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加熱菸 9成會加抽紙菸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國健署有條件通過加熱菸,台大醫院家醫部郭斐然31日指出,加熱菸就是菸,所有菸都有害,國際調查使用加熱菸者高達9成都會成為紙菸、加熱菸雙重使用者。 國民健康署日前才核定通過2公司共14個品項加熱菸販售,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發起人溫啟邦指質疑,國健署通過含多種致癌物的加熱菸風險評估,並同意在超商上架販售此種致癌物。 曾參與由世界衛生組織(WHO)直接指導的「世界控菸大會」(WCTC)的郭斐然也分享國際菸害防制焦點,包括菸品外觀應印有大幅警圖及採素面包裝、強調戒菸治療與加熱菸危害等。 郭斐然指出,加熱菸就是菸,所有的菸都有害,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在日本執行的國際控菸調查指出,即使從每天抽20根菸減少到1根,致癌風險依然為不吸菸者的1.5倍。 郭斐然表示,抽加熱菸並不會降低吸菸的危害,尤其調查顯示,9成使用加熱菸者,最終會淪為紙菸、加熱菸雙重使用者。

Read More

經痛吃止痛藥失靈 中藥調理改善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26歲女性,13歲初經開始嚴重經痛需仰賴止痛藥,近日開始痛經加劇。經中醫辨證,並以中藥龍膽瀉肝湯、加味逍遙散(當歸芍藥散、桂枝茯苓丸)、香砂六君子湯加生地、川芎治療1個多月後,不僅經痛改善許多,生活品質也明顯改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謝秉芮說,經痛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原發性經痛發生在無骨盆腔病變的情況,為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素水準升高誘發的發炎反應,導致子宮收縮和痙攣性疼痛。繼發性經痛是由骨盆病理或特定狀況引起,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與腫瘤等引起。 謝秉芮指出,中醫有許多經痛治療相關方劑,如《金匱要略》:「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提及的當歸芍藥散、活血化瘀的桂枝茯苓丸以及散寒止痛的溫經湯等。 北市聯醫中醫科更有中藥即飲包「加味四物湯」,除了四物湯基礎外,更添加補腎填精的枸杞子等,一般在經後服用3帖,對於虛證導致的月經不順及經痛是很有幫助的。無論是原發性痛經或續發性痛經,中醫皆可透過詳細辨證論治選擇適合病人的方藥。 謝秉芮說,實證醫學更發現,中藥不僅能抗發炎止痛,亦有活血化瘀作用,以預防沾黏、纖維化,藉此除了緩解經痛外,更能減少內膜異位症的復發及不孕的後遺症。  

