醫此次認證提出3項案例獲委員肯定:外傷及重症外科主任陳昭文與重症加護病房主任葉永松合作推動「創傷與急症照護生態系的流水線科學」;檢驗醫學部主任林宜靜整合跨部門流程,推動「急診特急檢驗TAT優化」方案;藥學部主任顏秋蘭號召藥師與各臨床科共同推出「抗血栓藥物智能決策輔助系統」,展現高醫跨團隊合作下的病人安全提升與流程優化。 副院長盧鴻興表示,高醫推動AI應用,除助力決策,更期望緩解醫護人力不足問題。目前已根據臨床需求開發39項AI模型,並在體系醫院落地實施,協助醫護做出精準判斷,提升治療準確性,降低醫療錯誤風險,展現智慧醫療的真實效益。

Read More

意識障礙 猛爆性肝炎關鍵症狀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不到30歲的男子原本就為B型肝炎帶原者,因工作過度勞累,導致病毒活化引發猛爆性肝炎。經及時治療,最終不需肝臟移植,順利康復。 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楊勝舜表示,多數猛爆性肝炎患者在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僅會出現倦怠、惡心或黃疸等輕微不適。但如病情急轉直下,肝臟可能在短時間內全面衰竭,是臨床上極為棘手的急重症之一。 楊勝舜表示,臨床上定義「猛爆性肝炎」除了肝指數飆高、出現黃疸,更關鍵的是患者在28天內出現意識障礙。病毒性猛爆性肝炎的根源來自人體免疫系統對肝細胞的猛烈攻擊。以B肝為例,病毒長期潛伏於肝細胞中,一旦病毒快速繁殖、數量驟增,白血球辨識到異常後大量出動試圖清除病毒,卻也連同肝細胞一併破壞。 楊勝舜指出,當肝細胞破壞率達8成以上,就會演變成猛爆性肝炎。這時肝功能指數如GOT、GPT會急遽上升,伴隨黃疸及不同程度的意識不清,進入高度危險期。部分醫學中心也提供「洗肝治療」(血漿置換),協助移除體內毒素、穩定病情,但是否啟用仍須依病況評估與設備條件而定。 楊勝舜表示,臨床上常見「急性嚴重肝炎」與「猛爆性肝炎」混淆,2者雖肝功能異常指數皆極高,但若無合併明確黃疸與意識障礙,尚無法診斷為猛爆性肝炎。他提醒,慎重判斷病情變化,是決定救命節奏的關鍵。肝炎不可怕,可怕的是拖延與輕忽,只要定期追蹤、早期發現,許多重症都能避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