Read More

〈中華副刊〉泥土中的星光

■何金福 凌晨五點的霧靄裡,第一聲夯錘砸向大地的震顫總在提醒我,這座城市正在甦醒。而比太陽更早睜開眼睛的,是工棚前蹲著啃冷饅頭的身影——膠鞋底磨出的齒痕丈量過千萬塊磚石,老繭疊著老繭的掌紋托起整座城市的黎明。 你們從五湖四海走來,帶著稻穗的謙卑與麥浪的堅韌,沾著泥漿的工裝比西裝革履更接近生命的原色,磨破的解放鞋底丈量著土地的溫度。當都市的霓虹習慣用俯視的姿態打量異鄉人,你們卻將沾滿汗漬的鄉音揉進混凝土,讓思念在磚縫裡生根發芽。那些被嘲笑的言語,是水泥地上開出的倔強花朵。 鋼筋森林在汗水的澆灌下拔節生長。塔吊長臂劃過天際時,恍惚看見農人揮舞的鐮刀正收割流雲與霞光。安全帽下淌著鹽漬的面龐,比任何藍圖都更接近大地的本真。你們把牽掛繫在百米高空的安全繩上,視頻裡咿呀學語的童音,是懸在雲端最柔軟的牽絆。搬運的不僅是建材,更是一個個家庭沉甸甸的未來。 正午的烈日把靈魂曬得通透,腳手架上飄蕩著天南海北的聲音。有人對著手機螢幕笑出溝壑,有人用草帽搧動梁間棲息的燕子。散落各處的工具枕著星辰低語,講述著鋼筋與汗水的古老寓言。 暮色降臨時,你們仍在為腳手架披上霓虹。焊槍的火花在漸暗的天幕下綻開,像散落的星子墜入鋼筋鐵骨的脈絡,安全繩隨著動作輕輕擺動,在晚風裡劃出銀亮的弧線。你們用扳手校準最後一顆螺栓,讓尚未封頂的樓宇在暮色中亮起燈火,那些閃爍的光點順著腳手架攀援而上,竟比天際初現的星辰更早點亮城市的輪廓。 鐵路隧道深處,你們調試著軌道的間距,汗水滴在枕木上瞬間蒸發,只留下深色的痕跡。呼嘯而過的試驗列車捲起氣流,頭盔下的睫毛沾著塵灰,卻映著車燈如跳動的螢火。這穿梭的流光是你們寫給城市的情書,每個鏗鏘的節奏都踏著歸家遊子的心跳。 當月華爬上沾滿灰漿的衣襟,你們蜷縮在未完工的樓層角落,鋁製飯盒裡冷掉的飯菜結著油花。月光透過防護網的孔隙灑在肩頭,將水泥殘渣照得晶瑩剔透,彷彿披著銀河的碎片。那些佝僂的剪影被拉長在混凝土牆面上,鋼筋般倔強地挺立著,在寂靜的夜色裡凝固成銀質的豐碑,鐫刻著比大理石更永恆的紋理。 多少次見你們踏著星光歸來,工棚裡飄出粗糲的歌聲:時而激越如山澗奔流,時而低沉似暮鼓迴響,那是真正屬於生命的歡歌。當有人嫌惡你們衣衫上的塵土,我卻在那些裂痕交錯的掌紋裡,看見比鑽石更璀璨的光芒——每一道紋路都鐫刻著用雙手掙得尊嚴的故事。 我們總在仰望玻璃幕牆折射的霓虹,卻忘記是誰在雲端播撒光的種子。那些用脊梁撐起城市海拔的身影,用掌紋雕刻時代年輪的雙手,把異鄉熬成了第二故鄉。當某天我們駐足驚歎拔地而起的天際線,請記得俯身觸摸大地——那裡有千萬雙佈滿老繭的手掌,正托舉著整個時代的重量。 城市的美輪美奐,是你們用汗水澆灌的奇蹟。高樓大廈的基石裡熔鑄著你們的體溫,寬闊道路的每一寸都留著你們的足跡。 請記住: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肩膀扛起城市的黎明,用雙手擦亮時代的星空。他們是工人,是我們血脈相連的兄弟,是泥土中永不熄滅的星光。 讓我向最美的城市建設者致敬!你們蘸著汗水寫就的詩行,終將在時光長河裡永遠流淌。

Read More

醫學中心急診擠爆 3/4非緊急個案

花蓮縣急診負荷沉重,非重症擠爆救命現場,每月有一半的急診病患湧入醫學中心,其中有高達3/4為非真正緊急個案。(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縣衛生局31日表示,花蓮縣醫院急診負荷沉重,非重症擠爆救命現場,每月接近一半的急診病患湧入醫學中心,但其中有高達3/4為非真正緊急個案,接近1/4重症病患等床超過兩天,落實分級醫療迫在眉睫。 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緊急醫療管理系統顯示,今年以來,花蓮北區包括慈濟醫院、門諾醫院、國軍花蓮醫院、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等4家主要醫院中心,急診使用量持續攀升。 朱家祥表示,每月接近一半的急診病患湧入慈濟醫學中心醫院,但其中有高達3/4為非檢傷重症病患,多屬於可以透過區域級或地區級醫院,甚至利用門診、基層醫療可以處理的輕症與中症。 朱家祥指出,以慈濟醫學中心醫院急診室6月份的統計為例,重症須住院的病人中,竟有高達18%在急診等候床位超過48小時,煎熬的不只是患者,還包括照顧的家屬與已達臨界點的醫護人員。 朱家祥強調,當非重症病患占據大量急診空間與人力,真正重症患者反而無法及時搶救;這不是偶爾出現的醫療高峰,而是每日上演的急診實景,急診室正承受史無前例的超載壓力,所導致的醫護人力耗竭成為最沉重的隱憂。 朱家祥表示,真心希望大家理解,急診的目的是救命,而非方便。醫療資源有限,醫護也是人,不是機器,如果每一位民眾都能依病情選擇合適的就醫方式,就是對醫護最實際的支持與體諒。

Read More